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食管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术前CT“三角法”+“夹角法”判别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探讨

术前CT“三角法”+“夹角法”判别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探讨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第19卷 论著摘要

作者:张焱 李荫太 高剑波 程敬亮 元成勋 武世平 曹晓军

单位:张焱(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李荫太(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高剑波(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程敬亮(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元成勋(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武世平(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食管癌侵犯主动脉被认为是食管癌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重要指征之一[1]。目前,国外已有术前CT检查观测主动脉有否受侵的研究报道,但对其价值看法不一[2~4]。笔者对65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CT检查的前瞻性研究,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65例经病理学证实且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男37例,女28例。年龄32~70岁,平均49.2岁。其中鳞癌59例,腺癌6例。食管上段癌10例,中段癌36例,下段癌19例,其中不包括贲门癌。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开胸手术及术后病理学检查。

  采用日本Toshiba TCT-600XT高分辨率CT及日立W-950SR螺旋CT机,扫描时间为2.7s、1s。

  65例中,5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余8例仅作CT平扫。每例患者均扫描胸及腹部,层厚及间距为10mm。腹部扫描从膈顶至肾门水平,上段食管癌加扫颈部,下段食管癌腹部扫描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增强扫描时层厚、间距均同平扫,对比剂为76%复方泛影葡胺100~120ml,用12号针头床边静脉注射或加压滴注,边注射边扫描。

  判断标准:(1)夹角法:按Picus等[4]分析确定主动脉受侵的标准,测量食管癌肿物与主动脉相接触的弓的度数,当此弓<45°,则主动脉未受侵;当此弓>90°,且它们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时,提示主动脉受侵;若此弓在45°~90°之间为可疑受侵。(2)三角法:按Takashima等[5]提出的标准,在食管、胸主动脉及脊柱间有一三角形脂肪间隙,若此间隙存在,则表明主动脉未受侵;若此间隙不存在,则表示主动脉受侵。

  本组病例按三角法与夹角法相结合的方法,即:有脂肪三角的消失以及肿物与主动脉相接触的度数>45°,且二者间脂肪间隙消失者,为主动脉受侵,余为未受侵。将CT所见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2 结果

  见附表及图1~5。

附表 术前CT“三角法”+“夹角法”判别主动脉受侵(例,%)

方法 例数 主动脉受侵 主动脉未受侵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阳性 假阴性 阴性 假阳性
“三角法”+“夹角法” 65 14 2 42 7 87.20 85.71 86.75

图1 食管癌。食管肿物与主动脉间夹角<45°,两者间脂肪间隙存在,

  脊柱、主动脉、食管三者之间脂肪间隙存在。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主动脉未受侵

图2 食管肿物与主动脉间脂肪间隙存在,二者间夹角近于90°,

  脂肪三角存在。术后病理证实主动脉未受侵

图3 食管肿物与主动脉间夹角>90°,两者间脂肪间隙消失,

  脂肪三角存在,手术及病理证实主动脉未受侵

图4 食管肿物与主动脉间夹角>90°,两者间脂肪间隙消失,

  脂肪三角消失,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已广泛外侵主动脉

图5 食管肿物与主动脉间夹角>90°,两者间脂肪间隙消失,

  脂肪三角也消失,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已外侵主动脉

  3 讨论

  目前国外用于判别术前食管癌外侵方法有CT、MR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MR可多方位扫描,软组织分辨率也较CT高,但由于心脏搏动可能会使下段食管病变及外侵情况显示欠佳;EUS是内镜与超声两种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检查方法,在国外已有不少关于食管癌、胃癌分期、转移方面的研究及探索,但若食管癌肿物使管腔变窄,则探头难以插入而无法检查并且对肺、肝及周围组织转移难以诊断[1~3]

  CT检查判别食管癌有否外侵主动脉,主要有夹角法及三角法,夹角法中度数在45°~90°时难以判定主动脉有否受侵[4];Takashima等[5]认为三角法诊断价值较大,但若患者过于消瘦、胸廓变形则易出现假阳性,甚至一些正常由于体形较瘦,脂肪三角间隙也难以显示。

  本文将二者方法相结合判别主动脉受侵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分别为87.50%、85.71%及86.75%(图1~5)。

  此外,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不应>10mm,图像的放大等处理均十分重要,胸部应行无间隔扫描以免漏诊。术前CT检查还可以排除患者肺、肝、肋骨、肾上腺、胃、心包等处的转移。

  作者单位:曹晓军(450052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参考文献

  [1]Law SYK, Ed FRCS, Fok M,et al. Risk analysis in resction of sg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World J Surg, 1994, 18:339

  [2]Holscher AH, Dituer HJ, Siewert JR. Staging of sguamous esophagal cancer: Accuracy and value. World J Surg, 1994, 18:312

  [3]Wolfman NT, Scharling ES, Chen MYE.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Radiol Clin North AM, 1994, 32:1183

  [4]Picus D, Balfe DM, Koehler RE, et al. CT in the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Radiology, 1983, 146:433

  [5]Takashima S, Takenchi N, Shiozak H,et a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CT vs MR imaging in determining respectability. AJR, 1991, 156:297

(收稿:1999-12-27 修回:2000-06-1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
焦点新闻
·自制乳腺显像装置用于<sup>99</sup>Tc<sup>m</sup>-MI
·<sup>99m</sup>Tc-MDP核素显像诊断乳腺肿瘤的研究
·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的临床价值
·<sup>99</sup>Tc<sup>m</sup>-MIBI乳房亲肿瘤显像诊断
·<sup>99</sup>Tc<sup>m</sup>-MIBI乳腺显像探查隐性乳
·<sup>99</sup>Tc<sup>m</sup>-MIBI显像对乳腺癌腋窝转
·<sup>153</sup>Sm-EDTMP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
·<sup>131</sup>I-层粘连九肽的合成及在荷乳腺癌裸鼠中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