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痛经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从肾阳论治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9-04-3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在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出血, 从而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甚者继发不孕等临床表现的常见妇科疾病。古代中医文献并无本病相关记载, 现代中医根据其临床特征, 将其归属于“痛经”“崩漏”“癥瘕”“不孕”等范畴。据报道, 本病的发生率为20%~25%[1,2], 其中痛经为子宫腺肌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约占子宫腺肌病患者的64.8%~77.8%[3]。本病虽为良性病变, 但具有恶性病变种植转移的特征, 且呈周期性发作, 病情反复难愈,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和手术治疗, 但其复发率高, 很多患者在经受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同时, 仍需继续忍受经行腹痛等症状的困扰。为寻求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手段, 陈霞教授结合中医理论及自身的临床经验, 提出本病乃因患者素体肾阳亏虚, 血滞成瘀, 同时肾阳虚无以温化经血湿浊等有形之物, 使之聚而成痰, 最终表现为痰瘀互结之痛经、癥瘕等症。因此, 陈霞教授在本病的治疗中强调从“肾阳”着手, 以温补肾阳为大法, 兼活血化瘀, 温化痰浊, 临床自拟消癥止痛方加减口服, 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27~45岁, 平均 (38.62±3.41) 岁;病程6~22个月, 平均 (18.37±3.12) 个月。治疗组年龄29~44岁, 平均年龄 (38.35±3.82) 岁;病程6~24个月, 平均病程 (18.46±3.04) 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4]、《妇产科学》 (第2版) [5]相关内容;中医痰瘀互结证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严重精神类疾病、不能自理、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散结镇痛胶囊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30127, 0.4 g/粒) 口服。三餐后服用, 每次4粒, 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2.2 治疗组
予以消癥止痛方加减口服。组成:淫羊藿10 g, 巴戟天10 g, 当归10 g, 赤芍10 g, 白芍10 g, 川芎10 g, 五灵脂10 g, 蒲黄10 g, 乌药10 g, 制香附10 g, 皂角刺6 g, 茯苓10 g, 桂枝6 g, 炙甘草3 g。均予以配方颗粒, 开水冲服, 每日1剂, 分2次口服。经前10 d至经期5 d口服, 早晚餐后各1次,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总体疗效。痊愈:痛经消失, 6个月内症状无复发;显效:痛经消失或明显减轻, 可维持3个月;有效:痛经减轻, 不能维持3个月;无效:治疗后痛经无改善。②视觉模拟评分 (VAS) 。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做出评分, 0分为无疼痛感, 10分为最难以忍受的剧痛。③中医证候评分。主症:经期前后少腹、腰骶部疼痛不适, 呈进行性加剧;经血紫黯有块, 块去痛减。次症:下腹结块, 固定不移;形体肥胖;婚久不孕;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根据程度轻重, 主症计0~5分, 次症计0~3分。④血清CA125值。晨起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 离心获得血清后, 采用西门子 ADVIA Centaur XP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A125数值, 正常值范围为0~35 U/mL。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例 (%) ]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20 3 (15.0) 9 (45.0) 6 (30.0) 2 (10.0) 18 (90.0) ▲
 
对照组 20 1 (5.0) 6 (30.0) 5 (25.0) 8 (40.0) 12 (6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VA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0 6.80±2.22 4.55±1.88△▲
 
对照组 20 6.85±1.93 5.65±1.9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0 11.20±4.00 7.85±4.27△▲
 
对照组 20 12.10±3.55 9.80±3.19△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 CA125值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CA125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CA125值下降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4。
 
表4 两组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治疗前后CA125值比较(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0 45.58±12.03 31.06±9.40△▲
 
对照组 20 46.89±15.11 39.87±13.9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 讨论
近年来,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其伴随的经行腹痛、月经量多、不孕症等症状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相关, 治疗以激素调节为靶点。目前保守治疗中较常用的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曼月乐环) [8], 但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良反应[4]。对于症状较重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多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 但术后复发及患者对手术的畏惧心理也是治疗中常见的疑难问题[9]。
 
中医认为肾为水火之宅, 内藏元阴元阳, 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根本。肾中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 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保证。由此推断, 若肾阳不足, 一则无以温化, 血遇寒而凝;二则气虚血行不利, 血液凝滞成瘀;三则日久必累及脾阳, 脾阳受损, 气化功能失司, 致经血水液黏滞不化, 有形之邪凝聚胞宫胞脉, 积聚成痰。痰瘀互结, 下注胞宫胞络, 一则阻碍气机, 不通则痛, 发为经行腹痛;二则痰瘀实邪留而不去, 转为癥瘕, 伴见子宫增大质硬;三则癥瘕留于血室, 旧血不祛, 新血无以归经, 妄行脉外, 发为月经量多, 夹有血块等症。
 
综上分析, 陈霞教授认为本病发病之本乃肾阳亏虚, 治疗当着眼于温补肾阳, 才能有效地消除患者体内的瘀血痰浊, 达到消散病灶的目的, 即所谓“养正则积自除”。结合本病伴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及月经周期中的阴阳转化规律 (月经期重阳转阴、经后期阴长阳消、经间期重阴转阳、经前期阳长阴消) , 强调应重视经前期及经期的温肾助阳治疗。只有经前期阳长至重, 经期才会重阳顺利转化为阴, 经血方能顺利下行;若肾阳不足, 无法达到重阳状态, 必然阳转阴不利, 经血下行不畅, 瘀滞胞宫胞络;且肾阳不足, 经血中有形之物难以温化, 久而化痰, 终致痰瘀胶着, 发为痛经等。
 
现代研究表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黄体功能不健全有重要关系, 而滋补肾阳, 通畅任脉, 是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强有力措施[10];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佐证了本病与肾阳不足亦密切相关。这与笔者提出本病经前期及经期温补肾阳的治疗原则不谋而合。
 
针对本病病机, 笔者从肾阳论治, 自拟消癥止痛方加减口服, 全方以温补肾阳为大法, 结合疾病发展中出现的“痰、瘀”表证, 兼予活血化瘀, 温化痰浊。方中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 为君药;当归活血调经止痛, 赤芍、川芎、失笑散活血化瘀,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 制香附理气调经止痛, 联合白芍养血调经、缓急止痛, 共为臣药;茯苓利水渗湿, 皂角刺软坚化痰, 共为佐药;桂枝温经止痛, 炙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合用, 攻补兼施, 标本兼顾, 使肾阳得以温补, 瘀血痰浊得以温化, 癥瘕积聚得以消散, 最终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从肾阳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不仅避免了西药和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 同时相对于口服中成药物不仅疗效优越, 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服药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VERCELLINI P, PARAZZINI F, OLDANI S, et al.Adenomyosis at hysterectomy: a study 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J].Hum Reprod, 1995, 10 (5) :1160-1162.
[2] VAVILIS D, AGORASTOS T, TZAFETAS J, et al.Adenomyosis at hysterectomy: prevalence and relationship to operative findings and reproductive and menstrual factors[J].Clin Exp Obstet Gynecol, 1997, 24 (1) :36-38.
[3]余燚薇, 孙伟伟, 赵瑞华.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 2014, 36 (5) :79-81.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 (3) :161-169.
[5]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77-37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276-279.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8]李雷, 冷金花, 戴毅, 等.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经量过多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6, 51 (5) :424-430.
[9]徐丛剑, 郭孙伟.子宫内膜异位症[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34-160.
[10]肖翠蓝.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基础体温曲线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J].新中医, 2013, 45 (3) :144-14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莉 陈霞 何婷婷
Tag标签: 痛经(10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