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药验方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4-28
一阴煎源自《景岳全书》,由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牛膝、丹参、甘草组成,具有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阴亏津伤所致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一阴煎治疗中风后遗症、巅顶头痛、眩晕等杂病,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中风后遗症案
 
顾某,男,53岁,1991年9月7日入院。患者因半身不灵活、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入院,经CT检查,诊为右侧内囊腔隙性脑梗死。经中西药物治疗,症情减轻,但留有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等后遗症。刻诊:左半身偏瘫,语言蹇涩,头昏,面部时有发火,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肾阴虚、虚阳上扰、络道失利,治以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方取一阴煎加减:干地黄、白芍、麦冬、肥玉竹、淮牛膝、钩藤、天麻、石菖蒲、远志、丹参、豨莶草各10g,甘草5g。3剂,常法煎服。
 
9月10日二诊:头昏好转,余症同前。上方去钩藤,加木瓜络、路路通各10g。5剂,常法煎服。
 
9月15日三诊:左侧肢体较灵活,语言蹇涩减轻,继予滋养肝肾,佐以活血通络。处方:干地黄、杭白芍、麦冬、怀牛膝、丹参、木瓜络、豨莶草、路路通、当归、天仙藤各10g,甘草5g。5剂,常法煎服。
 
后以上方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1月余,患者病情大有好转,左侧肢体活动如常,语言清晰,好转出院。
 
按中风后遗症,世人常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殊不知该方对于肝肾阴虚者则非所宜。据临床实践分析,中风后遗症属肝肾不足者屡见不鲜。本例患者,究其病机本源,属真阴亏耗,水不涵木,络道失和,故用一阴煎治疗。方中干地黄、白芍、麦冬、牛膝滋养肝肾之阴;半身不遂,张恩树喜用丹参、木瓜络、豨莶草、路路通等活血通络之品。如此标本兼治,水能养木,络道通利,故收效显然。
 
巅顶头痛案
 
赵某,男,38岁,1991年5月18日初诊。患者因剧烈头痛伴有呕吐,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用甘露醇以及止血、止痛药后,呕吐虽止,但头痛仍作。刻诊:头痛以巅顶为主,痛苦面容,易于焦躁,苔薄黄而干,脉弦细。辨证属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治以育阴潜阳。张恩树认为对于该证切不可用苦寒清凉之品,诚如《静香楼医案》所云“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事清凉无益也”。遂予一阴煎化裁:干地黄、杭白芍、麦冬各10g,石决明15g(先煎),杭菊瓣、石斛、白蒺藜、怀牛膝、泽泻各10g,甘草5g。3剂,常法煎服。
 
5月21日二诊:患者巅顶头痛减轻,效不更方,再服3剂。
 
5月24日三诊:迭进育阴潜阳之剂,患者巅顶头痛每日偶尔发作,痛势明显减轻,唯夜寐欠熟。上方去泽泻,加茯苓、茯神各10g,夜交藤15g。患者服药后巅顶头痛未再发作,夜能安寐,后痊愈出院。
 
按《素问·五脏生成》谓:“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在治则方面,张景岳明确指出:“阴虚头痛……治宜壮水为主,当用滋阴八味煎、加减一阴煎。”对于本案患者,选用填下清上、滋肾平肝之一阴煎化裁正适宜。俾肾水充足,肝体得柔,肝阳不致独亢,从而使巅顶头痛蠲除。
 
眩晕案
 
王某,女,50岁,1990年10月29日初诊。患者近一年来眩晕常发,测血压为145/90mmHg,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只能取暂时之效。近来劳累过度,旧疾又发。刻诊:头昏眼花,视物旋转,耳鸣作响,面部发红,腰膝酸软,苔薄微黄,脉细弦。证属肝肾阴虚、虚阳上扰,治以滋水涵木为先。方用一阴煎加减:生熟地、杭白芍、麦冬、天麻、钩藤、杭菊瓣、怀牛膝各10g,生甘草5g。3剂,常法煎服。
 
11月1日二诊:药后眩晕减轻,唯腰膝时有酸软,不耐劳累,上方加女贞子、墨旱莲各10g。5剂,常法煎服。
 
11月6日三诊:药后眩晕等症皆除。随访一年余,眩晕未发。
 
按眩晕一症,有虚有实。本案患者证属肝肾不足,景岳云谓“无虚不作眩”,即此意也。初诊用生熟地、白芍、麦冬、怀牛膝滋养肝肾之阴;佐以天麻、钩藤、菊瓣平肝潜阳;甘草调和诸药。复诊时,加女贞子、墨旱莲助生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俾真阴得养,水能涵木,虚阳平清,则眩晕自除。(杨晓明 陶佳 潘灯银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