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腹泻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痛泻要方溯源考 痛泻要方现代应用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11-25
全国名中医陈宝贵为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精于脾胃病及脑病的中西医治疗,笔者跟师学习,现将陈宝贵运用痛泻要方经验浅述于下。
 
痛泻要方溯源考
 
痛泻要方首载于《丹溪心法》,其中曰:“治痛泄,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两半),防风(一两),久泻,加升麻六钱。上锉。分八帖,水煎或丸服。”书中未言其名,戴元礼在注释中言明:“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是火”“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结合丹溪用药时治疗脾虚泄泻时多用白术、白芍等,气虚泄泻时善用升麻、防风,笔者推测丹溪原将其用于脾虚中气下陷,食积作痛的泄泻中。《医学正传·卷二·泄泻》按照其在《丹溪心法》中的作用,将其记载为“痛泄要方”,《医方考·卷二·刘草窗痛泻要方》将其改名为“痛泻要方”,并且对其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是方也。”首次明确提出痛泻要方所致泄泻的病机为肝强脾弱。《景岳全书》中载其名为白术芍药散,功用为治痛泻要方。现代医家辛增平、丁舸则认为痛泻要方所致主证为“肝旺乘脾之痛泻证”,其中并无脾虚的病机。
 
痛泻要方现代应用
 
七版《方剂学》将痛泻要方的主要功用归纳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肝郁脾虚之痛泄,主要症状为腹痛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左脉弦、右脉滑。现代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消化道疾病:曹玉军等将其应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张小波等认为其有治疗便秘的作用;何平用痛泻要方合芍药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王玉兰等用痛泻要方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顽固性厌食症,治疗组总有效率97.9%;陈云志等应用痛泻要方治疗慢性胆囊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姚飞等用痛泻要方联合四神丸、葛根芩连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治疗组总有效率88.9%;②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李严生等应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治疗组总有效率96%;杨标等应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③妇科疾病:胥风华等认为痛泻要方能够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
 
陈宝贵临证运用经验
 
陈宝贵在运用痛泻要方时,根据五行相克关系,提出以下两个观点:①土虚导致木旺:大凡辨证为脾虚泄泻的患者,其多有肝木旺盛的表现。②木旺乘土:凡是具有肝火旺盛体质的患者,脾土必然受到影响而虚弱。正如《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临症治疗时无论是肝旺引起的泄泻,还是脾虚引起的泄泻,都可应用痛泻要方来加减治疗,重点是需要明辨何者为重。偏于肝旺者,以平肝为主,佐以健运脾土;偏于脾弱者,则需健脾为主,佐以平肝抑肝。
 
陈宝贵在应用痛泻要方时以“腹泻,泻后痛缓,腹胀,易怒,舌暗边有齿痕,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常用防风10g,炒白术15~30g,白芍10g,陈皮10g。兼以胃脘胀满、心烦易怒、嗳气、胸胁胀痛等为主者是肝气郁结明显,常加木香10g,佛手10g,香橼10g,枳壳15g,香附10g,元胡10g等疏肝理气;兼以腹泻、甚如水样、纳少、乏力、畏寒、喜温喜按、舌淡边有齿痕等为主者,是脾虚明显,常加山药10~20g,茯苓10~15g,炮姜5~1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等健脾和胃;伴有精神疲惫、气短懒言、头晕、自汗甚至脱肛等症状者,常加党参10~30g,荷叶10g,升麻10g,葛根10~30g,灵芝20~30g;如病程日久、极其消瘦、面色萎黄,陈宝贵常加用红参粉5~10冲服,以此能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有饮酒史者葛根用到30g;病程日久,以面色黧黑、腰酸、脱发、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者是久病及肾,常加补骨脂15g,肉豆蔻10~15g,石榴皮15~20g,车前子10~30g,枸杞子30g,女贞子15~20g,旱莲草15~20g;呕吐呃逆者加半夏10g,代赭石10g;舌暗者加丹参10g,赤芍10g;舌红者加牡丹皮10g,黄连10g;腹痛者加元胡10g。
 
陈宝贵在治疗泄泻时多用炮姜而非干姜,乃是因为炮姜善于温补而干姜长于温散。在治疗久泻时又常加用黄连,除其苦寒燥湿,能治湿热痢疾外,他认为久泻患者肠黏膜损伤严重,黄连的燥湿功用可修复损伤的肠黏膜,达到重建肠道功能的作用,正如《名医别录》有云,黄连,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痛泻要方中防风、陈皮具有行气祛湿的功用,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柔肝缓急,从药物组成来看,全方重在祛湿。丹溪原方中白术、白芍、陈皮皆为炒用,故由药物炮制来分析,本方注重健脾;再者,方中白术、陈皮、防风的用量明显多于白芍,亦说明本方重在治脾。脾胃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故中焦虚弱,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进一步可以导致气机郁滞于腹部引起腹痛肠鸣,亦可理解为“不通则痛”,而泻后气机暂通,是泻后痛缓的原因,故本方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进而影响了气机的运行。《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故本方在用药中以健脾燥湿药物为主,辅以柔肝止痛的白芍。
 
