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药验方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茯苓泽泻汤“三症”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2-20
茯苓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载:“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全方以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六味药组方,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用以治疗水饮内停、胃气上逆所致病证。茯苓泽泻汤临证多以“吐”“渴”为施用主症,然于“眩”症论之未备。兹将茯苓泽泻汤用方主症概括为“吐”“渴”“眩”三者,浅论如下。
 
 
茯苓泽泻汤原文首冠“胃反”病名,乃言其呕吐之症。“胃反”一词为仲景首提,治法方药悉备于《伤寒杂病论》之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而列大半夏汤、茯苓泽泻汤等方。脾胃虚弱、胃气上逆为“胃反”核心病机,亦为吐症之由来。呕吐,茯苓泽泻汤主症也,然其病机为水饮内停、胃气上逆,与大半夏汤有异。脾胃虚羸,饮停于胃,气逆不降而呕吐,健脾化饮,通阳和胃,则饮去呕止。除胃反外,亦有用此方治疗妊娠恶阻者。
 
 
茯苓泽泻汤原文谓:“吐而渴欲饮水者。”口渴系临床常见症状,《伤寒杂病论》一书中30余处论渴,然其症虽一,其机不同。茯苓泽泻汤之渴症,非津亏之渴,乃气化受阻之渴。曹颖甫云:“茯苓泽泻汤方治,于五苓中去猪苓以泄水,可知渴欲饮水为水气阻于心下,津液不能上达喉舌,而初非真渴。”《金匮要略》载:“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病机证治与茯苓泽泻汤颇为相似,不过一重在膀胱利水,一偏于健中化饮。水饮内结,气不化津而致口渴,是茯苓泽泻汤主症之一。《外台秘要·卷十一·消渴方十七首》言其“消渴阴脉绝,胃反吐食方”,加小麦以疗消渴,后世亦多将此方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观茯苓泽泻汤现代应用,多用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慢性原发性低血压、梅尼埃病、大面积小脑梗死等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仲景原文未言及眩,而何以医家皆施之,概明此方病机也。水饮内停,湿浊蒙窍,故见眩症,以此方疗之。观茯苓泽泻汤之组成,可视为苓桂术甘汤、泽泻汤之合方,“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二方皆疗眩晕,茯苓泽泻汤亦具此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家礼指出,茯苓泽泻汤所治症状当有“头眩,心下悸,便溏,初起舌质淡,久则暗红,苔薄白而润,脉缓滑”。
 
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之脾胃失司,痰浊、水饮内生关系密切。膏脂类津液,正化则供养人身,失和则为患致病,脂浊因于痰浊,脂质代谢紊乱可归属于中医痰浊、湿阻、水饮等病证范畴。因而高脂血症等脂代谢紊乱疾病亦可施茯苓泽泻汤健脾化浊以疗之。饮邪蒙蔽清阳,胃阳受阻失和,茯苓泽泻汤通阳方也,桂枝、茯苓、泽泻通脾、胃及膀胱之阳,助其化气,以化水饮。糖尿病胃轻瘫亦有用此方治疗者,应是取其通胃阳之功效。
 
此文虽言茯苓泽泻汤“吐”“渴”“眩”三主症,然此方何止三症可概之,不过抛砖引玉之意,但能把握饮阻之病机,纵千般症状,亦可剖其根源,明方之用。(姚鹏宇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陶汉华传承工作室)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