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老年性痴呆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北京市牛街地区回、汉族居民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北京市牛街地区回、汉族居民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8年第5期第17卷 调查研究

作者:汤先镗 田大政 刘令申 杨曼 崇青 陈咏梅 姚梓 李建华 张春梅 谷琳

单位:100054 北京市回民医院〔汤先镗(现在100041 北京首都钢铁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田大政、刘令申、杨曼、崇青、陈咏梅、姚 、李建华、张春梅、谷琳〕

  关键词: 痴呆,老年性/流行病学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市牛街回、汉族居民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根据ICD-10、DSMⅢR及NINCDS-ADRDA痴呆诊断标准,对牛街60岁及以上居民回族400、汉族101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痴呆的严重程度与16项影响因子的关系。  结果 确诊痴呆患者回族16、汉族10,粗患病率分别为4.0%和9.9%,全国调整率分别为3.1%和8.4%;回、汉族均以血管性痴呆(VD)为主,其中皮质下VD多见。V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活动,Alzheimer病(AD)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痴呆家族史。  结论 牛街回族老年痴呆患病率低于汉族,影响因素是心理、社会等,提示老年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dementia of the aged

Hui and Han residents in Niujie area of Beijing Tang Xiantang, Tian Dazheng, Liu Lingshen, et al. Beijing Hui People Hospital, Beijing 10005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morbidity rate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dementia in the aged Hui and Han residents in Niujie area of Beij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ementia ICD-10, DSMⅢR and NINCDS-ADRDA,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as made among 400 Hui and 101 Han residents over age of 60 living in the area of Niujie in Beijing. The method of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the 2 types of dementia 〔vascluar dementia (VD)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16 influential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16 Hui patients and 10 Han patients diagnosed as dementia which roughly covered 4.0% and 9.9% respectively,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e was 3.1% and 8.4% respectively. VD which covered 60% of dementia and the mostly were 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 was the main type in both nationalities. AD and other mixed types of dementia covered about 40%.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tial factor was social activtiy in VD and family history of dementia in AD.   Conclusions The morbidity rate of senile dementia in Hui was less than that of Han patients, which was affected by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other facto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for old people to keep their psychological or psychic hygiene.

  Key Words Dementia,senile

  近10年来,国内对老年期痴呆的调查研究,比较重视并积极开展。我们旨在调查、对比北京市回民最集中的牛街地区回、汉族居民老年期各类痴呆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对老年期痴呆的识别和防治,为建立社区全科医疗及老年精神卫生保健网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996年2~6月对回民最集中的牛街和枣林斜街2个居委会所辖地段按门牌进行了逐户调查。该地段属老居民区,口稳定,较少流动。除户口在而长期不在者外,共计1 296户,3 169。其中回族2 180,占68.8%;汉族967,占30.5%,满族22,占0.7%。以1936年1月1日前出生的60岁及以上老年为调查对象,应查519,实查504,占应查数97.1%。其中回族400(男166,女234),占79.4%;汉族101(男44,女57),占20.0%;满族3(男1,女2),占0.6%。未查者15包括拒查7,3次家访未遇及失语或耳聋又无代答者各3,长期住医院及精神病不配合者各1

  二、方法及培训

  先对调查员集中培训,熟悉填写老年健康情况调查表,包括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等,并进行评分者间一致性测验,总符合率达95%以上。正式调查前又共同试调查6,统一了方法和标准。

  三、调查程序

  第1阶段普查,对每位受调查者逐个检查,填写调查表,并收集社会口学资料;第2阶段复查,对筛选可疑痴呆者,由1名专科副主任医师做详细精神状态检查,结合克莱顿修订行为量表(CRBRS),通过观察,与知情交谈,依据ICD-10诊断标准,对受调查者进行评定,逐一确诊。对已确诊痴呆者,均免费做头颅CT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以助确定病因诊断。

  四、筛选及诊断标准

  MMSE筛选痴呆标准按文盲≤16分、小学≤19分、中学及以上≤23分和(或)Blessed行为量表评定总分≥5分者,一律复查。复查中主要依据ICD-10及DSMⅢR痴呆标准确定诊断,划分严重程度,并根据CT检查,参照修正Hachinski缺血评分法〔1〕进行病因分类。

