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舌诊,舌诊图解大全及治疗,中医舌诊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0-11-10
魏长春舌诊经验:
 
一般正常人的舌质,应是红润有神,若舌质淡红,多为虚象。舌质淡白是元阳不足的虚寒证。
 
舌质深红,是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是热人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则为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
 
舌质光剥无苔,为肝肾阴液不足之征。

舌诊图解大全及治疗
 
倘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用辛燥表散之药,只可给予淡昧以轻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本之剂以调理之。
 
舌淡苔白,多属虚寒,但亦有个别因痰热内闭,兼见胸闷烦躁等症,需用苦辛微寒之品以透达之。待伏邪外达,舌质转红,苔则或转为黄或即退尽,其时胸闷见畅,烦躁亦定。若辨证不明,误作虚寒而用温热之品,则变症蜂起。
 
舌中有一条光滑无苔,四边有薄苔,是胃阴受伤,津液不足之征。忌用辛燥耗液药品,并须时时照顾胃液。
 
舌质淡红有裂纹,多是胃器质病。有外感时须辅以滋养气液药,防内伤外感同病加剧。
 
若舌燥起刺,舌质中间花剥而起横裂纹,是食积化火。这两种裂纹舌质,有虚实之别:舌苔黄厚满铺,一般多是热证;亦有中虚气滞,证见胸满之逆,食后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黄腻满铺,胖而不燥,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虚寒证。
 
凡遇此等舌证,用药切忌苦寒消导,当以轻而去实法,予芳香宣气化滞之品,以拨醒脾胃,苔即渐化,然后再进甘温调养脾胃之品。
 
舌绛多为内热的现象:舌尖绛,是心火内炎;两边绛,系伏热;若上半白苔,下半纯绛,是心火燎原之征,急宜大剂以清营分之热,不必顾其白腻之苔。
 
舌现小红点,多为心情不愉快。若舌质淡红,上见小红点,则兼脾胃虚弱,肝胆气郁。若舌质深红而上有小红点,则是阴虚血热而兼抑郁不舒之候。大凡红点越多,内心越烦。
 
舌边见青紫色,大多有宿伤积瘀或腹中有症瘕。若有新病,应注意宿瘀并发。
 
舌绛无津,虽以阴虚血热居多,但亦间有因痰闭气机不调,津液不能上升所致。此时须问明胸脘宽或闷,头脑清爽或晕胀,二便通调还是闭塞,方可确定诊断。
 
舌赤起亮光,形似镜照面者,为“镜面舌”,多属危急病症。外感病见此,多属平素体质阴虚血热,邪热人于血分之象,须急进大剂清解凉血之药急救之。若系内伤噎膈、反胃,或肝硬化腹水等病,则是真气暴露,阴液涸竭的危险病症。
 
舌绛赤,上有白糜苔,俗称饭花苔,为气液并伤,胃气内败外露之象。若久痢噤口不食,并见呃逆,则是冲气上逆,肾气不能固守的暴脱危证。
 
舌质淡红胖大而苔白滑者,多为气虚元阳不足之患,但也有属于痰湿者。
 
舌质嫩红,边起轮齿者,为脾弱血虚之征,多见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和消耗性潮热等。
 
