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为本经多年临床 观察发现凡慢性泄泻者除 大便溏薄,久泻不止外,多 伴有腹胀纳少,体倦面黄,舌 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 之症,甚或出现腹痛绵绵,喜 温喜按,四肢不温,舌质淡 胖,脉沉无力等脾阳虚衰的 表现。故认为:泄泻皆因饮食物在人体内传化失常所致。六腑的传化功能受五脏推动与调节,其中脾脏的作用最关键。脾主运化,脾气推动胃的“腐熟”,小肠的“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脾主升清,与六腑之通降协调平衡,使 六腑泻而有度。脾气健运则 粪便成形,排泄规律。脾气虚 损则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失 常,引起泄泻。而慢性泄泻, 病情缠绵,大便长期水谷并 下、清浊不分,脾失温养,久 之必虚。久泻、脾虚二者互为 因果成泄泻难愈之缘由。正 如《景岳全书》所言“泄泻之 本,无不由于脾胃。”因此,久 泻之治,重在治脾。治脾常用 三法,即健脾、运脾、醒脾。其因有三:首先,久泻脾虚,故 当健脾固本;其二,脾气亏虚推动无力,湿、食内阻,情志抑郁皆可使气机阻滞,当理气运脾;再者,脾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当化湿以醒睥。三法之用如下:健脾,以补益为主,但不可纯用甘温峻补之剂,以防虚不受补而生胀满之证,又或助湿留邪。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薏苡仁、白术、干姜等。其中党参力能补脾润肺,健运中气,又非峻补之药,虚人易受;黄芪炒用不但健脾益气,还可升阳举陷;山药补气养阴,还兼涩性,可防温燥药之伤阴;茯苓、薏苡仁淡能渗利,甘能补益,两得其宜;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干姜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以上诸药临证加减运用则健脾之力强,又能温运脾阳,升举固脱,对水湿之邪能燥、能渗、能利,补而不滞,固本不留邪。运脾,以理气消滞为主,药用陈皮、木香、厚朴、枳实,可理气消积止痛,健脾燥湿利水,脾运得复还有利于补益药物的吸收,加强健脾温肾之效。醒脾,以芳香化湿为主,用苍术、草豆蔻、砂仁、佩兰等,以解脾之困。三法之中,应以健脾为主,运脾、醒脾为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