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随机对照研究
江苏医药 1999年第2期第25卷 经验点滴
作者:马耀华
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13003)
我院对1986年至1988年间收治的100例食管癌病人进行超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病人全部用抽签法随机对照分组为超分割放疗A组和常规放疗B组,两组各50例。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年龄与性别 男56例,女44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32~80岁,其中51岁~70岁共67例,占总数的67%,两组年龄分布基本相同。
二、病变长度及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食管癌病变情况分布
组别 |
部位(段) |
长度(cm) |
上 |
中 |
下 |
<3 |
3~ |
5~ |
>7 |
超分割组 |
6 |
42 |
2 |
1 |
13 |
33 |
3 |
常规组 |
9 |
40 |
1 |
3 |
10 |
33 |
4 |
三、病理类型、X线片分型及梗阻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食管癌病理类型、X线分型与梗阻情况分布
组别 |
病 理 |
X线分型 |
梗阻程度 |
鳞癌 |
腺癌 |
未分化癌 |
髓质 |
蕈伞 |
溃疡 |
缩窄 |
轻 |
中 |
重 |
超分割组 |
47 |
1 |
2 |
38 |
|
6 |
6 |
1 |
23 |
26 |
常规组 |
50 |
|
|
35 |
5 |
8 |
2 |
7 |
13 |
30 |
四、治疗方法:均采用60Co外照射,模拟机定位。设一前野和后两斜野成角45°~50°照射。前野宽6cm,后野宽5cm,放射野长度以病变长度两端各增加4cm。超分割组每日二次,常规组每日一次,每周均照5天。
五、剂量:超分割组:1.15Gy/次,2次/日,中间间隔4~6小时,5天/周,总剂量DT80.5Gy/70次/7周。常规分割组:2Gy*次-1*d-1,5次/周,总剂量为DT70Gy/35次/7周。
六、统计方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差异检查用Log-rank检验。
结 果
一、放疗反应及并发症:近期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表现为吞咽时灼痛,多发生于放疗第五周后。超分割组稍多于常规组。其次为恶心、厌食等,经对症治疗后均能完成全疗程。
二、治疗结束时近期疗效评价:治疗结束X线片评价按1981年第三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治疗组通过的食管癌放疗后X线诊断标准分为四级。X线片评估情况及吞咽改善情况见表3。
表3 疗终食管片分级与吞咽梗阻改善情况
组别 |
X线片分级 |
吞咽梗阻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Ⅳ级 |
消失 |
好转 |
不变 |
恶化 |
超分割组 |
10 |
32 |
8 |
0 |
6 |
32 |
12 |
0 |
常规组 |
13* |
27* |
7* |
3* |
3* |
20△ |
23△ |
4△ |
两组比较*P>0.05,△P<0.05 三、病死率、生存率、死亡原因见表4~6。
表4 两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
|
病例数 |
实际病死率
(A) |
理论病死率
(T) |
病死率
(A/T) |
超分割组 |
50 |
39 |
35.8639 |
1.0874 |
常规组 |
50 |
37 |
40.1358 |
0.9219 |
χ2=0.52 P>0.25
表5 两组食管癌生存率
组别 |
例数 |
生存率(%) |
1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10年~ |
超分割组 |
50 |
56 |
36 |
30 |
26 |
22 |
10 |
常规组 |
50 |
74 |
44 |
30 |
26 |
26 |
10 |
表6 两组食管癌死亡原因
组别 |
死亡原因 |
复发 |
转移 |
大出血 |
重复癌 |
食管气管瘘 |
其它 |
超分割组 |
24 |
10 |
3 |
3 |
1 |
2 |
常规组 |
28 |
8 |
3 |
1 |
|
1 |
讨 论
本组病人的治疗结果表明:超分割组放射并不加重可能引起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患者均能耐受全程放疗。在近期疗效观察中,主观症状(吞咽困难)改善方面超分割组好于常规组(P<0.05)。但从疗终X线片分级上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从远期疗效结果分析,超分割组五年生存率略低于常规组(P>0.05)。该组病人死亡原因主要为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再程放疗原病变复发灶后病人一般在一年内死亡。本组结果亦与国内文献类同。至于食管癌单纯放疗究竟以多少量为宜,至今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