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2期第20卷 短篇报道
作者:王传春 王振洲
单位:王传春(浙江省苍南县宜山医院 浙江 325803);王振洲(浙江省苍南县宜山医院 浙江 325803)
1993年10月~1997年10月,笔者采用西药结合中药敷脐加按摩治疗小儿腹泻2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儿均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次数增加,大便呈稀糊状或稀水样,内容不消化物,常规检查有脂肪或少许白细胞。均系腹泻3天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共394例,年龄3个月~3岁。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32例,男80例,女52例;平均年龄1.33岁;中药敷脐组262例,男178例,女84例,平均年龄1.17岁,各病例均为首诊,未作任何不规则治疗。均符合1992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抗感染均以庆大霉素4万u肌肉注射,每天1次,病毒唑0.1g,肌肉注射,每天1次,口服稀释的WHO—ORS液,必要时即刻静脉滴注1/2~1/3张液500ml,每天1次,滴速为每小时20ml/kg。乳酶生片0.3g,每天3次口服。中药敷脐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中药敷脐,敷脐中药的组成是香附1份,乌梅、五倍子、川椒、小茴香,肉桂,吴茱萸、丁香、藿香、苏叶、干姜、苍术、白芷、苦参各2份,牡蛎、龙骨各3份,共研细过筛,拌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3~5g用纱布包成乒乓球形扎好敷脐,外以麝香止痛膏固定,并顺时针按揉脐部3~5min,每天换药1次。患儿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记录精神状态,食欲变化,腹胀消长情况,大便次数及其性状恢复程度,大便常规化验等。3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
结果
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大便次数恢复正常(6个月以下患儿每日1~3次,6个月以上每日1次),大便性状正常,精神好,食欲佳,大便常规化验正常;显效: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正常,精神尚可,食欲恢复到正常的一半以上,大便常规化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比治疗前减少3~4次,其性状为黄色稀糊状便,可含未消化物,但无粘液,精神不振且食欲不佳,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大便常规化验转正常;无效:各项指标均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中药敷脐组痊愈180例(68.70%),显效34例(12.98%),好转40例(15.27%),无效8例(3.05%)。而对照组依次分别为:61例(46.21%),21例(15.91%),24例(18.18%),26例(19.70%)。两组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敷脐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其中40例见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糜烂,停止敷贴后1天即恢复正常。
讨论
16味敷脐中药具有敛肺涩肠,温中祛寒,理气止痛,解表散风,祛寒通脉等诸性能。多归入脾、胃、肺、大肠经,互为表里,互补互利,相辅相成,而达到固本清源的目的。同时外加以按揉,以加强药物的渗透吸收作用,以增强疗效。配合基础治疗,可以较迅速地改善大便次数和性状,从而使治愈率明显地提高,而且该法简单,实用,易被患儿所接受。
(收稿:1998-03-23 修回:199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