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针灸热以来, 以激痛点为刺激部 位的 “干针疗法” (dry needling, DN) , 简称为 “干 针” , 在西方开始流行。 在美国, 一些没有进行针灸 师注册的其他医学领域人士, 如物理治疗师、 整脊 师等, 一边实施着DN对疼痛类等患者进行治疗, 一 边否认DN是针灸学的一部分, 认为可以不受针灸管 理条例的监管。 虽然美国华盛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 的两个法院分别做出判决: 禁止物理治疗师使用 “干 针” [1] 。 但根据美国中医师公会统计, 至2016年底, 美 国至少已有5个州通过立法, 将 “干针” 从针灸中切割 出来, 纳入到其他医疗专业范围 [2] 。 许多来自中国的 针灸师一改往日 “只埋头拉车, 不抬头看路” 的旧传 统, 纷纷在新旧媒体上发言, 反对将 “干针” 独立于 针灸系列之外 [3] 。 那么, “干针” 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与源流 1. 中国人认识的 “干针” ——气与血 在古代针 灸文献中, 未发现有 “干针” 这一说法。 黄龙祥在其 《针灸学术史大纲》 中提到这样两种针法, “气针” 与 “血针” , 这是流行于三国到唐代期间的针刺方法, 所谓 “气针” 是指用毫针刺穴不出血的针法 [4] 。 近现代中国许多地区的口语当中, 凡是单纯进行 针刺, 不见血、 不带注射用水或者不加其他治疗方法 (如电疗等) 的针具, 都叫 “干针” , 加上动词形成动 宾结构, 称为 “扎干针” 或 “打干针” 。 如, 山东牟平 的胶辽官话中就认为 “干针” 是 “针灸用的针” 。 新 疆鄯善、 吐鲁番地区及乌鲁木齐的中原官话或兰银 官话中, 进行针灸治疗就叫 “扎干针” , “腰疼吃药不 见效, 还不如扎干针好。 牙疼咧, 就让大夫给扎上个 干针就好咧” 。 而江苏盐城的江淮官话中, 针灸就叫 “针干针” , “这个病顶好针干针” 。 云南大理的西南 官话、 广东海康的闽语、 广东信宜的粤语, 都把做针 灸治疗称为 “打干针”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积极挖掘散 落于民间的针灸疗法, 其中河南伊阳县老中医任秀 举,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首创“干针局部刺入疗 法’ , 治疗甲状腺肿, 疗效很高, 既好学, 又方便, 不 用药, 少花钱, 群众乐于接受, 被西学中人员广泛学 习采用。 1959年, 北京医学院的傅正恺在北京医学 院学报上发表了题为 “干针疗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 进的初步观察” , 其针刺方法为 “慢性毒性甲状腺 肿, 两侧各刺一针, 大者每边上下也可各刺二针” , “在两侧尺泽下一寸, 各刺一针, 中刺激” , 表明所 谓的干针疗法, 其实就是毫针刺法, 此处的干针, 就是普通的毫针 [6] 。 “干针局部刺入疗法” 1960年又 被收入河南医学院编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防治》 一书 [7] 。 同时, 干针也是蒙医学中针灸系列方法之一, 表 示单纯针刺。 如在 《内蒙古卫生年鉴》 中就明确提出: “ (内蒙)拥有火针、 温针、 干针、 灸法、 整骨、 各类手 法、 敷法、 拔罐、 刮痧、 药浴等许多非药物疗法, 服务 成本非常低” [8] 。 到20世纪70年代, 针刺麻醉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1973年裘法祖所编著的《一般外科学》中就记载 了 “干针得气留针” 的方法。 由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所创, 属于单纯针刺, 即, 根据经络理 论, 按照循经取穴原则, 在针刺穴位使患者有得气感 后即可留针, 一般留针30min, 开始手术。 在手术过程 中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检查针刺 “得气” 感, 如无 “得 气” 感则随时加以校正, 使之重新又有 [9] 。 这里的所 谓干针, 同样也是指普通的毫针针刺。 “干针”在针刺麻醉手术中的普遍使用, 使 得这一词条也进入了辞书当中。 