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螺旋CT双期扫描对伴肝硬化的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双期扫描对伴肝硬化的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第33卷第4期

杜忆兵 吴泽新 文明 王志兵 徐玉卡 马莲花 龙海彪

  摘要 目的:用螺旋CT双期扫描评价小肝癌,确定是否动脉期扫描比门脉期能改善对小肝癌的检测能力。方法:81例肝硬化并甲胎蛋白(AFP)阳性患者行双期扫描,共检出≤3cm肝癌39个。动脉、门脉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25秒、70秒开始扫描。比较小肝癌在两期内强化类型、 计算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动脉期检出率为90%(35/39)。门脉期为67%(26/39)。74%小肝癌动脉期为均一高密度。门脉期定性正确率为58.9%,对≤1.0cm病灶为30.0%。联合动脉期后上述正确率明显增加,分别为87.1%和80.0%。结论:动脉期扫描能明显改善对小肝癌的检测能力, 两期结合能提高检出率及定性正确率。

  关键词:肝肿瘤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硬化患者是肝癌的高危群, 小肝癌的检出与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对81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并疑有肝癌的患者行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对各期病变检出率、 定性正确率及病变的强化特征作分析、比较, 以评价双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95年11月至1998年1月对81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并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作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男72例、女9例,年龄35~71岁,平均58岁。其中68例超声诊断为弥漫性肝损害及不同程度结节增生,21例有腹水。81例患者经双期扫描共检出直径≤3 cm的肝癌39个,3例为2个以上病变。病理证实均为原发肝癌(手术切除31例,肝穿刺活检8例)。

  2.方法:双期螺旋扫描用日立W-950 SR机,120 kV,200 mA,1.3秒。层厚5~10 mm,螺距1。患者仰卧,经前臂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优维显300(Ultravist 300)100~150 ml,采用MCT自动压力注射器,速率为3~3.5 ml/秒,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秒、门脉期70秒。 患者1次屏气26秒,扫描范围10~20 cm2

  3.图像分析方法:先评价门脉期图像,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独立进行判断,以2位以上肯定或否定诊断为标准。记录病变大小、数目、强化类型,并计算检出率和定性正确率, 然后以同样方法评价动脉期图像。

  结果

  1.39个肝癌结节大小及在两期内的检出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动脉期检出35个,检出率为90%,门脉期检出26个,检出率为67%。 同一组肝癌在动、门脉两期病变检出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χ2=6.09,P<0.01)。两期结合对病变的检出率增加至97%。

表1 本组不同大小肿瘤在门脉与门脉+动脉期联合正确诊断结果比较

肿瘤直径

  (mn)

病变数

  (个)

动脉期

门脉期

动脉期+门脉期

检出数(个) 检出率(%) 检出数(个) 检出率(%) 检出数(个) 检出率(%)
≤10 10 9 90 4 40 9 90
11~20 13 11 85 10 77 13 100
21~30 16 15 94 12 75 16 100
合计 39 35 90 26 67 38 97

   2.39个肝癌结节在两期内增强表现类型:根据病变在两期内的强化表现,将其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1)均一高密度;(2)边缘高密度;(3)等密度;(4)低密度(见表2)。

表2 39个肝癌结节在两期内的强化类型

CT扫描期

强化类型

均一高密度 边缘高密度 等密度 低密度
动脉期 29 5 2 3
门脉期  0 7 11 21
合计 29 12 13 24

   在动脉期,29个(74%)小肝癌表现为均一高密度(图1,2),5个(13%)为边缘高密度(图3),门脉期有21个(54%)表现为低密度(图4,5),11个(28%)为等密度(图6)。本组中无一例肝癌在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结合手术结果,动脉期对2个等密度及2个低密度结节漏检,门脉期有9个等密度及4个低密度结节漏检。

  3.门脉期与动脉、门脉期联合对小肝癌的定性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本组门脉期对小肝癌定性诊断总正确率为59%(23/39),而对直径≤1.0cm肝癌仅为30%(3/10)。两期结合诊断正确率增加至87%(34/39),对直径≤1.0cm肝癌正确率增加明显,为80%(8/10 )。统计学(χ2检验)处理两组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88,P<0.01)。说明联合动脉期能明显提高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正确率。