黑苔有寒和热之别:苔灰黑而质淡红润泽不紫赤者,为虚寒之征;舌胖大的是脾寒,舌圆短的属肾虚。
 
若苔焦黑起刺而质深红干燥缺乏津液者,为热证;如证见渴饮壮热,是阳明燥热;消渴厥冷,心中疼热的为厥阴病候。
 
此外,还有脾阳虚而湿泛之候,亦有见黑色苔者,但其质不干燥。
 
舌质黯色,多为瘀结之征:青黯为肝脏瘀结寒证;边呈紫黯,为瘀结热症;舌根边旁色青黯者,则为瘀结下焦之象,常见于症瘕、疝气之类疾病。
 
高年舌质淡白而干燥裂纹,气喘急而无热者,为气液并伤的弱证,当急用温养气液之剂治之。
 
脾胃气机失调者,常可出现染色苔,如食橄榄后苔色黑,吃枇杷后苔色黄,食醋后苔色灰,服药后出现各种色苔,须注意在临证时询问曾食过何物,以查明原因。

舌诊图解大全及治疗
 
李士懋舌诊经验谈
 
李老认为, 中医贵在识证, 识证重在脉舌。望舌可以洞观五脏, 关键在于分清虚实。千病万病, 无非虚实, 千药万药, 不外补泻,倘能辨清虚实, 则知其要也。舌诊分为望舌质、舌苔、舌体、舌态4 个方面。
 
舌质: 淡、胖、嫩、滑则为虚, 或为阳虚, 或为血虚, 或为气虚等。苍、老、坚、敛则为实, 或为热证, 或为里实热证或见于脏腑, 或见于外感热病极期。望舌质好比是“烤肉条”, 若肉条在水中浸泡, 则颜色淡、发胖、质嫩而滑; 若肉条在阳光下曝晒, 则颜色深红苍老而坚敛。一实—虚, 了然心中, 言简意赅, 形象而贴切。
 
舌苔: 黄、灰、黑、干, 则为实。主里热证。一般来讲, 苔色越深, 反映热邪越重, 淡黄为热轻, 深黄为热重, 焦黄为热结, 灰黑多为焦黄苔发展而来, 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多为热极津枯, 不仅见舌干, 还可见燥裂, 甚则生芒刺; 
 
白厚、松散、灰、黑、润, 则为虚。主阳虚, 或为阳虚寒盛, 或为脾肾阳虚,津液不化, 水饮痰湿阻滞所致。望舌苔好比是“贴饼子”, 若火旺, 轻则饼子发黄, 重者饼子发灰、发黑而干; 若火不足, 饼子掉入水中,轻则白厚、松散, 日久则发霉, 发灰、发黑,但总是湿润的。故望舌苔, 除注重其色外, 舌苔之干、润, 对判定虚实寒热, 非常重要。
 
舌体: 舌体分大小。若舌体瘦小而薄, 总为虚证, 乃阴血亏虚, 舌体不充之象。薄瘦而色淡者, 多为气血两虚; 薄瘦而色红绛且干者, 多为阴虚火旺, 津液耗伤所致。舌体大,又有胖嫩、肿胀之分, 进而分虚实。若舌体胖大而淡, 则为虚寒, 大多为脾肾阳虚, 津液不化, 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若舌体肿大而深红,甚则重舌, 则为实, 多为心脾热毒炽盛。若舌肿胖, 色青紫而暗, 多见于中毒。
 
舌态: 常见的有歪、颤、强、萎、短等。其中歪、颤、强, 内伤杂病多见于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独虚、独实皆少见, 大多为虚实夹杂, 或为气虚血瘀, 或为肾虚痰泛, 或为虚风内动等阻于舌本而致。外感热病多属于热入心包, 痰浊内阻; 或高热伤津, 邪热炽盛, 多为实。萎、短多属危重证的反映。新病舌干红而萎或短缩, 皆为热灼阴伤; 久病舌淡而萎, 属气血虚极, 舌绛而萎, 属阴亏已极; 舌胖而短, 属痰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吾师曾升平教授,早年毕业于,继求学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用温药治疗多种疑难重病,精于四诊,对舌诊尤多独到经验,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舌色苔色皆有冷暖之分
 一般说来,红、黄为暖色调,灰、白为冷色调,以诊病之寒热。此言其常,但亦有变。
  舌色红而鲜活者乃是真热。若红而晦暗不鲜,或红中见隐隐青光(即青紫之色),此皆寒邪内阻、阳气拂郁使然,乃属真寒假热,温之则其舌转淡,持续用药,舌转红润者愈。
  舌苔黄而鲜明者乃是真热。若黄而晦暗水滑,或白底罩黄腻之苔,或黄白相间,此皆真寒假热,温之则苔转白腻,持续用药,苔转薄白者愈。
 