结  果

  一、回、汉居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结果见表1。表明回族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

表1 北京市牛街回、汉居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组别 年龄(岁) 受检 痴呆 粗患病率(%) 年龄调整率(%)
回族组 ≥60 400 16 4.0* 3.1**
  ≥65 308 15 4.9* 4.2**
汉族组 ≥60 101 10 9.9 8.4
  ≥65 76 10 13.2 13.0

  注: 全国不同民族口年龄调整率;  满族组3均无痴呆,计于受检总数中;回、汉同年龄组比较,*χ2检验,P<0.025,**U检验,P<0.01  二、不同年龄组回、汉老年痴呆患病率

  结果见表2。表明痴呆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

表2 回、汉族各年龄组痴呆患病率

种族 年龄组(岁) 痴呆 患病率(%)
回族*  60~  92    1   1.1
  65~ 97 2 2.1
  70~ 94 5 5.3
  75~ 57 1 1.8
  80~ 40 3 7.5
  85~ 17 3 17.7
  90~93 3 1 33.3
汉族** 60~ 25 0 0
  65~ 23 3 13.0
  70~ 25 2 8.0
  75~ 17 1 5.9
  80~ 8 3 37.5
  85~87 3 1 33.3

  注:计算回、汉族各年龄组(取中位数)与其患病率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r=0.8350,P<0.02;**r=0.8236,P<0.05  回、汉族男女痴呆患病率:回族分别为3.6%及4.3%;汉族分别为9.1%及10.5%。同族男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5)。

  三、回、汉老年不同类型痴呆患病率

  确诊痴呆患者共26,3不愿去医院检查,23均作了头颅CT和BEAM检查,占88.5%。回族400中,Alzheimer病(AD)6(患病率1.5%),VD10(2.5%),其中皮质下VD7,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汉族101中,AD 4(4.0%),VD 6(6.0%),其中皮质下VD 5,MID 1

  四、不同文化程度回、汉老年两类痴呆患病率

  文盲176中,AD患病率最高,达5.1%,AD患者10中9是文盲,仅1初小文化。AD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983,P<0.001)。VD患病率与文化程度无相关性(r=0.672,P>0.1)。

  五、不同家庭类型回、汉老年痴呆患病率

  将家庭分为4类——核心型、大家庭、中间型、孤寡老,回族患病率分别为0%、4.3%、7.6%、9.4%;汉族分别为5.4%、9.8%、16.7%、28.6%。两民族均以孤寡老患病率最高,核心型最低,差异有显著性(行×列表χ2检验,均为P<0.05)。

  六、AD和VD的影响因素

  将痴呆患者26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类型、民族、卒中史、高血压史、痴呆家族史、抑郁状态、受尊重程度、体育运动、社会活动、原职业、医疗条件、经济收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16项全部量化,作为自变量;将痴呆诊断标准及其分度,根据MMSE和Blessed评分、CT所示结合病史,全部量化,权重叠加作为应变量,分别对AD和VD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F检验,得出最优回归方程如下,其中a为置信度或检验水准,b1、b2、b3分别为自变量x1、x2、x3的标准偏回归系数。

  AD:当置信度a=0.05时,

=0.8333+1.8889x1+1.3889x2

  x1:痴呆家族史,x2:受尊重程度,

  相应标准偏回归系数:b1=1.5487,b2=0.5694。

  提示:痴呆家族史与AD及其受尊重程度有重要依存关系,受尊重与否对AD患者有显著影响。

  VD:当a=0.25时,

=1.1411-0.7476x1+0.0724x2+0.2555x3

  x1:社会活动,x2:年龄,x3:家庭类型,

  当a=0.05时,

=2.8536-0.7948x1+0.0597x2

  当a=0.01时,

=7.1784-0.7387x1

  a=0.25,b1、b2、b3分别为-0.7426、0.5254、0.2347,

  a=0.05,b1、b2分别为-0.7894、0.4310,

  a=0.01,b1=-0.7337。

  提示:社会活动与VD有非常显著的依存关系,社会活动范围狭小甚至不参与,则痴呆程度愈重;广泛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则可能延缓或遏止痴呆的加重 。痴呆的程度与年龄增长有一定关系。生活在核心型家庭或大家庭中的痴呆患者,其程度更易加重。

