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属于胃癌前疾病,经内镜下切除息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目前治疗胃息肉多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活检钳钳除、激光、微波灼切等方法,但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预防息肉复发的方法。全国名中医牛兴东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善于治疗脾胃病,对胃息肉治疗有独到见解,创制了治疗胃息肉的胃息化积汤,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息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谓:“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瘀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说文解字》亦有记载:“息,寄肉也。”其“息”是多余、盈出之意。中医学认为,胃息肉当属痞满、胃脘痛、积聚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七情内伤等因素损伤脾胃升降、运化、受纳等功能,致痰浊、湿热、瘀血等阻滞中焦,日久积聚而发生息肉。牛兴东认为,胃息肉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脾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肾。肝气不舒,影响脾胃升降;肾阳不足,脾胃虚寒,升降失调。《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脾胃共同完成受纳、运化、升降、布散之功能,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功能失调,痰湿内停,脾喜燥而恶湿,痰湿即成,易困脾土,使之运化失职,水谷不归正化,津液不布,进一步酿生痰浊。《证治汇补》曰:“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如此反复,痰湿困脾更甚,日久脾虚明显,痰浊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痰随气血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无处不到;痰性黏滞,易阻碍气机,经络不畅则血行瘀滞,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胃膜,由“无形浊毒”积渐而成“有形浊毒”,最终致胃息肉形成,正如“胃病久发,必有聚瘀”。可见脾胃虚损贯穿于胃息肉的始终,在胃息肉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基本治法
牛兴东认为胃息肉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脾胃虚弱,浊毒内蕴,日久积渐而成。正气已衰,不可妄用攻伐之品,如活血化瘀之品性味苦寒,易伤脾阳,于病无补,反而加重病情,一定要在健脾补虚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化浊解毒。脾旺则津液输布,健脾益气法既能扶正祛邪,又能阻断浊毒生成,防止息肉复发,正是牛兴东“治未病,脾胃先行”学术思想的充分体现。《类经·针刺类》说:“救其萌芽,治之早也;救其已成,治之迟也。早者易,功收万全;迟者难,反因病以败其形。”明代袁班在《证治心传·证治总纲》中更是将治未病提到一个至高的境界:“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根据本病病机特点,牛兴东创立了以扶正化积为基本治法的专病专药(胃息化积汤),处方组成: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5g,枳实15g,鸡内金30g,陈皮15g,九香虫10g,醋莪术10g,丹参15g,山慈菇15g,半枝莲20g,姜半夏10g,生薏苡仁30g,白及10g,炙甘草10g,每日1服,分早晚两次。湿热盛者加藤梨根,去九香虫;虚寒盛者加桂枝、干姜、熟附子。方中炙黄芪善入脾胃,补而不腻,为补脾益气之要药;党参、白术、甘草取四君子汤之意,益气健脾;加陈皮取异功散之意,使补气而不壅滞,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浊”为阴邪,“毒”为热邪,寒热错杂,湿热胶着,如油入面,病程缠绵难愈,牛兴东强调在补虚旺脾的基础上须化浊解毒,使邪去正安。常用药有:丹参、莪术、山慈菇、半枝莲、九香虫等。醋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丹参与莪术相须为用,治疗癥瘕积聚效果显著,是牛兴东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对,认为养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凉,归肝、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半枝莲,辛、苦、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是传统的抗肿瘤有效中药。九香虫辅助君药,加强活血化瘀功效。白及具有护膜作用。姜半夏化痰,鸡内金消积化痰,生薏苡仁健脾化湿消瘤。
典型医案
女,60岁,2014年2月26日初诊。诉胃脘胀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1个月。现症见:胃脘顶胀伴消瘦,反酸,口干,欲饮水,怕冷不甚,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沉滑。既往胃底多发息肉氩离子凝固术(APC术)3次,胆结石病史。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行胃息肉APC术。病理诊断:胃底腺息肉,黏膜组织轻度慢性炎。
诊断:(脾胃虚损,痰浊内蕴,胆失疏泄型)胃脘胀(西医称为胃息肉)。
治法:益气活血,化浊解毒。
胃息化积汤加减:炙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5g,莪术10g,丹参15g,土鳖虫10g,九香虫10g,山慈菇15g,半枝莲20g,鸡内金10g(冲),金钱草20g,醋郁金15g,炙甘草10g。服用1个月后,胃脘部顶胀反酸等症状消失,舌苔薄白,舌紫暗,脉沉涩。守上方加红花15g,丹参30g。继续服用1个月。随访2年未复发。
按临床实践表明,对于胃息肉来说,乃有形浊毒存在,阻碍气机升降,可影响脏腑气化,耗损正气,痰瘀浊毒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扶正化积法是治疗和预防胃息肉复发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胃息化积汤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指导临床实践亦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牛兴东认为,临床应借鉴西医治疗息肉的手段,即采用内镜下摘除的方法,截断病势,意在“邪去正安”“祛邪以扶正”,同时防止病进难治。镜下摘除息肉后,若患者的正气不足,余邪未去,脾虚浊毒内蕴的状态长时间未得到改善,息肉可能复发。此时采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后续治疗,对机体的阴阳平衡进行及时调整,是阻止息肉复发的有效途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脾胃功能的强弱在人体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如张元素《治法机要》所言:“壮人无积,虚人者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李东垣提出“养正积自消”。因此,牛兴东认为健脾益气是预防、治疗胃息肉的关键,并贯穿治疗大法的始终。(魏玉霞 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樊越 内蒙古医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