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食管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附1656例分析)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附1656例分析)

江苏医药 1999年第2期第25卷 论著、经验交流

作者:谈振国 陈亦江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谈振国;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陈亦江

关键词:食管癌 贲门癌 吻合口瘘 预防

  摘要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5月至1997年8月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对1611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行胸内机械吻合,45例高位食管癌行颈部手工吻合,总结预防吻合口瘘的体会。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熟练掌握吻合性能和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1985年5月至1997年8月我们应用上海GF-Ⅰ型管状吻合器对1611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行胸内食管胃吻合,45例高位食管癌行颈部手工吻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1204例,女452例,男女之比2.66∶1。年龄<45岁174例,45~55岁416例,56~65岁596例,66~75岁432例,>75岁38例。食管癌1139例,其中胸上段癌93例(8.2%),中段癌723例(63.5%),下段癌317例(27.8%),多发癌6例(0.5%);贲门癌517例。

  二、临床病理分期

  1139例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TNM)为Ⅰ期75例(6.6%),Ⅱa期531例(46.6%),Ⅱb期109例(9.6%),Ⅲ期419例(36.8%),Ⅳ期5例(0.4%)。

  三、吻合方法

  本组1656例病例中,食管胃颈部吻合45例,弓上吻合866例,弓下吻合745例。颈部吻合皆用手工缝合,弓上吻合大多采用26、28号吻合器,弓下吻合大多采用28、31号吻合器。

  四、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脓胸、血胸、心肺功能衰竭、胃应激性溃疡、胃排空障碍等多种并发症116例,死亡23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6例(13%),皆治愈。胸内吻合口瘘13例(0.8%),死亡8例,死亡率62%。

  讨  论

  一、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最严重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经济负担,而且危及病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1980年以前食管胃吻合多采用手工吻合,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6%[1]。自使用吻合器行机械吻合后,胸内吻合口瘘逐年减少。本组1611例行胸内机械吻合,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0.8%,较手工吻合明显减少。作者认为,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熟练掌握吻合器性能和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1、胸内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相关。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与吻合口部血运、组织挫伤、感染、吻合口张力、吻合技术及病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死亡率很高,本组死亡率为62%,因此临床上要针对原因积极预防。术前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食管梗阻严重者,要提前禁食,口服抗生素,以减轻食管壁水肿。术中手术操作尽量轻柔,快中求稳,减少对吻合口区的揉搓挤捏,以免食管胃壁损伤。注意保护胃网膜右血管弓和食管动脉,避免吻合口张力。术后注意纠正病血容量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胃肠减压和胸腔引流管通畅,对食管胃吻合欠理想者,术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禁食时间。

  2、熟练掌握吻合器性能和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术者必须熟练掌握吻合器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术前要仔细检查器械组件,特别是缝合钉有无缺如、脱落。食管残端必须牢固固定于中心杆上,此法可在拟切除的食管平面用7号缝线全层荷包缝合一周,于肿瘤上方纵行切开正常食管,吸尽食管腔内内容物,消毒食管内腔。若食管腔较细、肌层较薄,可在食管腔内注入石腊油,用手指轻轻扩张食管数分钟,将中心杆缓缓送入食管腔,收紧荷包缝线,于荷包缝线平面再用7号线结扎食管一次,使食管牢固地固定在中心杆上。距结扎线0.3~0.5cm处切除食管,残端不宜过长和过短,过长残端组织外翻嵌入吻合口,影响吻合口愈合;过短残端容易滑脱,吻合不可靠。吻合完毕退出中心杆后,要仔细检查食管残端和胃壁二圈是否完整,吻合口有无漏钉及吻合口张力。若吻合满意,一般用胃浆肌层包埋吻合6~8针。

  3、严格掌握器械吻合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不宜使用器械吻合:(1)术前梗阻症状严重,食管粘膜水肿,肌层增厚,愈合能力较差者;(2)胃壁明显增厚、水肿、变硬者;(3)食管腔过细或管壁肌层过薄,在放入中心杆后易发生食管壁撕裂者;(4)食管胃血运不良或吻合口张力过大者;(5)食管切端疑有癌组织残留者,尤其是食管中段癌采用胸内吻合或贲门癌行腹部切口进行吻合时,往往造成切除食管长度不够,影响愈合和远期疗效。

  二、由于食管癌可为多起源,且可呈跳跃式转移,转移灶与主病灶的最长距离可达13.2cm[2]。因此有主张扩大食管癌切除范围,以颈部吻合代替弓上吻合[3]。本组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偏高,达13%(13/45),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上提至颈部后血运出现障碍,影响吻合口愈合。2.有些病例胃容积较小,勉强拉到颈部张力过大。3.颈部切口小,暴露操作不满意,手工缝合繁琐费时。但经引流、禁食、抗炎、支持等综合治疗,颈部吻合口瘘大多可治愈,本组死亡率为0。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因及颈部吻合特征积极预防。虽有文献报道器械吻合亦可应用于颈部吻合[4],但在器械机身的长短、大小上如何适应吻合要求,尚需进一步改进。

  邮政编码:210011

  参考文献

  [1] 康澧源,等.中华外科杂志 1987;25:456.

  [2] 邵冲,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4;10:245.

  [3] 张三申,等.中华外科杂志 1994;32:281.

  [4] 冒志明,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6;12:89.

(1998年10月20日收稿 同年12月8日修回)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老年食管癌病人预防其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