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缓解20年后复发一例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年第7期第19卷 病例报告
作者:乔振华 王兴旺 马梁明 张晓辉
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乔振华、马梁明、张晓辉);忻州地区人民医院(王兴旺)
患者,女,57岁。于1975年12月因发热、齿龈出血就诊于山西省某医院。查体:体温39℃,呼吸、脉搏、血压正常,贫血貌,口腔粘膜有出血斑,心肺正常,肝肋缘下3.0cm,脾及边 。实验室检查:Hb 46g/L,BPC 25×109/L,WBC 7.2×109/L,幼稚细胞占0.49。骨髓检查:增生活跃,单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74,粒、红两系比例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幼稚细胞形态不规则,核畸形,核仁大,1~2个,胞浆可见内外浆。细胞化学染色:POX弱阳性50%,阳性20%,余为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住院后除支持治疗、输血、用抗生素外采用DOAP方案(柔红霉素20mg/d,静脉滴注,1~4天;长春新碱2mg/d,静脉滴注,1天;阿糖胞苷 200mg/d,静脉滴注,1~4天;泼尼松40mg/d, 1~4天),间隔14日,重复上述方案,4个周期后,临床及血象、骨髓象达到完全缓解(CR)。以后用DOAP方案巩固治疗10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周。
出院后用同样方案每月1次连用6次,以后改为用6-巯基嘌呤100mg,每日2次口服,连用6日,羟基脲0.5g,每日3次,连用7 日,环磷酰胺50mg,每日2次,连用7 日。3 种药物交替轮换应用,两种药物之间均间隔14日,连用2 年。第3 年间隔时间为3 周,至1981年初停止治疗,并恢复正常工作,间断口服中药,未进行进一步诊治。
5年治疗中,间断查血象及骨髓象均属完全缓解。1996年6月患者自觉乏力, 当地检查WBC 3.0×109 /L,Hb、BPC在正常范围,仅用升白细胞药物(维生素B4、鲨肝醇),8月于当地实验室检查WBC 2.4×109/L,Hb及BPC下降,遂来我院诊治。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均触及边。实验室检查:Hb 70g/L,BPC 60×109/L,WBC 3.1×109/L,分类发现幼稚细胞,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单核细胞系增生为主,原幼单核细胞0.54,粒、红、巨核细胞系统减少。细胞化学染色:POX强阳性4%,阳性36%,PAS呈弱阳性,NAE阳性,能被NaF抑制。免疫分型:CD330.60,CD340.16,CD150.36,CD140.44,CD130.40,淋巴系抗原阴性。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复发。
住院后用DAE方案(柔红霉素60mg×2,40mg×1,阿糖胞苷150mg×7,足叶乙甙100mg×2)再诱导化疗,同时用输成分血,抗生素等支持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达到CR2。随后每月1次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及阿糖胞苷、地塞米松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后患者回当地巩固化疗(口服足叶乙甙、6-巯基嘌呤)每月1次,连用3个月,以后仅用足叶乙甙(50mg/d×5),每1~2个月1次,目前处于CR2状态。
(收稿:1997-08-15 修回:1997-12-28)
(校对:张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