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口疮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张卫东用清化饮治小儿乳蛾经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4-28
岐黄学者张卫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多年,学验俱丰,为“刘氏儿科”第一代传承人,其通过多年对小儿乳蛾的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现将张卫东治疗小儿乳蛾经验介绍如下。
 
辨证求因,分期论治
 
急性期小儿为纯阳之体,邪气易从火化,加之现代小儿多食肥甘厚腻,胃火炽盛、腑气不通,多见积热内蕴,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之邪侵入,咽喉首当其冲,随之邪热结聚,熏灼咽喉而发病。本期相当于西医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以热邪为盛,热重于瘀。此期症见:咽痛,发热,恶寒,头痛,干呕,咳嗽,扁桃体红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可在清化饮方(方药组成:半夏、玄参、浙贝母、赤芍、连翘、黄芩、僵蚕和甘草)基础上加用金银花、牛蒡子、薄荷等清热疏表之品。
 
成脓期热毒之邪渐盛,易伤津耗气,热毒波及营血,致气血壅滞,而血液稠浊,停滞为瘀。素体阳盛,或多进肥甘厚腻之食物,阳热之品蕴积化热,循经上炎,熏蒸于咽喉出现咽喉红肿热痛,进而化脓。本期瘀热互结,灼腐肌膜,致咽喉红肿热痛,喉核肿大,肉腐血败成脓。此期症见:患儿咽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有黄白色脓点,甚则腐肉败脓成片,咽峡红肿,颌下肿痛,多伴有高热、口渴、咳嗽、口臭、腹胀、便秘、小便色黄,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数。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可在清化饮方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排脓药物,如生地、牡丹皮、金银花、大青叶、黄连等。若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蝉蜕;咳嗽痰多加桔梗、桑白皮;鼻衄加白茅根;反复高热加石膏、水牛角或羚羊角;舌苔厚腻加焦楂。此外,此期患儿平素多见大便干结,高热不退,故多由邪热传里,肺胃热毒上冲咽喉,肺与大肠相表里,此时运用釜底抽薪之法,荡涤肠胃,通腑泄热,引火下行,折其火毒进展之势,予邪以出路,则多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常用酒军、芒硝、枳壳、瓜蒌仁等。
 
恢复期因风热邪毒灼伤阴津,痰瘀互结于乳蛾;或因脏腑功能失调,邪毒滞留,气机不畅,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脉络闭阻,痰瘀互结,易与热毒交结,留恋咽喉而成,此期热势已退,乳蛾脓清,红肿难消,且患儿易复感外邪而又反复发作。此期症见:咽略痛,轻咳,易清嗓子,或伴咽痒、口渴、便秘、食纳差,舌红、苔白或少苔,脉细数。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散结为法,可在清化饮基本方上,加生地、麦冬、瓜蒌仁、谷芽。此外,部分患儿素体亏虚,毒热虽清,但气阴两伤,痰瘀留滞,反复发作,致乳蛾肥大难消,形成有形之痰瘀,需软坚散结,同时注意扶正,在原清化饮方上加用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用药特点及煎服法
 
用药量小,轻灵取胜
 
张卫东的处方用药以平和轻灵、不伤正气为最大特点。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用药甘淡清灵,可顺应小儿生理特点,不伤其勃勃生机。小儿脾常不足,治病以胃气为本,用药轻灵既不伤脾胃之气,又顺应脏气清灵之性。患儿病后胃气本虚,药多量重反而不利于吸收。张卫东常说“有是病用是药”。在辨病辨证准确同时,用药精细平稳、轻灵活变,从平淡中见功夫,轻灵中显力量。药物本为补偏救弊,调理机体阴阳失调之用,疗效并不与用药量成正比,用药量的大小应视病情需要而定,用药合理可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
 
注重煎服法
 
对于小儿尤为重要。要向家长详细交待哪些药物先煎、后下、包煎,哪些药需武火急煎或文火缓煎,对煎好的药液及服法,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标准。一般病情每日服1剂药,病重则每日1剂半或2剂,慢性病、恢复期或病后调理则2日1剂或每周2剂,或用丸剂以资巩固,达到徐缓图之,视小效为大效之功。张卫东应用清化饮时,一般2~3岁常用药剂量为2~3克,1剂煎出100~150mL药液;3~5岁为3~5克,1剂煎出150~200mL;5~14岁为5~10克,煎出200~300mL。小儿乳蛾急性期常采用中药汤剂,少量频服,温服微汗出为宜;对于反复发作患儿,在后期常予以水丸剂续断服药治疗,以断邪之后路,使余邪除尽,以免其死灰复燃。
 
