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千古不易之法门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3-04-24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爱护它、传承它。我们中医工作者责无旁贷,要肩负起其传承、弘扬的神圣使命。

  中医的经典著作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老子·廿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是道法自然的医学,平衡的医学,历代医家都是在道法自然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而传承弘扬,使之历数千年而不衰的生命科学。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就是源于自然,也就是中医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不变应万变的,是人类解决疑难杂症的最高智慧。它不是对抗医学,不是以杀灭细菌、病毒为前提的,而是用药物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平衡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祛除的只是疾病,保护的却是人体。

  2011年,哈佛大学对中医阴阳五行有这样的评价:“中医的阴阳五行,是描述人体高度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最简单的哲学模式。”世界著名汉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终身教授满晰博明确指出:“中医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最为连贯、最可以为人们所理解的中国科学的代表性表现形式。所以,它用丰富而现成的资料说明了中国科学,为所有生命科学建立表述的单义性提供了最有用的范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文件(《FDA管理指南》)称:“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这是西方乃至整个人类世界对中医药学科学性的最公正评价,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目前中医西化已占据中医界的主流,当然这与医院管理体制、社会公众的误解等有关,但也和我们诊治疾病时,淡忘了辨证论治这个法宝有关,而是先从辨病论治着眼,这就陷入了歧途,大大降低了疗效。试问病变万端,错综复杂,也不会超过八纲;在治疗方面,古往今来,经方、时方,不下数十万个,但也离不开八法,“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医圣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对中医治病的科学性的高度概括,成为中医千古不易之法门,如能认真掌握和运用,就能使复杂的疾病简单化,执简以驭繁,这是人类攻克疾病的最高智慧。我们可以不认识病,但绝不能不识证、不辨证。举例说明之。

  上世纪60年代,有王姓年轻工人,无锡人,患周期发作性剧烈腹痛,发时腹部剧痛难忍,在地上打滚嚎叫,必注射杜冷丁始缓,连续2~3天始解,中西医叠治未已,每隔三月必发作一次,后来周期缩短为2月、1月,乃至半个月即发作一次,甚以为苦。后来南通求诊。病历、检验单一大叠,诊断为“血紫质病”,我当时也不知此病来龙去脉,我只有从其面色白光白少华,神疲乏力,纳谷欠香,腰腿酸软,便溏,怯冷倍于常人,苔薄质淡,脉细缓。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凝阻,治宜温补脾肾,散寒解凝,徐图效机。

  处方:制附片9克,干姜6克,炒白术15克,党参9克,补骨脂9克,高良姜9克,制香附9克,巴戟天9克,砂仁3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红枣五枚。7剂,服后如有小效,可以继服。

  就诊时,适为前次发作后第10天,嘱即煎服,以观其效。患者心存疑惧,虑其届时发作,结果服后甚为舒适,届期并未发作,信心倍增,乃继服之。匝月后复诊,面色略有红润,精神奕奕,前方既已奏效,毋庸更章,嘱间日服一剂,以期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2010年又遇一南京陈姓女病员,周期性腹痛,痛时每致晕厥,三五日即发作一次,多方检查,迄无结论,乃剖腹探查,亦未发现任何异常,已历年余,痛苦万分。观其面色萎黄,胸闷,脘腹作胀,时欲叹息,口干,夜寐不实,经行量少,便难,数日一行。苔薄腻,质暗红,脉细弦。因其周期性腹痛,余联想及无锡血紫质患者之症状相似,一面辨证用药,一面嘱其进一步检小便,以排除血紫质病。结果小便发现尿紫质阳性,确诊为血紫质病。据其脉证,诊为肝肾两亏,气机郁结,升降失常,治宜养肝肾,调气机,散郁结。

  处方:生地黄15克,生白芍20克,甘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制首乌20克,川石斛15克,甘松10克,广郁金20克,油当归10克,全瓜蒌30克,炒枳实8克,徐长卿15克,青陈皮各8克,甘草8克。5剂。

  两周后复诊:药后腹痛大有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隔较长,已不晕厥,便畅,夜寐亦安,去瓜蒌、枳实,继服之。症情逐步趋缓,改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巩固之。

  按:血紫质病乃临床较为少见的血液系统新陈代谢障碍性疾病,因其体内卟啉代谢紊乱,卟啉的产生和排泄增多而发病,故而又称血卟啉病。我从医70多年,仅遇此2例,我原不识此病,一例为脾肾阳虚,一例为肝肾阴虚,证型不同,但凭辨证施治,均获痊愈。说明辨证是首要的、绝对的,辨病仅供参考,如迷于辨病,如何施治?  

  所谓“疑难病”,是指医者在临证时,辨治感到棘手的疾病,问题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事实上绝大部分,还是可辨可治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掌握辨证论治之规律,找到证的本质,辨“疑”不惑,治“难”不乱,自可得心应手,化解疑难病为可辨可治。

  综上所述,我们要以人为本,通过四诊,司外揣内,不管疾病如何变化,我们只要运用好辨证论治这一中医的精髓,就能洞察疾病之幽奥,见微知著,发于机先,顺势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老友郭博信同志说:“中医是无形的科学”,我很赞同。因为中医经典著作中,处处闪烁着“伟大的真理,科学的预见”。我们要认真的温课,勤奋学习《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联系临床实践,寻回失去的中医“元神”,为我所用,将能无往而不利,战胜诸多疑难杂症,我常说:“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我相信还是我们认识不够之故。余虽年迈,愿与诸位同仁,相互砥砺,争取做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使中医药尽快走向世界,为全人类防病保健。

Tag标签: 中医(290)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