   若苔黄燥而细,其色鲜明,如细沙贴于舌面,遍及舌边及舌尖者,即使甚薄,亦属有热。盖舌苔主要由舌面丝状乳头角化脱落上皮和渗出的白细胞等共同组成。舌边及舌尖部已无丝状 乳头,加之苔质粒细如沙,与角化脱落上皮及食物残渣有明显不同。故曾师认为此种舌苔主要由舌面渗出的白细胞组成,患者多伴发热、口渴、咽痒、脉数等症,由 于炎性细胞浸润,患者常觉口舌不爽,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多升高,法当清解。
 
 
2 舌面为阳,舌底为阴
   若舌面色绛红而舌底色淡者,乃属里寒外热;若舌面色淡而舌底色绛红而均匀鲜活者,乃属里热外寒。又有舌面腻苔满布而舌质色不可察者,宜察舌底。曾治徐某, 女,28岁,1999年11月25日就诊。因发热、气急、便秘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白细胞总数19.8×109/L。多核细胞82%,淋巴细胞 18%;骨髓中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65%,各阶段细胞形态及比值无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诊断为“粒细胞增多症”。患者苔白厚腻,满布全舌,舌面隐隐有淡紫之感,而舌底红绛。曾师据舌断为寒湿外束,郁热内生。由于患者血中粒细胞明显增多,而舌面血液循环丰富,加之其苔遍及舌边及舌尖部,法当温化寒湿,湿除热退,此亦治湿不远温之意,稍用苦寒,乃属反佐,慎不可见热投凉。方用大黄附子汤合达原饮: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细辛6g,大黄 6g(另包后下),草果10g,厚朴10g,槟榔15g,干姜10g,杏仁10g,桔梗10g,枳实10g,瓜蒌30g,甘草10g,服4剂。二诊苔退, 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原方去大黄、干姜、杏仁、桔梗、枳实加苍术10g,防己10g,陈皮10g,柴胡10g,桂枝10g,茯苓15g,细辛加至 10g,服7剂,苔转薄白,微黄,舌面底均转红润,诸症若失,复查血及骨髓均未见异常。
3 舌尖舌根宜详察
  若舌尖红赤溃疡者,宜详察舌根。满舌皆红者乃是真热,若舌中舌根色淡或红而晦暗不鲜,或见青光隐隐,此皆上实下虚之证,或虚阳外越,或气虚热中,或二者兼而有之。
4 腻苔有松密之分
  临床常见苔虽厚腻而纳运不减者,盖舌苔主要由丝状乳头脱落上皮形成,而菌状乳头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司味觉,故厚腻之苔,若苔质颗粒松散,其间隐隐可见舌质者,多纳运不减而腻苔易化,若苔质致密成长,其间全然不见舌质者多纳运不佳。
5 察湿宜苔质合参
  湿在卫气,苔多厚腻,湿入营血,无苔者多。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2条曰:“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谵语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温病条辨》第52条曰:“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若营气同病,可见厚腻之苔。当此之时,最宜详参舌质。
  舌胖大,口淡不渴,部分患者可见舌面局部肿胀,甚者舌面肿胀如诸多板块镶嵌而成。部分患者舌质初觉红润,但稍一用力伸舌则舌面局部反而淡白无华,乃湿阻气分。津不上承则可见口渴不思饮,饮亦不多;邪入营分则口反不渴。心主血属营,开窍于舌,湿入营血,则舌紫暗如水浸,甚者如混泥浆水样,舌底静脉肿胀结节。其结节多分布于舌底静脉及其末梢周围,初为灰白色水泡样结节,日久则转为黄白色粟粒样结节,曾师认为结节多为血中淋巴细胞渗出增殖形成水泡样滤泡结 构,日久机化则如粟粒状。
  案如刘某某,男,54岁,1998年9月因盗汗发热,乏力消瘦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何杰金氏病,结节型”,开腹手术时发现肝脾广泛浸润,病灶未能切除。同月起行化疗至1999年3月,CT示病灶略有缩小,患者白细胞下降至2.4×109/L,自动出院求治于曾师。曾师谓患者舌淡,有似阳虚寒凝,但舌肿胀晦暗,如混泥浆,则非独阳虚,且内生之寒湿深入营血,故夜热盗汗骨疼,其舌面水滑无苔不渴,舌底静脉肿胀曲张,结节满布,可资佐证。法当温经通脉,散寒除湿,药用:熟附片、制南星(上二味先煎1小时,其中,附片量由15g渐增至350g、南星量由15g渐增至60g),桂枝10g,炒白术(量由15g渐增至150g),黄芪(另包煎,量由15g渐增至500g),法夏10g,茯苓15g,升麻10g,潞党参30g,细辛6g,干姜20g,大枣50g,当归10g,甘草10g。上方服至8月,CT示全身各转移病灶消失,白细胞升至4.0×109/L,去潞党参、细辛、当归,加白芥子15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服至11月诸症消失,复查骨髓无异常发现。
 
