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湿疹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从过敏 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论治湿疹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5-11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容易发展成顽固性慢性湿疹为临床特征。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湿疹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缓解症状但往往停药即复,或用药产生不良反应。
 
湿疹属中医“湿疮”“浸淫疮”“湿毒疮”等范畴,中医治疗湿疹主要是辨病结合辨证分型论治,但由于湿疹病因复杂,容易反复,难以根治。中西医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如何减少湿疹反复发作、如何根治顽固性慢性湿疹。笔者针对湿疹易感体质与病机特点,提出从过敏/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治疗该病,验之临床可有效控制湿疹反复发作。

湿疹
 
典型医案
 
案一
 
顾某,男,82岁,2022年3月6日初诊。主诉:手背、颈部皮肤瘙痒2月余。现病史:2月前发现手背、颈部皮肤起疹,已自行服中药汤剂1月,服药后皮疹减少1/3。刻下:颈部皮肤潮红、瘙痒,自述夜里痒甚。平时怕热,颈腋下自汗。平时饮水量多,大便成形,2次/日。舌暗紫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既往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前列腺增生。个人史:抽烟史60余年。自述对螃蟹、海鲜等过敏(未检测过敏原)。
 
诊断:西医诊断为湿疹,中医辨体为过敏体质,辨病为血分湿热毒瘀之湿疮。
 
治法: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以治标,兼调体脱敏以治本。
 
处方:茵陈20g,黄芩10g,滑石渣15g(布包),白茅根30g,茜草12g,紫草15g,紫花地丁15g,炙全蝎4g,鸡血藤30g,蝉蜕10g,乌梅10g,灵芝10g。14剂,水煎服。
 
4月10日二诊:颈部皮肤潮红瘙痒得以控制,皮损处色素沉着,间有脱屑少许,苔黄腻有褪,平时咳嗽痰黄难咯。上方去炙全蝎、紫花地丁,加当归10g、浙贝6g。14剂,水煎服。
 
4月24日三诊:颈下皮肤已不潮红,仅留有色素沉着,偶痒,微咳嗽痰黄难咯量少。3月6日方去鸡血藤、茜草,加苦参15g、煅海蛤壳15g(先煎)、青黛10g(包煎)、生甘草6g。21剂,水煎服。
 
5月15日四诊:颈部皮损处几近正常,偶痒,咯痰较少易出,苔黄腻。上方去煅海蛤壳、青黛、生甘草,加当归10g、浙贝6g、鸡血藤30g。21剂,水煎服。
 
后随访患者,知其湿疹未再复发。
 
案二
 
严某(顾某之妻),81岁,202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双足踝及足背皮肤丘疱疹、瘙痒2年,加重2月余。现病史:2年前双足踝及足背疱疹,瘙痒,挠破后流清水样液体,用祛湿止痒药膏,效果不佳。刻下:双足踝及足背泛发疱疹,呈对称性,瘙痒,抓挠后溃破,流清水样液体,局部暗红色色素沉着斑,间有苔藓样改变,右手拇指与食指夹处有一疱疹。形体偏瘦,油性皮肤,平时口苦口干,易困倦,目常红赤,大便黏滞欠畅,每日3次。因患者丈夫顾某湿疹治疗显效,患者自行服用与丈夫相同方药21剂,双下肢及足踝病情同前,肤色暗紫,色素沉着,抓破后渗液,两上臂轻微好转,手背及手腕处新生丘疹,身体瘙痒。唇舌暗紫苔薄黄腻,脉滑。EASI(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为9.6分。既往史:心律不齐。
 
诊断:西医诊断为湿疹,中医辨体为湿热体质,辨病为血分湿毒瘀热之湿疮。
 
治法:利湿解毒、散瘀凉血以治标,兼调湿热体质以治本。
 
处方:生麻黄6g,杏仁10g,生甘草6g,连翘30g,桑白皮15g,赤小豆30g,生槐花15g,茜草12g,紫草15g,炙全蝎4g,川牛膝15g,车前草15g。10剂,水煎服。
 
5月15日二诊:双下肢及足踝处皮肤由暗紫转为潮红,瘙痒有减,唇舌暗紫苔薄腻,脉滑。处方:生麻黄6g,杏仁10g,生甘草6g,连翘30g,紫花地丁15g,土茯苓30g,川牛膝15g,车前草15g,紫草15g,丹皮10g,赤芍15g,炙全蝎4g。14剂,水煎服。
 
5月28日三诊:皮损范围缩小、颜色变浅、瘙痒程度减轻90%以上,瘙痒基本不发作,外出阳光强烈时略感脚热痒,可忍受。上方加滑石粉15g。14剂,水煎服。
 
6月12日四诊:两足背、脚踝处症状控制稳定,无瘙痒,仅留有色素沉着,皮肤光滑。处方:茵陈15g,滑石粉15g(布包),杏仁10g,浮萍10g,连翘15g,紫花地丁15g,紫草10g,丹皮10g,蝉蜕6g,白鲜皮12g,土茯苓30g,川牛膝15g。21剂,水煎服。
 