如1998年石学敏 主编的《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中这样解释“干 针” “A term in acupuncture, referring to needling with a filiform needle alone, as opposed to electrical acupuncture, solution-injected acupuncture and other forms of acupuncture used i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This is what we call ‘using the filiform needle for inducing the arrival of qi and retaining the needle for anesthesia’ ” , 一是突出了 “干针” 属于毫针刺法, 二 是强调应用于针刺麻醉中 [10] 。 之后高希言的《中国 针灸辞典》 [11] 和《实用汉英针灸辞典》 [12] 以及高忻 洙的《中国针灸词典》等 [13] 都沿用了这一解释, 认为 “干针” 就是指单纯的针刺, “在针麻方面与电针、 水针等相对而言” 。 1999年, 吴大真主编的《中医辞 海》解释为 “针灸治法。 指单纯的针刺, 与现代临床 常用的电热针、 水针相对而言” [14] 。 这一解释, 扩大 了 “干针” 使用的范畴, 从针刺麻醉拓展到了整个的 临床领域。 2. 西方人认识的“干针” ——干与湿 有dry needling, 必然会提到wet needling。 所谓的湿针 , 中文文 献称水针 , 即穴位注射疗法, 也有称为针刺注射疗法, 即, 将药物与穴位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针灸疗法。 根据文献, 1938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John Kellgren医生首次将现代神经生理学的概念与针刺 技术结合起来, 发明针刺注射疗法(湿针) 。 通过触 诊, 发现肌肉敏感压痛点, 再将镇痛水剂注射于肌 痛部位, 减轻患者痛感 [15] 。 后来发现, 不用药物, 仅 用针也可达到止痛效果, 并将刺激部位与中国的针 灸、 经穴联系起来 [16] 。 1947年, Paulett J D首次报道了 单独使用注射针头与痛点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 液或普鲁卡因均能治疗腰痛, 疗效与注射药物无直 接联系, 并正式提出 “干针” 的概念 [17] 。 “用干针刺 激斜方肌上靠近肩胛骨的一个靶点, 原在颈侧面的 放射性痛即行消失。 这种与针灸相似的现象人们早 已知道, 梅尔扎克(1975年) 、 特拉维尔(Travel) 及 伦兹勒(Rinzler, 1952年) 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 的其他学者们, 记录了大量与肌筋膜病疼痛有关的 靶点”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与西方国家 的医学交流减少, 只能通过前苏联的渠道, 因此, 推 测当时的 “湿针疗法” 即穴位注射疗法可能就是中国 医生将传统针灸疗法结合苏联传来的封闭疗法结合 而来 [18] 。 根据文献记载, 可查阅到的在中国使用水针 或穴位注射疗法的最早记录是1954年, 万氏将维生 素B1注射于穴位中治疗一切慢性疾病 [19] 。 之后, 该疗 法在中国渐渐普及推广开来, 并应用于内外妇精神 五官等各科疾病中 [20] 。 1982年, 英国医生桑普森·利普顿在推介到中 国的一本有关激痛点 《怎样治疗慢性疼痛》的书中 提出: “有趣的是, 肌筋膜病的靶点与针灸穴位相吻 合” , “刺激靶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干针刺、 注射高 渗盐水、 压迫、 电刺激” [21] 。 其中, “干针刺” 就是在 西方流行的DN。 而在20世纪移民美国的前中国医生 金观源在2004年的著作《临床针灸反射学》中试图 对年轻时代做过的针麻手术进行原理解释, 其中所 用的术语正是 “干针” 。 “如干针时已有明显的酸胀 感觉, 通电后该感觉可以更强” , 此处 “干针” 正是指 未通电时的单纯毫针刺 [22] 。 