 
许公岩舌诊经验
   舌的形态舌体是由一块肌肉所组成,肌肉乃脾之所主,望其形态,可知脾脏之情况。中医认为舌体变化,也与全身肌肉变化是一致的。故望舌形不但能测知肌肉方面的病理,而且据此并与临床其它见证,结合闻、问、切三诊,进行辨证,就能全面地得出精详的病机病理。
 
   具体望舌的操作方法,则归纳到它的形色和舌苔几个方面。在舌面上某些局部的病变异常,又能明确指示出属于个别脏器和气血虚实的情况。现详细分析于下。
 
1.舌形
    胀大:属脾被湿困。胀大而红,为脾积湿热;胀大色暗,为脾郁湿久;胀大而淡,为脾虚湿聚。
    松皱:为胀大不实而空松,舌面上有皱折样之直条隆起,属脾脏之气阴并亏,为久病将复之象。如吐泄急作,则为脱水之征。
   瘦小:属脾脏之气阴大衰,非体质素亏,即久病缠绵;瘦小而红,为心脾津血并虚;瘦小而淡,为脾肾心三脏亏损。
   僵硬:乃舌体之动作失灵。主要影响语言及咀嚼动作,属脉络瘀阻。如患温病之高热灼津所致之神识昏迷者,则舌质绛红而僵;若属脑血管栓塞形成之中风不语,必色质如常。
    颤动:舌体伸缩颤动不稳,多属正气虚弱,虽有时毒热内蕴之实热证亦见此象,示为正不敌邪之势。如舌淡而颤者属气虚;嫩红而颤者乃酒伤;鲜红而颤者,为肝风内动。
    歪斜:伸舌时偏斜不正,如非舌下神经受压或伤损者,多属全身病患所引起之舌肌一侧麻痹所致。常与中风偏枯后口眼歪斜同见。
    吐弄:舌体频频伸缩不稳。属心脾热盛者,舌质多为绛红或暗红;若小儿无病而吐弄者,则系大脑发育不全。
    卷缩:舌卷缩难伸,乃气血大损,筋脉失养所致。多见于急证脱水之后;或久病肝肾双绝之际,乃为危候。
 
