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6期第20卷 经验交流

作者:马梁明 乔振华 许莲蓉

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称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属于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综合征,临床上早期死亡率高,严重危及生命。我们自1991年以来采用羟基脲(Hu)联合化疗治疗20例HAL 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和方法

  1 病例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1年4月~1997年8月住院患者,经血象、骨髓象、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检查等确诊,符合1986年天津白血病治疗研讨会标准[1]。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 例。中位年龄32(12~6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1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214(100~620)×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0.86~0.98。有不同程度高粘滞综合征表现,出血症状明显,2 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 例合并颅内出血,2例发生成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照组: 12例,其中男8 例,女4 例,中位年龄30(9~56) 岁。ALL 6例, AML 6例。白细胞中位数202(106~513)×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为0.88~0.96。对照组临床表现类似于观察组。合并颅内出血2 例,DIC 1例,ARDS 1例。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化疗前采用Hu 3.0g/d分3次口服,连用3~5天,同时加用别嘌呤醇片200mg,3次/d,口服至化疗开始。羟基脲用后采用诱导缓解治疗。ALL采用VD(A)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或阿霉素、环磷酰胺及泼尼松) 方案,AML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DAC(DA加用环磷酰胺)、HA(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方案。所有病例均按标准剂量和疗程进行,对照组单用化疗,方案和剂量同治疗组。

  3 疗效评定 按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学治疗讨论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2]

  结果

  1 羟基脲降低白细胞作用 20例HAL 患者口服Hu 3~5天后白细胞中位数由214(100~620)×109/L降至14(2.0~23.5)×109/L。

  2 疗效 观察组在经羟基脲降低白细胞后,高粘滞综合征的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12例患者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2 例ARDS患者症状消失,3 例颅内出血患者及2例DIC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经1~3个疗程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CR)13例(65%),部分缓解(PR) 5例,未缓解(NR) 3例(1例4周后死于颅内出血,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 ,总有效率90.0% 。对照组化疗后2周内早期死亡3例(2例颅内出血,1例ARDS) ,达CR 1例(8.3%), PR 3例,NR 5例,有效率为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CR率和有效率之间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

  讨论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约占急性白血病总数的5%~20%。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聚集易导致血液粘度增加,易发生微血管填塞,造成脑内血管梗塞及脑缺氧,加之白血病细胞直接侵袭小血管,促使脑血管破裂,造成早期颅内出血,是HAL早期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对照组有2例早期死于颅内出血。HAL患者血循环中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聚集,微循环供血障碍,血氧降低;另外白血病细胞流经损害区与组织细胞竞争耗氧引起组织缺氧,导致ARDS。急性白血病发作期及化疗后大量白血病细胞及正常细胞死亡破碎,引起组织凝血因子释放,引起DIC、高尿酸血症、高血钾、低血钙、高血磷等白细胞溶解综合征发生。上述并发症是导致HAL 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文献报道HAL 早期死亡率达26.6%[3],本组对照组早期死亡率为25%,与其相似,而观察组无一例早期死亡。

  血细胞分离机的临床应用虽然大大改善了HAL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羟基脲是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其特点为作用快,可迅速降低血循环中的原始细胞,同时副作用小,很少发生骨髓抑制。Hu 3.0g/d分3次口服,连用3~5天,待WBC 降至基本正常,开始联合化疗,这样大大减少了HAL并发症,与血细胞分离清除白细胞联合化疗治疗HAL 患者CR率相似,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髓外白血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本文观察组CR病例中有4例发生CNSL,1例发生了白血病皮肤浸润,占CR患者38.5%。因此,CR后应给予强烈的巩固治疗,包括大剂量强化治疗,鞘内预防及头颅脊柱照射,有条件患者应尽早安排异基因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观察组20例中有4例已进行了allo-BMT或ABMT,现3例仍处于CR状态。

   参考文献

  [1] 杨天楹.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6,7:305-307.

  [2]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1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90-191.

  [3] 浦权,唐超生,黄东华,等.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15例报告.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8, 9:37-38.

收稿:1998-08-03

  修回:1998-10-09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免疫磁珠与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作用的研究
焦点新闻
·白细胞介素6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核因子激活的
·急性白血病患者止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患者酪氨酸激酶基因BMX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t(8;21)白血病随访中的应用
·直接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
·婴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
·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一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Mac-1、LFA-1、L-选择素的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