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厥阴证常用方。从八纲辨证分析,厥阴证与少阳证同为邪在半表半里证,少阳证属阳,厥阴证属阴,邪处半表半里,无直接出路,治宜和解。原文此方用于柴胡证误下而成心下痞,表现“但满而不痛者”“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心下痞”属于脾胃病的范畴,故常将此方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颇佳。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曾宪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结节性血管炎、痤疮、湿疹、酒渣鼻等辨证为上热下寒之厥阴证的皮肤病,疗效满意,现举2例,报道如下。
医案一 脂溢性皮炎
患者,男,2018年1月17日因“面部起红斑脱屑伴瘙痒2年余”就诊。曾外用甲硝唑凝胶、抗脂洁尔等,皮疹未减轻。刻诊:头部大量油腻性鳞屑,鼻部及周边片状红斑、干燥脱屑。口干不苦,咽干,欲饮冷,偶反酸、嗳气,进凉食、饮食不洁时大便泄泻,畏寒,四逆,易生冻疮,舌红苔白根腻,脉沉。
诊断:(上热下寒之厥阴证型)脂溢性皮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12g,党参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3g,薏苡仁20g,凌霄花10g。7剂。停用甲硝唑凝胶、抗脂洁尔。
1月24日二诊:红斑减轻,鳞屑已无。口干减,大便仍泄泻,舌红、苔黄腻。上方加生石膏30g,蒲公英10g。14剂。电话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患者头面部红斑、鳞屑伴口干、咽干欲冷饮为上有热;脾阳虚寒、不耐冷饮,则进凉食后易泄泻;脾阳不足,胃气不振则水湿不化,寒饮郁而化热,上泛则嗳气、反酸;阴阳不相顺接,阳气不达四末,失其温煦之功,则畏寒、四逆、易生冻疮。以半夏泻心汤温中清上,凌霄花质轻上行,凉血退斑;薏苡仁健脾祛湿,《本草新编》云:“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二诊大便仍泻泻,舌苔由白腻转黄腻,余症皆减,湿热之邪仍在,增蒲公英补脾和胃、泄火,与生石膏合用,使湿热得清而脾胃不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