典型医案
 
谢某,男,4岁6个月,2016年6月5日初诊。诉发热2天,伴咽痛。患儿反复发作烂乳蛾1年余,每次患儿病后反复高热不退,2~3个月发作1次,每次均需输液治疗。现咽痛、吞咽困难,口臭、干呕、反复高热,4小时发热1次,2日未解大便,偶有咳嗽,小便少色黄。查体: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数枚白色脓点,舌红,苔黄腻,脉数,血常规:WBC18.3×109,N78%,L22%,CRP35mg/dl。
 
诊断:(风热犯咽型)烂乳蛾。
 
治则:清热解毒、利咽排脓。
 
方药:羚羊角0.3g,金银花5g,连翘6g,薄荷5g,蒲公英3g,半夏3g,浙贝母5g,赤芍3g,桔梗3g,玄参3g,僵蚕3g,黄芩5g,焦山楂3g,酒军5g,大青叶5g。上4剂,日1剂半,水煎200mL,少量饭后温服使微汗出。
 
6月8日二诊:患儿服药1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每日解大便1~3次,先干结后稀糊状便。刻诊:体温正常,咽痛减轻,偶咳,喉间有痰不利,口微渴,疲乏,纳差,二便调,夜休可。查体:咽红,双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复查血常规:WBC9.3×109/L,N63%,L31%,CRP15mg/dL。
 
诊断:(痰浊结聚型)乳娥。
 
治则:逐瘀消痰、软坚散结。
 
方药:半夏3g,浙贝母3g,玄参3g,赤芍3g,桔梗3g,生薏苡仁5g,焦山楂3g,桑白皮5g,大青叶5g,瓜蒌5g,黄芩3g。3剂,日1剂,水煎200mL分3次饭后温服。
 
6月11日三诊:上诊服药后未再发热,咽痛渐消,偶有咽痒,易清嗓子。刻诊:精神佳,咽痛已消,食纳可,便调,夜寐安,查:咽淡红,双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异常分泌物,舌红,苔薄白,脉数。
 
诊断:(余热恋咽,痰瘀互结型)乳娥。
 
治则:清热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生地3g,半夏3g,玄参5g,浙贝母3g,赤芍3g,桔梗3g,焦山楂3g,连翘5g,黄芩3g,白花蛇舌草5g,瓜蒌仁5g。3剂,日1剂,水煎200mL,分3次饭后温服。患儿先服4剂,后改为隔日1剂,连服1周,后改为1周连服2剂,连用3周。6个月后电话随访,家长告知自上次就诊后乳蛾未再发。
 
按依据中医理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气机升降之通道,外感之邪入肺易先伤喉,饮食不当易损于咽,咽喉为邪毒易侵久留之地。《疡科心得集》曰:“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小儿乳蛾是儿童及青少年期多发的咽部疾病,春秋季多见,且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等免疫力下降时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出现高热、咽痛、咳嗽等。本病发作期时常伴高热,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出现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偶可伴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严重疾病,影响儿童健康。目前西医以抗生素为主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对治疗小儿乳蛾有一定优势。
 
张卫东认为小儿乳蛾的致病因素多为热、毒、痰、瘀、虚。小儿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犯肺系,循经上扰,郁而化热,热壅咽喉,又易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湿浊停聚,气滞痰凝,加之邪毒久滞,炼津成痰,久则痰凝血瘀,互结于咽喉;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而致病。本例患儿纯中药治疗,服4剂中药后,即热退、脓消,后续断治疗1月余,由汤剂转为丸剂,便于患儿接受,提高依从性,以减少或截断此病的复发。在服药同时要注意饮食起居调护,防治并重,以防为先,张卫东强调在疾病的间歇期,中医药治疗尤为重要,小儿宜“从咽论治”,注意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刘婷 达春水 强兴 凌子恒 任学通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Tag标签:

上一篇:小儿流涎,小儿流口水作热证实证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