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外生性肝癌误诊1例报告

外生性肝癌误诊1例报告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6卷 短篇报道

作者:费军 林考兴 杨立新

单位:费军(杭州解放军第117医院放射科 310013); 林考兴(杭州解放军第117医院外科 310013); 杨立新(杭州解放军第117医院外科 310013)

One Case of Misdiagnosis:Pedunculated 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

  1 病例介绍

  病 男性,70岁。2年前出现右上腹胀不适,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多次呕血,黑便。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症治疗,控制症状。2月前感右腰背部胀痛,无发热,无血尿,无高血压等表现。入院体检:心率84次/min,血压16/7 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剑突下4 cm,肋下2 cm,脾肋下2 cm,右肝区及右肾区叩击痛(+),无腹水征,下肢无浮肿。实验室:肝功能,白蛋白3.6 g,球蛋白4.2 g,肝癌酶谱正常,HBsAg、HBeAb及HBcAb均阳性,AFP(-)。

  2 影像检查

  B超:肝脏呈肝硬化改变,右肾上极与肝下方见10.9 cm×9.7 cm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考虑腹膜后实质性团块,来源于肾或肾上腺。食管钡透下段静脉曲张。静脉肾盂造影:右肾区影增大,右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有明显受压下移改变。CT检查:肝脏变形,边缘欠平滑,右肾与肝右叶下内缘间见8.5 cm×10.5 cm×8 cm大小块影,密度不均,CT值约27~46 HU,块影边缘分叶状,肾上腺不清,右肾受压向下向后移(图1),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CT值约56~59 HU(图2)。CT诊断:右侧腹膜后肿瘤(①神经源性肿瘤,②肾上腺肿瘤),肝硬化。

图1 右肾与肝右叶下内缘间8.5 cm×10.5 cm×8 cm大小块影,密度不均,CT值约27~46 HU,边缘呈分叶状,肾上腺不清,右肾向下向后移

图2 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CT值约56~59 HU

  3 手术与病理

  术中见右肾下移,肾上极内侧一肿块,约12 cm×10 cm大小,向上,内侧探及整个肿块,表面有包膜,血管丰富,与周围浸润性粘连,切开肿块包膜,取出部分组织,肉眼观为肝组织,即送病检,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为肝细胞癌。

  4 讨论

  本例术前误诊,其主要原因是:

  对腹膜后肝肿瘤认识不足,尤其对肝外型生长的肝肿瘤缺乏经验。腹膜后肝肿瘤少见,可能由于肝肿瘤向腹膜外肝裸区浸润生长,或肝尾状叶处肿瘤腹膜后血管生长,或肝肿瘤直接浸润穿出腹膜,向腹膜后生长,形成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一般起源于腹膜后固有器管,如肾、肾上腺,或腹膜后叶间组织、骨髂肌肉及神经或淋巴系统等,起源于肝脏者少见,本例因其肝脏无占位表现,肿块形态、密度、界线均支持腹膜后源性肿瘤,加上临床上肝癌酶谱正常,AFP(-),故未考虑来源于肝。

  依赖B超、CT等影像表现,未能对病史进行全面分析,病的实验室检查表明有乙肝病毒复制,多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脾肿大等,均说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较严重,B超和CT检查提示右肝后与右肾间有一大肿块,病无肾上腺肿瘤的内分泌改变表现,此外,肝炎后肝硬化发生肝癌的机率比无肝硬化者高,且仍有10%~20%肝癌病AFP测定阴性,惜均未引起注意。■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肿瘤发展的CT研究
焦点新闻
·自制乳腺显像装置用于<sup>99</sup>Tc<sup>m</sup>-MI
·<sup>99m</sup>Tc-MDP核素显像诊断乳腺肿瘤的研究
·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的临床价值
·<sup>99</sup>Tc<sup>m</sup>-MIBI乳房亲肿瘤显像诊断
·<sup>99</sup>Tc<sup>m</sup>-MIBI乳腺显像探查隐性乳
·<sup>99</sup>Tc<sup>m</sup>-MIBI显像对乳腺癌腋窝转
·<sup>153</sup>Sm-EDTMP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
·<sup>131</sup>I-层粘连九肽的合成及在荷乳腺癌裸鼠中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