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岭南肝癌的发病特点及辨证论治

岭南肝癌的发病特点及辨证论治

新中医 1999年第8期第31卷 疑难杂症

作者:谭开基 陈锐深

关键词:肝肿瘤;病因学;肝肿瘤;中药疗法;@岭南地区

  1 岭南肝癌的发病特点

  岭南地区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区,据有关统计,有的地方发病率高达57.26/10万,这与岭南地区的海洋气候,温暖潮湿的地理环境以及的相应体质类型有密切关系,使肝癌发病存在一定潜在的危险性。迄今认为,肝癌的流行因素已比较明朗,不同的国家、地区、种族的肝癌主要病因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认为环境因素较遗传因素更重要。众多研究表明,我国肝癌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黄曲霉素B1(AFB1)关系密切;此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社会心理因素、肝炎家族史、岭南嗜好食鱼生、生虾、腌咸鱼及饮用沟塘水等有关。亦有报道认为嗜酒、肝硬变、性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硒) 缺乏等可能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

  2 病因病机

  岭南炎热多雨多湿的气候地理环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的体质。当素体正气虚衰,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复感湿热邪毒,内蕴中焦,伏于营血,久则化癌生变,湿热熏蒸可致黄疸;或因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血行不畅,血瘀经络;肝盛凌脾,或饮食不节伤脾,脾虚湿困,湿毒蕴结,阻塞经络,湿郁化热; 或因年老肾衰,或生活不节,酒色过度伤肾,或病至晚期“穷必及肾”,肝肾阴虚,邪盛正虚,邪毒结聚,气滞血瘀,湿毒蕴结,阻塞经络,日久渐成癌瘤。

  3 辨证论治

  3.1 肝胆湿热型 症见疲倦乏力,胁痛腹胀,食少纳呆,厌油腻,溲黄,大便结或溏,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祛瘀散结。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3.2 肝热血瘀型 症见肋下结块,右胁胀痛,胸闷不适,口唇干燥或烦热易怒,甚则肌肤甲错,便结溲黄,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肝热,祛瘀血,消散结。方用茵陈蒿汤加味。

  3.3 肝盛脾虚型 症见肋下结块,胀痛不适,消瘦,倦怠乏力,短气不眠,口干不喜饮,腹胀纳少,进食后胀甚,大便溏泄,甚则下肢浮肿,腹水,黄疸,舌淡暗而胖、苔白,脉弦细。治宜健脾清肝,消散结。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3.4 肝肾阴虚型 症见肋下结块,胁肋隐痛,绵绵不休,腹胀如鼓,下肢浮肿,短气肉削,唇红口干,食少不眠,五心烦热,气息奄奄,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肾养肝,消散结。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除了以上辨证施治外,同时可选用大黄虫丸、莲花片、西黄丸或斑蝥制剂(针剂或片)、喜树碱制剂及冬凌草制剂等单方验方。若疼痛者,加徐长卿、延胡索、三七;腹水,下肢浮肿者加猪苓、车前子、商陆;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虎杖;出血者加仙鹤草、血余炭、三七;腹胀者加大腹皮、九香虫;低热者加白薇、青蒿、鳖甲;高热者加生石膏、水牛角;恶心呕吐加法半夏、竹茹;腹泻便溏者加炒白扁豆、苍术、草豆蔻等。

  4 病案举例

  彭某,女,52岁,1993年1月3日初诊。右胁胀痛,消瘦3个月。患者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胀痛、消瘦、乏力、便溏,经外院B超、CT检查示:肝右叶巨块肿物,约11.2 cm×11.4 cm,并有少量腹水。查AFP>800 μg/L,ALP 1.33 μmol/L,GGT 40U/L。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不愿接受介入治疗,转中医药治疗。诊见:腹胀,纳差,消瘦,乏力,便溏,口干不喜饮,腹水,舌淡胖、白苔,脉弦细稍数。查体无黄疸、蜘蛛痣及肝掌,腹软,腹水(++),肝大右肋下4 cm,剑突下3 cm,无肢肿。中医诊断为肝积(肝盛脾虚型),治以清肝健脾益肾,消散结法。用参苓白术散为加减。服药1周后,腹胀减,自觉症状好转,继续坚持中药调治。3个月后复查B超示“右肝叶巨块肿物,约11.2 cm×9 cm,部分液化,无腹水,AFP>640 μg/L,ALP 1 μmol/L,GGT 40U/L。后坚持服中药,定期复查,多次B超检查均提示:肝右叶肿物,部分液化。随诊6年10个月。1997年10月死于肝昏迷、衰竭。

(收稿日期:1999-01-1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羟基喜树碱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焦点新闻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原发性肝癌一例报告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