 
    重舌:舌下突然生出一个肿物,殷红疼痛,乃下颌下腺发炎所致,多属心脾积热,小儿尤为常见。
    白星点:舌面生出白点,小如米粒,状若珍珠之晶莹,与舌苔之芒刺不同。属蕈状乳头因病理之情况而肥大,亦称水泡舌,为久病大虚之象;如散见于舌之近根部,则又为温热病之危候。
    红星点:乃蕈状乳头增生充血之象,密集于舌尖及前中部,同时伴随舌质绛红,属温毒极盛,津血被耗情势,亦称草莓舌。
    紫星点:多属血热病后,舌尖部残存之瘀血点,如不兼任何形证,日久自然消失。
    裂纹:分直裂与横裂两种,俱属津血亏虚,部分之粘膜萎缩所致。如系横形散乱而浅,为脾之气阴不足;其深而直裂者,则为心阴亏损,是舌面之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融合萎缩和断裂所形成之裂。
    剥脱:又名地图舌,乃胃中湿热,食积久阻不去,津液难于布润,部分之舌面乳头萎缩之势。
    脑回舌:舌面呈红沟纹,舌体柔软增厚,多属先天形成;或为梅毒所致。若由深裂渐成者,仍是心阴之亏。
    镜面舌:舌面光滑如镜,或无苔而不光,均是乳头萎缩所形成,乃津液涸竭,舌粘膜有失濡养之象,多属久病迁延。若舌质红绛,更说明津亏火浮情况;如延久再损及气分,舌质即现淡白,尤属危候;至于部分呈光,或前或后,或尖或根,或边或中均为一脏之津偏亏,仍疾病发展过程中之暂象,不必为虑。
 
2.舌质:它包括神(“生气”)色两方面。
 
(1)舌神:主要分荣(神气内含,生机旺盛)、枯(枯暗乏神,精血涸竭)、润、燥四象。
荣:舌是肌肉的外现,无病时必须荣活有华色,舌面鲜明清爽,神充内。乃气血充沛,生机旺盛之象,即病亦属轻微。
枯:枯暗乏神,与荣活相反,是津血涸竭情况,肌肉失养生机见败,乃危恶之候,病虽未笃,亦应防变。
润:舌面润泽,为津血丰满内含,亦非湿润如水之外露。久病将复则先见之。
燥:舌面干燥,并非苔如芒刺,乃苍(枯之轻渐)燥乏润,是舌为津血竭,气阴久亏,流畅已失,亦属危候。
 
(2)舌色:它是由于舌之粘膜下层及肌层中之丰富血管,血色透过白色半透明之舌粘膜面所呈现出来的,无病时血色正常,色为淡红润泽;如血的成分或浓度有所改变,以及舌粘膜上皮有增生肥厚或萎缩而变薄时,舌色改变,为有病之征。
 
红舌:色较正常之舌略红,乃粘膜上皮浅层部分有炎证,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如舌体正常为血中有热,每属实邪;若体瘦瘪,乃舌体组织中之津液伤损则粘膜萎缩,属津亏热浮。
绛舌:色呈殷红,亦系红舌之机理,但病多属实邪,为温毒侵入血分之象。多为热病之重者。
紫舌:是红中带青,色深而暗,乃上腔静脉或门静脉瘀血,静脉血流凝阻,回流不畅,为缺氧之象,每导致静脉血未作氧化,又回流所致。血色素成分增高,温热病见之则属热毒攻心之实证,如慢性病之心血管疾患,或肝病晚期,舌紫则属虚证。但实证之紫兼红而色深;虚证之色常暗紫而不兼红。
蓝舌:蓝是青之深重,亦静脉回流不畅,属久病趋败情势,或是急性食物中毒造成之心力衰竭等危候。
暗舌:较正常之舌色略暗,虽不如紫蓝色之深,亦为舌上之毛细血管回流障碍之故,乃病久气伤,无力流畅血行,主内伤病延久气虚之象。
嫩红舌:浅红略带紫色,乃玫瑰色之浅者,接近暗红机制,许氏通过临床大量观察,确为素嗜饮酒所致,酒能伤肝,肝伤门脉瘀阻失畅,故舌呈嫩红。
淡白色:淡白无华,为气血亏损所形成,故血难华色,但病情有轻重,气血之亏耗亦有差别,若舌体如常有舌苔者,病轻;舌瘦无苔而枯萎者则属重笃之危候。
瘀斑舌:正常舌色,在舌面或两侧呈有紫斑之点或条块状者名为瘀斑。乃部分色素沉着,为全身瘀血疾病之外现。
 