  讨论

  目前影像学对小肝癌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但选择不同的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存在差异[1-3]。有研究表明,小肝癌的血供特征除肝动脉供血外,还有门脉参与,但其优势供血仍是肝动脉。 从理论上讲,对多血管无坏死小肝癌, 肝动脉期应表现为均一高密度强化,与周围肝实质对比明显。 而在门脉期,正常肝组织强化增加,肿瘤强化减弱, 变为低密度,小肝癌则不易显示。因此, 动脉及门脉增强时相对小肝癌的诊断十分关键。扫描方式、 造影剂用量及注射速率直接影响对动、门脉强化时相的捕获, 除此之外,不同年龄的循环速度差异以及伴随慢性肝病等均对其有一定影响。Ohashi等[4]最先报道用多期动态扫描检测小肝癌,采用传统CT作双期动态进床扫描,双期注射,延迟28秒,扫描动脉期,100秒后扫描门脉期。但其用时较长,需1秒扫描,2秒间隔,约43秒才能完成全肝扫描。而最近的研究表明, 要在动脉强化期扫描全肝,用时在20~25秒最佳[3]

图1 肝动脉期扫描示左叶内段及右后段病灶呈均一高密度强化(箭头示右后段病灶) 图2 肝动脉期扫描右后叶病灶呈明显均一高密度强化 图3 肝动脉期扫描右前叶病灶呈边缘高密度强化(箭头示) 图4 与图2为同一病例,门脉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 图5门脉期扫描左外叶病灶呈低密度(箭头示) 图6 与图1同一病例,门脉晚期扫描右后段病灶为等密度(箭头示),不易分辨。 左叶内段病灶为低密度

表3 本组不同大小肿瘤在门脉与门脉+动脉期联合正确诊断结果比较

肿瘤直径

  (mn)

病变数

  (个)

门脉期

动脉期+门脉期

诊断

  正确

诊断

  错误

漏检 诊断

  正确

诊断

  错误

漏检
≤10 10 3 1 6 8 1 1
11~20 13 8 2 3 11 2 0
21~30 16 12 0 4 15 1 0
合计 39 23 3 13 34 4 1

   螺旋扫描以其速度快、覆盖面大为特点, 使全肝分别在动脉期及门脉期连续扫描。克服了以往动态CT扫描之不足,双期对比能正确评价病变的血流变化及性质[3,5],我们采用100~150 ml造影剂, 以3.0~3.5 ml/s单相注射,延迟25秒对动脉期扫描,结果表明, 肿瘤动脉期强化明显,有9个小结节可见供血动脉。小肝癌检出率为90%。 病变在两期内的强化类型充分反映了小肝癌的血供特征,本组动脉期有74%(29/39)小肝癌表现为均一高密度, 说明小肝癌主要由动脉供血的病理特征。而在门脉期82%(32/39)的病变表现为低或等密度。结合本组手术病理,39个小肝癌仅6个(15%)有不均匀坏死及血管减少, 其余均无明显坏死改变。 本组比较单独门脉期及门脉与动脉期联合对小肝癌定性诊断价值, 表明门脉期定性正确率为58.9%,而对≤1.0 cm肝癌仅为30.0%。联合动脉期后上述正确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7.1%和80.0%。 说明动脉期能明显改善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 但本组动脉期仍有4个结节漏检,手术病理证实结节内发生不均匀坏死,新生肿瘤血管细小,动脉供血减少。因此, 对于小肝癌的诊断, 除着重于动脉期表现外应对照其在门脉期的改变,以提高诊断特异性。

  作者单位:450065 郑州,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放射科

  参考文献

  1 Soyer P, Lesque M, Elias D,et al.Det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US and CT during arterialportography.Radiology,1992,183:541-544.

  2 Kanematsu M, Hoshi H, Imameda T, et al.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c tumors: value of combined helical CT hepatic arteriography and 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gy. AJR,1997,168:1193-1198.

  3 Hollet MD,Brooke JR,Nino-Murcia M,et al.Dual-phase CT of the liver:value of arterial phase scans in the detection of small(≤1.5cm) malignant neoplasms.AJR,1995,164:879-884.

  4 Ohashi I,Hanafusa K,Yoshida T.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wo-phase dynamic incremental CT in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Radiology, 1993, 189:851-855.

  5 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829-83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与肿瘤临床分期关系探讨
焦点新闻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原发性肝癌一例报告
·急性白血病儿童血脂、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
·CT对乳腺癌诊断的探讨
·良恶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附130例分析)
·CD<sub>44</sub>v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
·腹盆腔CT扫描在评估卵巢癌分期及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
·卵巢癌术后腹膜复发与转移灶的CT诊断
·卵巢癌13例误诊分析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