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最佳治疗方法的研究
护理学杂志 1998年第4期第13卷 护理研究
作者:丁佐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济医院,南通 226005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便秘;疗效观察
摘要 为了筛选出一种对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药源性便秘进行标本兼治的方法,作者通过随机抽样,对住院的174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前3组为用药组,第4组为对照组),分别口服Vit B1、温盐水、蕃泻叶合剂与对照组逐个进行对比观察,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提示前3组对药源性便秘均有治疗作用。但对治疗效果、病人易接受程度及副作用大小比较,Vit B1优于温盐水及蕃泻叶合剂,有既治标又治本作用。
Study on the Best Therapy for Neuroleptic-induced Astriction
Ding Zuomei
Tongji Hospital of Nantong City, Nantong 226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a therapy treating both principal and secondary aspect of disease for neuroleptic-induced astriction, 174 inpatients given neuroleptic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Groups A, B, and C orally given Vit B1, warm salt water, and sennamixture respectively we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one by one using χ2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apeutic effects on neuroleptic-induced astriction were found in groups A, B, and C. And Vit B1 was the best in term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patients' acceptance and the side effects.
Key words neuroleptic; astriction; therapeutics
抗精神病药引起药源性便秘在精神科临床上较常见。除会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外,还会使有的病人精神症状加重。临床采用灌肠方法不能治本,我院1996年4~7月随机抽样服用抗精神病药致便秘病人174例,分别用口服Vit B1、温盐水、蕃泻叶合剂三种方法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74例中男144例,女30例,年龄17~60岁。按CCMD-Ⅱ标准:精神分裂症143例,情感性精神病12例,其他19例。连续服用氯氮平、CP2或两药合用2周以上,既往无便秘史,体检无躯体疾患。随机分为A、B、C、D 4组,A、B、C
表1 4组病种病例数(例)
组别 |
例数 |
精神分裂症 |
情感性精神病 |
其他 |
A
B
C
D |
44
33
51
46 |
35
25
43
40 |
3
1
7
1 |
6
7
1
5 |
合计 |
174 |
143 |
12 |
19 |
组为用药组,D组为对照组。A组44例,B组33例,C组51例,D组46例。病例分组时排除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各组病例数见表1,经χ2检验,χ2=5.9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A组口服Vit B1 20mg,3/d,随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同服;B组口服1.5%温盐水500ml,1/d,每日9时1次服下;C组服蕃泻叶合剂20ml(本院自制,每100ml中含蕃泻叶15 g),1/d;D组按常规法便秘后给予开塞露或0.2%肥皂水灌肠。观察天数:A组(23.7±3.7)d;B组(22.7±3.18)d;C组(23.1±4.47)d;D组(23.3±2.96)d。经方差分析,F=0.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间,每天定时给药,定时统计大便次数,及时了解不良反应,并观察记录。
3 结果
3.1 观察指标 连续72 h无大便者为便秘1次,除对照组外,均不给予特殊处理,让其自行解除;24 h内大便次数超过3次为腹泻,非肠道感染者不予处理,连续腹泻48 h并伴有其它症状者停药。
3.2 疗效 4组病人便秘及腹泻情况见表2、表3。
表2结果提示C组与D组比较,χ2=9.1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比较,χ2=11.1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D组比较,χ2=16.9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比较,χ2=4.5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4 组 病 人 便 秘 情 况 比 较
组别 |
例数 |
无便秘 |
1次便秘 |
2次便秘 |
3次便秘 |
4次便秘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A
B
C
D |
44
33
51
46 |
27
20
26
14 |
61.4
60.6
51.0
30.5 |
11
6
13
8 |
25.0
18.2
25.5
17.4 |
5
6
7
11 |
11.3
18.2
13.7
23.9 |
0
1
3
10 |
0
3.0
5.9
21.7 |
1
0
2
3 |
2.3
0
3.9
6.5 |
表3 4组病人腹泻情况比较
组别 |
例数 |
无腹泻 |
1次腹泻 |
2次腹泻 |
3次腹泻 |
4次腹泻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A
B
C
D |
44
33
51
46 |
36
25
36
40 |
81.8
75.8
70.6
87.0 |
4
3
7
6 |
9.1
9.1
13.7
13.0 |
2
4
7
0 |
4.5
12.1
13.7
0 |
1
1
1
0 |
2.3
3.0
2.0
0 |
1
0
0
0 |
2.3
0
0
0 |
表3结果提示C组与D组比较,χ2=3.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比较,χ2=1.74,P>0.05,A组与D组比较,χ2=0.488,P>0.05,B、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虽有的大便3/d,但大便基本成形,无稀水便,少数病人有腹部不适感。C组腹泻次数明显增多,少数病人4~8/d,并伴有明显腹痛、肠鸣音亢进,有2例伴恶心呕吐,停药6~10 h症状自行消失,未发现因排便次数多或腹泻明显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4 讨论
4.1 抗精神病药的抗胆碱作用使肠蠕动减慢,分泌减少,导致便秘[1]。Vit B1具有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功能,在体内代谢与焦磷酸结合,形成辅脱羧酶,参与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乙酰辅酶A是合成乙酰胆碱及糖和脂肪代谢的中间物质[2]。从而拮抗了抗精神药物的抗胆碱作用,使体内乙酰胆碱合成增加,促进胃肠道腺体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功能,缓解便秘。此外,有些抗精神病药呈弱碱性,Vit B1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因此,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使机体对食物中的Vit B1摄入量不足,而Vit B1缺乏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使乙酰胆碱分解增强,导致有效浓度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3],导致药源性便秘加重。
4.2 长期便秘者,每天早晨饮1.5%盐开水500ml能解除便秘。其机理可能是大量1.5%温盐水进入肠腔后使消化管内晶体渗透压增高,阻碍水的吸收,并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肠腔,造成肠腔内容物增多,因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同时Na+增加使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增强,加速肠蠕动,从而产生通便效果。
4.3 蕃泻叶是一种中草药,其药理是蒽醌甙在体内水解为大黄素,进入大肠腔刺激肠蠕动,从而产生泻下作用。该药大剂量或连续服用时,对肠壁刺激很强,肠蠕动亢进,部分病人出现腹痛,明显腹泻。我们用蕃泻叶合剂20ml,1/d口服,10 d后大多数病人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痛、腹泻而停止用药。停药后数日再次出现便秘。有资料报道该药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反应,血压恶性变化,上消化道出血,癫痫样发作,急性尿潴留,成瘾性,神经系统的中毒反应等[4]。因此,应用时应小心谨慎,密切观察,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4.4 本研究说明,Vit B1、1.5%温盐水、蕃泻叶合剂,均有治疗药源性便秘的作用。但三种方法相比,就近期、远期疗效,病人易接受程度及副反应大小而言,笔者认为:Vit B1优于1.5%温盐水及蕃泻叶合剂。因为Vit B1与常规药同服,无明显副反应,病人易接受,根据其药理及生化作用,它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既治标又治本。温盐水一次需服500ml,精神病人尤其是不合作的精神病人很难配合。蕃泻叶合剂虽有较好的通便作用,但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来说,治标不治本,且副反应多,不宜长期服用。
参 考 文 献
1 赵立明,王元秀,孙树花等.蕃泻叶治疗药源性便秘双盲对照研究.上海精神医学,1993,(新5)2:108
2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编写教材组.药理学,广州:中山医学院出版,1977.178
3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编写组编.生物化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4.165
4 乔立新,熊芬霞.蕃泻叶的不良反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34
(1997-08-07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