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一 肝郁脾虚、郁而化热证
肖某,女,51岁。2021年7月4日初诊。诉盗汗、自汗2个月。近2个月意志消沉,盗汗、自汗,以上半身为主,动则加剧,浑身燥热,入睡困难,面部出疹、瘙痒,双目干涩,小便色黄,大便稀溏。舌红苔白,脉沉弦。
诊断:盗汗、自汗(肝郁脾虚、郁而化热型)。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清热。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20g,赤芍20g,炒白芍10g,柴胡10g,薄荷8g,炒白术10g,茯苓10g,生姜10g,炙甘草8g,川芎10g,熟地10g,焦山楂20g,炒二芽各15g,炒酸枣仁15g,制远志8g,苦参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桑叶10g,苏叶6g。7剂,水煎服。
7月11日二诊:服药后诸症改善。舌红偏暗,苔白,脉濡。守上方,炒白芍加至20g。7剂,水煎服。
按患者意志消沉、大便稀溏、苔白、脉弦,是肝气郁结、乘克脾土;气郁化热,疏泄失常,见盗汗、自汗、燥热、出疹;热扰心神,则入睡困难、小便色黄。陈国权用丹栀逍遥散疏肝健脾,兼清郁热;四物汤合二至丸养血调肝,以应“肝体阴而用阳”之义;炒酸枣仁、制远志养血安神;苦参、桑叶、苏叶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养血清热、祛风止痒之功,后诸症改善。
案二 肝肾阴虚、胆胃不和证
王某,女,55岁。2021年5月30日初诊。诉盗汗多年。盗汗,汗液粘腻;胸闷气短,时有燥热,手足心热,颈部两侧色红瘙痒;上腹胀满,口中时苦时酸,偶有烧心、反酸;大便干结,入睡困难,眠浅多梦。舌红,苔白边齿印,脉弦略数。
诊断:盗汗(肝肾阴虚、胆胃不和型)。
治法:滋补肝肾,畅胆和胃。
方用一贯煎合小柴胡汤加减:生地15g,当归10g,炒川楝子10g,北沙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5g,柴胡10g,法半夏10g,太子参20g,炙甘草8g,黄芩10g,生姜10g,大枣15g,炒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5g,炒白扁豆10g,薏苡仁20g,防风10g,焦山楂15g,炒二芽各15g。7剂,水煎服。
6月6日二诊:服药后盗汗好转,睡眠、大便改善;精神乏力。舌红,苔薄白,脉缓。守上方,加炙黄芪20g。7剂,水煎服。
按患者盗汗、大便干结、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是肝肾阴虚之象;虚火内扰,见燥热、手足心热;肝胆互为表里,胆火内蕴,循经上扰,则颈侧色红瘙痒、口苦口酸;传及胃肠,则上腹胀满、烧心反酸,舌脉即是明证。陈国权用一贯煎滋补肝肾;小柴胡汤畅胆和胃;炒白术、茯苓、山药、炒白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焦山楂、炒二芽消食和胃;防风祛风除湿。二诊服药后盗汗好转,加炙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后盗汗基本痊愈。(李克 李云海 湖北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