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成人急性白血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的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的临床意义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1期第29卷 医学检验

作者:朱薇波 刘欣 刘会兰 潘理明

单位:朱薇波(安徽省立医院(230001));刘欣(安徽省立医院(230001));刘会兰(安徽省立医院(230001));潘理明(安徽省立医院(230001))

  我们动态观察92例成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系1990年1月至1997年8月本科初诊住院者。AL经诱导化疗完成2个疗程以上的患者,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92例,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14~58岁,平均36岁。

  1.2 诊断分型及疗效判断标准:按FAB分型(部分结合单抗免疫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ANLL诱导化疗方案为AD、HA、IA。ALL主要采用DVP、CDVP方案。疗效评定按1987年11月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会确定的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NR)。

  1.3 观察方法:治疗前及化疗的每一疗程,每周2次血象检查,以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确诊时血小板<5×105/L占61.77%,但与CR无差异。

  血小板逐渐上升组与无血小板逐渐上升组疗效比较,有9例因死亡及自动出院未作统计。前者64/69例CR,5/69PR,后者8/14PR,6/14NR。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时间与首次骨髓完全缓解时间比较,获CR64例,血小板恢复时间为(30.48±14.02)d,首次完全缓解时间为(55.32±26.56)d。

  3 讨  论

  白血病诱导化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判断诱导化疗方案的疗效,早在1986年国内有报道采用MBDI值来预测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我们也使用至今,但该法需多次行骨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及病的痛苦。笔者对92例AL患者在诱导化疗前后动态观察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发现:①确诊时血小板数值的高低与完全缓解率无关。②化验后血小板逐渐上升者易于缓解。③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完全缓解时间。我们的体会是:诱导化疗时血小板逐渐上升并恢复正常可以预示白血病对该化疗方案敏感,可能将要缓解。即在骨穿前更早地、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对化疗方案的反应,为下一疗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朱薇波,女,1958年3月生,副主任医师,安徽省立医院,230001

(收稿日期:1999-11-0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白血病化疗后感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