干针与传统针刺 从上文可以看出, 中国人所称的 “干针” “水针” (穴位注射疗法) 均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 而西方 干针针刺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的针灸经络系统有所不 同, 根据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PTA) 的定义, “干针 是指用毫针刺激入皮肤下的肌筋膜激痛点、 肌肉、 结 缔组织以治疗神经肌肉性疼痛与运动损伤的一种治 疗方法” [23] 。 其理论基础不是传统经络腧穴理论, 而 是基于肌肉解剖与功能的激痛点理论。 许多DN的推 行者们认为, 西方的DN是科学针刺, 而遵循经络腧 穴理论的传统针刺则不够 “科学” 。 近年来, 不断有 各类按照西方生物医学的科研设计进行的研究报告, “证实” 腧穴、 经络等的无差异化, 实行针灸研究的 去经络化。 而真正在临床一线进行针灸实践的针灸 师们则认为, 干针只不过是没有在经络理论指导下的 针刺疗法而已 [24] 。 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近年来DN的崛起, 认为 这不过是中国传统针刺对经筋疾病疗法的发展。 黄 龙祥提出, 根据目前 “干针” 的定义, 早在明代针灸 文献就有其雏形。 “无论从工具, 刺激的方法, 还 是治疗的病症来说, 已有与现在干针完全一致的记 载” [25] 。 彭增福等 [26] 更从基本定义、 基础理论、 临床 实践等方面对干针与传统针刺进行类比, 认为干针 疗法只是针灸疗法的一部分。 如, “干针” 又称之为 “肌内刺激疗法” , 其操作主要在肌肉层进行, 为了 尽可能灭活所有激痛点, 一般主张扇形针刺进行扫 散, 这与传统针刺的 “合谷刺” 等多向刺法, 有许多 相似之处。 《北美干针史》一指出, 加拿大DN的创始人Chan Gunn医生, 在1976年时就写道 “作为让现代医学界能 够接受针灸疗法的第一步, 建议使用一个新的名字 来区别以往的系统” [27] 。 因此, 在科学针刺或者DN这 个新瓶中, 装的其实还是acupuncture的老酒。 从激痛点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 激痛点又称 为扳机点, 主要是指按压时出现的局部敏感痛点, 甚 至可引起放射样的疼痛。 据统计, 全身共存在255个 激痛点, 92.2%的激痛点 (235/255)与腧穴在解剖部 位上相对应 [28] 。 考虑到针灸学上以痛为腧和阿是穴 的概念, 腧穴与激痛点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 系 [29] , 而激痛点概念提出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文化的 差异 [30] 。 在腧穴这个旧瓶中, 完全装得下 “激痛点” 这个新酒。 结论 通过对DN古今中外的历史梳理, 笔者认为, 从 治疗范围来说, “干针” 比较局限于痛证, 尤其是肌 肉疼痛的治疗, 因此, 在针刺麻醉中曾发挥重要作 用。 肌筋膜痛症是 “干针” 的主要适应症, 直接刺激 局部反应点 (激痛点、 阿是穴)均能有效缓解疼痛 症状。 而传统的针灸疗法则不仅能够有效止痛, 对 更多的疾病也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根据WHO的认 证, 这些疾病不仅包括运动创伤、 颈、 肩、 腰腿疼痛 等关节肌肉的疼痛, 还包括咳嗽、 哮喘、 心肺功能障 碍、 胃肠病、 皮肤疾病、 月经失调、 痛经、 不孕症、 肝胆病、 泌尿系统疾病、 疮疡肿毒等疾病或症状。 不仅可以对糖尿病、 高血压病、 癌症等慢性疾病进 行管理与治疗, 也能对急性的创伤、 危急重症有良 好的疗效。 不仅在人身上有效, 在兽医学中也发挥 作用。 2016年初,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官方以及刘保 延主席分别在书面及口头都表达了 “干针” 属于中医 针灸范畴的观点 [31] 。 针灸理论发展到今天, 面临着重 构与扩容, 不仅 “干针” , 近现代以来针灸界出现的 眼针疗法、 耳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 颊针 疗法、 全息针灸疗法、 董氏奇穴针灸、 平衡针灸疗法、 干针疗法以及指压按摩、 拔罐治疗、 刮痧疗法、 穴位 敷贴等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穴位脉冲电刺激疗法等 各种腧穴物理疗法等, 都是针灸疗法的内容。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黄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