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痛经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痛经 丹参能活血通经行瘀止痛 后世推为女科要药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3-06
杨桂云,女,汉族,1946年出生,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擅治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痛经、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疾病。
 
组成: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川牛膝10g,制葛根12g,制没药5g,小茴香6g,淡吴萸5g。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因气滞血瘀、寒凝血滞导致胞宫、胞脉瘀阻不通所引起的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或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继发性痛经。症见月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胀痛或冷痛,疼痛拒按,经色暗红,喜热熨,或夹有血块,块下痛减。舌淡红,有紫气或瘀斑、瘀点,脉沉紧。
 
用法:于月经来潮前3天(或疼痛发生前3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早晚温服,连服7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方解:方中丹参苦、微寒,能活血通经、行瘀止痛,后世推为女科要药;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走气分,能行血中气滞,理气中血滞,能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尤以止痛效用卓著;两药共为方中君药。川牛膝活血通脉、调经逐瘀,性善下行;制没药行瘀散血、化癥止痛;两药共为臣药,助君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并引药直达病所。制葛根解痉止痛为佐药,小茴香行气散寒、温经止痛为使药。全方共奏活血行气、温经化瘀、散寒止痛之功,故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效佳。
 
加减运用:痛经伴有小腹胀痛、经量偏少、经行不畅者,可酌加当归、川芎、红花、乌药以活血行气;经量偏多、并夹多量血块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化瘀摄血;痛甚呕吐腹泻者,可加砂仁、茯苓、炒白术以理气和胃、健脾止泻。
 
验案举例:患者周某,女,28岁,已婚未育,2020年10月7日初诊。患者患有原发性痛经12年,月经周期不定(2~30天),经量偏少,色暗,有血块,每次月经前及月经期小腹胀痛明显,经行不畅,痛时伴有汗出肢冷、恶心呕吐,须服用止痛药物方能暂时缓解。末次月经时间为2020年9月10日,间隔数日又再次月经来潮,遂前来求诊。刻下症:舌质淡白,夹有紫气,脉细弦,辨证属寒凝气滞、瘀血阻滞胞宫、胞脉,不通则痛。以痛经方加减:丹参15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川牛膝10g,制葛根12g,制没药5g,小茴香6g,淡吴萸5g,附片3g,当归10g,川芎6g,红花10g,乌药6g,炒五灵脂10g。每日1剂,早晚温服,连用7天。二诊:腹痛明显好转,未见汗出肢冷、呕吐等症,但经量尚不多。之后照此法连服3个月经周期,痛经完全消失,经量渐转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张蕾整理)
Tag标签: 痛经(10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