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以累及感光细胞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和脉络膜多层组织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中医学认为该病属“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物异形”“视直如曲”等范畴。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亢泽峰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脾气亏虚,气血虚弱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本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伴有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其本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分期论治,临证尤为重视肝、脾、肾三脏辨证,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病情轻重,酌情选用中医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有助于增加治疗有效率与降低复发率。现将其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谨守病机 明辨脏腑
中老年人精血耗损,肝肾亏虚、脾胃虚弱、肝脾不调为其主要病机,最终可导致阴虚火旺、气血不足、痰湿内障、瘀血阻络等。
肝肾亏虚,目窍失养
五轮分属五脏,中医学认为瞳神属肾,《黄帝内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肾精充足,则目视精明。《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审视瑶函》亦云:“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因此,肝血足,肾精充,是双目得视的重要因素。若年老体衰,肾中精血不足,瞳神失养;肾虚则水不涵木,导致肝之阴血亏虚,精不上承,目窍失养,则发为黄斑病变,可见黄斑部色素脱失或紊乱,玻璃膜疣形成。若肝气亏虚,肝失疏泄,无以开窍于目,子病及母,累及肾脏,导致肾精亏虚,瞳神得不到滋养,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审视瑶函》指出:“肝肾足则神膏浓,神膏浓则经络润泽,经络润泽则神气和畅,而阳光盛矣。”该论述为本病从肝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治疗上采取补益肝肾、益精明目,可有效延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进展。
肝脾不调,睛失濡养
脾胃,仓廪之官也,为后天之本而化生气血。肝者,将军之官,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生理情况下,脾统血,肝藏血,共同维持血液的生成与运行。《灵枢·脉度》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兰室秘藏》云“脾者为诸阴之首,目者为血脉之宗”。可见,肝脾调和,升降有序,有利于维持目内气血的正常运行。《兰室秘藏》云:“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也。”若脾失健运,可致气血不和,运化失司,津液停聚,痰浊不化;若脾病及肝,肝失疏泄,可致肝脾不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而致痰凝互结。加之年老者,因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导致体弱早衰,五脏皆虚,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可表现为黄斑部渗液或渗出物长期滞留,或反复渗液,或出血吸收后遗留渗出物。治疗上可采取疏肝健脾、和胃化湿,或疏肝健脾、理气行水之法。
病证结合 分期论治
亢泽峰基于多年科学研究及临床经验,建立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期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他指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进展过程,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期、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同时又是防盲治盲的节点及研究的难点、热点。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亢泽峰博览众方,勤于临证,总结出肝肾阴虚者,以六味地黄丸、驻景丸加减为代表方药;肝脾不调者,以柴芍汤加减为代表方药;脾失健运者,以胃苓汤加减为代表方药。可有效延缓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向新生血管进展,有效率高达7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中期:主要以出现玻璃膜疣、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异常,或有黄斑中心凹地图样萎缩为主的病理性改变。①肝血虚者,表现为头晕耳鸣、面色萎黄、肢体麻木、烦躁口渴,以补肝散为主,主要药物包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白芍、柴胡、牡丹皮、甘草、石斛、楮实子、枸杞子、车前子、防风等。②脾虚者,表现为神疲乏力、纳少便溏,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期:①肝肾阴虚者,可出现视力正常或轻度下降,表现为视物不清、视物变形,伴随口干欲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体虚乏力等症状,眼底可见玻璃膜疣的病理表现,多见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方剂以六味地黄丸和驻景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楮实子、茯苓、山药、牡丹皮、菟丝子、茺蔚子、菊花等。②肝脾不调者,可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直如曲,黄斑区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伴随有胸胁胀满、腹痛欲泻、神疲乏力等,方用柴芍汤加减,以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生白术等药物为主。③脾失健运者,可出现视物模糊、倦怠乏力、嗜睡、便溏,脉缓或濡,选用胃苓汤为主,多以黄芪、茯苓、猪苓、厚朴、陈皮、生白术、甘草、牡蛎为主药进行加减应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晚期: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渗漏、出血甚至纤维化的病理改变。①心肝火旺者,可出现血色鲜红、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头眼疼痛,以知柏四物汤合十灰散为主,药用生地黄、川芎、当归、赤芍、白茅根、茜草、栀子、牡丹皮、知母、黄柏、大蓟、小蓟为主。②瘀血阻滞者,可见反复出血等临床表现,选用姜黄、郁金、莪术、益母草、三七粉、茯苓、泽泻、车前子、生牡蛎等药物。③阴虚火旺者,表现为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出血渗出等表现,选用生蒲黄汤合和血明目片为主方进行加减。药物多以生蒲黄、炒蒲黄、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赤芍、炒荆芥、生侧柏叶、大蓟、小蓟等为主。(张明明 李书娇 周雅琪 宋柯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