典型医案
 
案一石某,男,20岁。患者因腹泻7天于2017年7月24日初诊。7天前因天气炎热进食冷饮后出现肠鸣腹泻,曾服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稍有好转,现仍时有腹部及两胁胀痛,食欲不振,稍有神疲乏力,无呕吐及胃脘胀痛,无嗳气,睡眠尚可,大便溏,每日3~4次,无脓血便,无肛门灼热感,小便量少,舌红苔腻,脉象弦滑。患者平素情绪易怒,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桃毛过敏。
 
辨证:土虚木乘,肝脾不调。
 
治则:扶土抑木,祛湿止泻。
 
方用痛泻要方加减:防风10g,藿香10g,白术20g,车前子15g(包煎),川连10g,石榴皮15g,肉豆蔻10g,焦三仙各10g,砂仁10g,甘草10g,白芍15g,8剂,水煎分2次服,日2次。
 
8月1日二诊:腹部胀痛明显减轻,腹泻减为每日2次,食欲好转,饮食增加,无神疲乏力,寐安,舌暗淡,脉弦滑,前方加补骨脂10g,炮姜10g,14剂,水煎分2次服,日2次。
 
8月15日三诊:诸证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原方续服7剂,水煎服。后随访已愈。
 
按初诊中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脾胃素虚,发病节气为大暑,暑多夹湿,舌红为热,苔腻为湿,脉弦滑为湿热。脾虚导致肝木相对旺盛,肝脾不调,故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需用风药,防风为风药,风能胜湿,且为理脾引经要药。藿香为化湿要药、白术健脾燥湿。小便不利,车前子可利小便实大便。此四药同用,可祛湿止泻。白芍缓急止痛;石榴皮、肉豆蔻涩肠止泻,善治久泻久利;砂仁能化湿醒脾止泻;焦三仙可健运脾胃。诸药性温,黄连苦寒燥湿,兼以清热,使全方寒温平衡,并可厚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患者于夏月暑湿之时发病,纵观全方,全部药都有祛湿功效,本方重在祛湿。二诊中腹泻减轻,陈宝贵加用补骨脂以温补肾阳、炮姜温补脾阳,此二药共用同补先后天,并且补骨脂与肉豆蔻皆为四神丸中药物,此配伍又有四神丸之意。
 
案二患者宋某,女,65岁,于2017年7月22日初诊。患者腹泻2年余,2年前因情绪郁怒后腹泻,每日3~4次,痛则腹泻,泻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腹痛时喜按,大便溏,便黏,每遇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大便培养无明显异常,未查肠镜,未系统治疗。患者面色少华,平素体虚乏力,畏寒,情绪激动时两胁胀痛,食欲尚可,无恶心呕吐,无胃痛,夜间入睡困难,舌暗苔黄腻,脉弦滑。否认药食物过敏史。辨证为肝强脾弱,肝脾不调。治疗以抑肝扶脾,胜湿止泄为法。处方痛泻要方加减:葛根30g,防风10g,白术20g,山药30g,白芍15g,藿香10g,石榴皮15g,元胡10g,肉蔻10g,川连10g,炮姜10g,甘草10g,14剂。水煎分2次服,日2次。后随访已愈。
 
按患者腹泻日久,病久多虚,为脾虚,痛则腹泻,便后则舒服为肝木克脾土所致泄泻的辨证要点。苔腻,脉弦滑符合肝郁脾虚的舌脉,舌暗为体内有瘀血,在脾胃病中多是由于寒邪客络引起,方中白术苦温,健脾燥湿;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防风能胜湿止泻,且为脾经引经药。葛根升阳止泻,川连苦寒燥湿,可厚肠止泻,二者又同为葛根芩连汤组成药物,此二药一升一降,亦能调理肠腑气机而达到止泻的目的。肉蔻、石榴皮涩肠止泻。炮姜温中散寒,元胡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与炮姜配伍可助散寒祛瘀,与白芍配伍加强止痛功效;山药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
 
由于肝气郁结,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虚弱,此是引发肝郁脾虚型泄泻的主要原因,肝郁与脾虚是互为因果的过程,每当患者有其中之一时,陈宝贵常在治疗上加用二者双调的药物,从中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致病因素、患者体质也是变化的,我们应敢于突破历代经方验方的传统适应病症,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张洁 天津中医药大学  李秋霞 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