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心脏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胸痹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 中医验案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9-22
全国名中医袁金声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她认为胸痹多为痰浊阻塞,以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治疗主张以治痰为主,并根据痰浊所兼挟的发病因素进行论治,特总结于下。
 
医案一
 
汪某,女,70岁,2019年2月3日就诊。现感胸痛、憋闷,乏力困倦,双下肢酸软,气短声微,怕冷,四肢肢端冰凉,纳少,小便清长,夜尿频,大便可,夜寐不安,舌紫暗,苔白腻,脉弦紧。
 
诊断:(阳虚夹痰型)胸痹。
 
治则:散寒化饮,通阳泄浊。
 
方药:枳实15g,瓜蒌壳15g,薤白10g,厚朴10g,桂枝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细辛10g,干姜10g,五味子6g,炒酸枣仁20g,合欢皮20g,甘草6g,7服,水煎服,1日1服,分3次温服。
 
4月11日二诊:继予薤白化痰汤,方中去细辛、干姜、五味子,加黄芪15g,太子参15g,续服药1月,后未以胸痹就诊。
 
按该患者早年操劳,冬日失于保暖,后年高体虚,年老之人脏腑精气、气血阴阳都逐渐走向衰竭,阳虚之象尤为明显,故怕冷,四肢肢端冰凉,小便清。舌紫暗,苔白腻。临证时虚实兼顾,重在补虚。
 
医案二
 
谢某,女,67岁,2018年12月6日因“胸痛、气促3年余,加重半月”就诊。患者3年前胸痛,呈刺痛,夜间加重,活动后气促,乏力就诊于某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示狭窄50%~60%,心电图示左室增大,T波倒置,颈椎正侧位片示颈3-颈7狭窄,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有10年高血压病史。现胸痛加重,呈刺痛,夜间为甚,头晕,气促、乏力,活动后加重,胁痛,心情烦闷,大小便正常,夜寐差。舌紫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诊断:(痰浊血瘀型)胸痹。
 
治则:逐瘀通络,行气化痰。
 
方药:瓜蒌10g,薤白10g,红花10g,当归10g,桃仁15g,丹参10g,鸡血藤20g,蒲黄6g(包煎),延胡索20g,五灵脂6g(包煎),柴胡10g,陈皮10g,川芎15g,半夏10g,白芍10g,枳壳10g,炒酸枣仁3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服,分3次温服。
 
2019年1月20日二诊:患者感胸痛缓解,活动后气促减轻,夜寐安,舌暗,苔白,脉细涩。继予上方去延胡索、五灵脂、半夏、枳壳、炒酸枣仁,加太子参10g,石斛10g,益气养阴,7服。
 
2月3日三诊:患者感胸痛消失。此次针对头晕换方治疗。
 
按本案以瓜蒌开胸涤痰;薤白通阳散结;柴胡疏肝行气;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穿山甲破瘀通络;丹参活血祛瘀;柴胡疏肝行气;当归、川芎、鸡血藤、蒲黄、五灵脂活血行血;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枳壳理气和中;炒酸枣仁宁心安神;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活血祛瘀、化痰泻浊兼舒畅肝气,是证用是方,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医案三
 
帅某,女,68岁,于2018年11月15日就诊。现面部两颧潮红,感胸闷、乏力、心慌,头昏、耳鸣,心情烦闷,夜寐差,易醒,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细数。
 
诊断:(痰浊闭阻,肝阳上亢型)胸痹。
 
方药:瓜蒌壳15g,薤白15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枳实15g,佛手10g,川芎15g,钩藤15g,川牛膝15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丹参15g,黄芩10g,丹皮10g,生石决明20g(先煎),炒酸枣仁30g。水煎服,1日1服,分3次温服。
 
11月22日复诊:患者两颧潮红已退,头昏、耳鸣较前明显改善,稍感胸闷,无明显心慌,睡眠改善可入睡5~6小时,舌红苔白,脉数。原方基础上去龙骨、牡蛎、黄芩、石决明,加香附15g,鸡血藤15g。再进7服后,诉胸闷、心烦、睡眠均已改善。
 
按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行气解郁,通阳散节,祛痰宽胸的功效。方中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蒌实,润下通阴;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一味,和胃而通阴阳。此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虽退休却时时为家中事务操劳,日间劳碌夜间眠差,阳不入阴,心情烦闷,气机不畅,仍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合之镇肝熄风汤,平肝潜阳另加酸枣仁助睡眠,精神调畅心气、心血得以正常运行,二诊后肝阳上亢之象已退,诸证缓解继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之香附、鸡血藤调血行气逐步缓解病症。(向怡 谢易瑾 龚强 胡蓉蔓 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郭磊磊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