讨  论

  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各地报道不一,除群差异外,诊断标准的正确掌握关系极大。本调查根据ICD-10及NINDS-ADRDA临床诊断标准,对筛选可疑痴呆者做详细神经心理测验,结合病史、临床及辅助检查等,排除引起智能低下的其它病症,逐一确诊。我们认为,这样得出的痴呆诊断和分类是可靠的。本调查,样本虽不大,但诊断标准严格,有一定代表性。

  痴呆的类型,在西方以AD为主;国内调查结果仍不一致,多数以VD为主,尤其MID多于AD〔2〕;而上海和台湾的调查以AD为主〔3〕。本调查牛街回、汉族老年均以VD为主,且皮质下VD最多见,轻度痴呆比重较大。

  影响痴呆的因素,除年龄和文化程度外,与老年家庭类型有一定关系。孤寡老痴呆患病率较高,3代同堂的大家庭较低,夫妻为主的核心型家庭最低,可见亲情关系对于老年的重要性。社会不仅要求“老有所养”,还需要“老有所伴”,这是老龄社会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在已患痴呆的老年中,生活在大家庭或核心型家庭者痴呆严重,孤寡老痴呆程度反而较轻。可能因生活在大家庭或老伴健在的老年,许多家庭或社会职能已由子女或老伴接替,对有无社会功能缺陷不仅造成判断困难〔4〕,还容易削弱原有的生活能力,助长痴呆的加重;孤寡老迫于环境,不得不自己动手,维持生计,独立生活延缓了痴呆的加重。因此要防止痴呆的发生和加重,没有或缺少亲情关系是危险的,不参与社会生活、无所事事更是危险的。老年应适当参加一些家庭、社会事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子女应该孝顺老,但不必全盘包揽。

  北京市牛街回族老年期痴呆患病率较低,而汉族较高,除因汉族老年卒中患病率较高、VD较多外,文盲比例较高,孤寡老较多,是易患痴呆的文化及环境因素。汉族外地迁入者较多,缺乏受尊重感或有抑郁情绪者较多,是易患痴呆的心理因素〔5〕;汉族老年参与重家务劳动者较多,坚持体育运动和各种文娱、社区活动者较少,是易患痴呆的社会因素。而回族老年大多饮食起居有序,讲究卫生,坚持作礼拜,积极参与街道活动,丰富的社会或空闲活动恰是降低痴呆发生的因素〔6〕。本资料多元回归分析再次证明,社会活动不仅对防止痴呆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对于已患痴呆的老年减轻其痴呆程度也有重要意义。这对痴呆患者摸索有效的康复途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调查得到北京市回民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宣武区公安分局、牛街办事处、牛街居委会、枣林斜街居委会积极配合,国家教育委员会汤先新帮助编制计算机程序,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教授全面指导,在此一并志谢)

参 考 文 献

  1 王新德.脑血管性痴呆.见:王新德,谭铭勋,郭玉璞,等主编.脑血管疾病.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9-170.

  2 Graves AB, Larson EB, White LR,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pidemiologic reseach of dementia and its subtypes: studies between Japan and US 1nt Psycho Geriatr, 1994,6(2):209-223.

  3 Liu HC, Lin KN, Teng EL, et al. Prevalence and subtypes of dementia in Taiwan. A commmunity survey of 5 297 individuals. J Am Geriatr Soc, 1995,43(2):144-149.

  4 张明园,瞿光亚,王征宇,等.痴呆和Alzheimer病的患病率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0,70(8):424-428.

  5 O'connor DW, Pollit PA, Roth M. Coexisting depression and dementia in a community survey of the elderly. 1nt J Psycho Geriatr, 1990,2(1):45-53.

  6 Fabrigoule C, Letenneur L, Dartigues JF, et al. Social and leisure activities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see comments. J Am Geriatr Soc, 1995,43(5):485-490.

(收稿:1997-11-17  修回:1998-08-1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老年期痴呆的定量脑电图异常特征及可能的诊断价值<sup>1</sup>
焦点新闻
·肺炎并发胸膜炎引起浆细胞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以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及治疗
·类白血病反应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