7月3日五诊:皮肤光滑,仅留色素沉着,无瘙痒,EASI评分为0.6分。上方加鸡血藤30g。21剂,水煎服。
 
后门诊随访患者至今,湿疹控制稳定。
 
难题攻略
 
湿疹病因复杂,病程缠绵,容易复发,中西医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如何预防湿疹的发生和减少湿疹反复发作、如何治疗顽固性慢性湿疹。西医认为湿疹病因与某些致敏因素及家族遗传有关,其发病为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常以抗组胺药以及局部抗炎、应用皮质类类固醇激素外涂等为主要手段,虽见效快但病情易反复、难根治,长期效果不理想。
 
中医认为湿疹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发,偏重从风热蕴肤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等辨证分型论治,尚未有针对禀赋不耐的相应措施。其中对湿热浸淫证虽辨析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但仍停留在湿热留恋气分这一传统认识上。笔者结合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认识到“血分湿热”的病机要点,如叶天士《温热论》云“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渗入凉血清热方中”,明示对于湿热内陷血分者,治以犀角为主药凉血清热,再加花露之品芳化湿浊。
 
笔者在继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肤体相关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湿热也可直入血分化毒留瘀”的观点,从而明确了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体质与湿疹发病密切相关,易感体质为过敏体质、湿热体质,须调体以治本;二是湿疹病机要点为“血分湿热毒瘀内伏”,须清透湿热、解毒散瘀以治标;三是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有偏重之别,故皮损症状不相同,治法也不尽相同。
 
临证所见皮损暗红或淡红,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较多,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或滑,为湿毒重于热毒;皮肤潮红焮热、肿胀,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瘙痒不休,舌红苔黄腻,脉洪大,为热毒重于湿毒;皮疹色赤,见大片红斑、丘疹,灼热而痒,入夜更甚,身热口渴,舌红紫或绛,苔黄腻或少苔,脉滑数,为血热重;皮肤见红斑结节,色素沉着,皮损色暗红或紫褐,伴皮肤粗糙增厚,舌暗紫或暗红,脉弦滑,为瘀热重。由此辨析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之偏重,从而确定治法方药。
 
处方变通
 
笔者提出从过敏/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论治湿疹,临证针对过敏体质者,继承王琦院士常用蝉蜕、乌梅、灵芝等药调体脱敏的学术经验;针对湿热体质者,常用茵陈、滑石、黄芩等药调理湿热体质:针对血分湿热毒瘀之病机要点,常用白茅根、车前草、连翘、紫花地丁、紫草、丹皮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上述夫妇同患湿疹,严某初以同病同治无效,后以同病异治却有效,何也?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云:“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笔者根据徐灵胎的“病同人异”思想,提出“同病异体论”的基本观点:即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并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病邪的从化、病情的变化等具有主导性、倾向性,从而形成同一疾病出现不同类型或不同证候的背景或基础。
 
案一患者辨体为过敏体质,审机为热毒重于湿毒、血热重于瘀热。故以茵陈、黄芩、滑石、白茅根、紫花地丁、茜草、紫草等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以治标,蝉蜕、乌梅、灵芝兼调体脱敏以治本;二诊皮肤潮红、瘙痒得以控制,脱屑乃血燥阴伤,故在前方基础上加入当归以养血润燥、浙贝以清热散结化痰;三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加入苦参燥湿止痒,加入青黛、生甘草凉血解毒消斑;四诊时皮损改善几近正常,宗前法出入继服21剂以期巩固。
 
案二患者形体偏瘦,油性皮肤,平时口苦口干,易困倦,目常红赤,大便黏滞欠畅,苔薄黄腻,脉滑,符合湿热体质特征;双足踝及足背泛发疱疹,瘙痒,抓挠后溃破,流清水样液体,局部有暗红色色素沉着斑,间有苔藓样改变,唇舌暗紫,为湿毒重于热毒,瘀热重于血热,相比于案一患者,须同病异治,故改用分消表里湿毒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利湿清热、解毒祛瘀之五神汤加减以清透湿热、解毒散瘀,兼调湿热体质。如此守法守方以巩固疗效。患者连服中药80剂后,患处皮损基本消退,皮肤光滑,仅留色素沉着,随诊至今,控制稳定。
 
纵观以上两则湿疹医案,笔者从过敏/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着手,仔细辨析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之偏重,诊疗处方不尽相同,但均取得显著疗效,且疗程结束后未再复发。这种辨体与辨病相结合、同病异体异治的诊疗模式,可作临证参考。(倪诚 段斐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湿疹(100)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