3.舌苔:舌苔是舌面上出现的垢腻物质,犹雨后屋瓦上所生之青苔,因以得名。实际则是舌面上之丝状乳头因病理所引起变异,造成增生或变形的结果。舌是一个味觉器官,然又不单独负责味觉,其主要功能则 在牙齿咀嚼食物时也起到搅拌和帮助咽下作用,因此它的结构就需要舌面粘膜不能光滑,而生出乳头,这样才能带动食物不停地搅拌;故此类乳头既纤小如系,且向 后倾斜,以利于顺利下咽;如果乳头过粗或过大,则食物反而被其涩住,下咽就困难了;又由于丝状乳头所负的责任仅这些,不必辨别味觉,所以每个乳头中间,也 就是一般的感觉神经,正是这样构造在丝状乳头上皮之不断生长,细菌及食物碎屑残渣就容易积留,虽经舌之自洁作用,包括咀嚼、谈话、唾液分泌等动作,能使其 有所脱落,但是总有一部分留存于舌面,这就是正常时之极薄白苔。人体有时以疾病关系,对舌的粘膜以不能正常营养,造成血液的充聚或缺少,津液的充斥或枯竭等等致使乳头坚竖或萎缩则苔的改变就立刻形成,虽说正常舌象是淡红湿润,罩极薄白苔,可是在细微的察视下,往往也能认识出病变的迹象,从而得出防病和认病的根据。
 
(1)白苔:除薄白苔为无病常态外,其白厚者主要是丝状乳头的角质突起,增多致密所致。
其 乳头间隙则积留较多之苔垢,故不能见到舌面,又以其病变不同,而分为白腻、积粉、腐渣三种:白腻苔:苔白湿有腻象,如浆糊状,无论厚薄,被于舌面,不易见 到舌质,乃积湿之象,或属脾胃力弱,水湿不化;或为湿久成痰,蕴积不去;有时外感风寒苔亦色白,乃寒邪伤及胃阳、消化紊乱亦可见此苔。
积粉苔:苔亦白厚,而有水湿之间隙,乃脾胃寒湿之极,为气不化水之象。
腐渣苔:苔虽白厚,浮于舌面,似积粉,如颗粒,而无水湿,属胃中食湿积滞,为邪气所蒸腾,拭之即去。故此种白苔,舌质多偏红,乃邪虽盛,正气亦强之势。
 
(2) 黄苔:亦与白苔之成因有相似之处,同属丝状乳头增生而致密所致,其异点则为舌面粘膜上皮表层有弥漫性过度角化,乳头上角质突起增粗肥大,在上皮角化层内, 可有炎性细胞之浸润,上皮下之结缔组织内有圆形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故苔之变黄显系有炎性病理之蒸熏所致。况舌苔呈黄多半伴有脾胃积湿蕴热,紊乱及消化的 病理,肠胃向上熏蒸,则舌上之苔变黄亦所必见。尤以发热病和湿温病的热盛,黄苔更为易成。因此苔之成黄为热邪所蒸无疑。
由于湿热之邪在不同疾病之中,有轻有重,则又可分为薄黄而湿,薄黄而干,黄厚而湿,黄厚而干,黄厚而腻五种:
薄黄而湿:属胃湿蕴阻,积久化热之象。一般舌质不变,乃邪轻,胃尚无伤,或为风邪入里化热,与胃湿搏结而成。
薄黄而干:为热胜于湿,渐伤胃津之象。
黄厚而湿:黄厚苔上罩有水渍之湿,为脾胃久蕴湿积,已形化热。
黄厚而干:热盛津伤,必属病久恶化,若继续发展则乳头之角化,必越变越硬而竖起,成为芒刺。
黄厚而腻:为积湿蕴热,湿热并盛,且久延不已之象,故厚腻埋没舌面。乃湿痰壅阻有形,虽有化热趋势,终热不敌湿,是以热与湿同等。总属湿热蕴聚于脾胃之象。
 
(3)褐苔:较黄苔深而带黑,常与吸烟和食物染色相混淆,然真正褐苔多为黄苔老化而来。
黄腻厚苔继续发展,就必渐渐变为褐腻;黄厚干苔发展则变为干褐;由于厚苔,舌中心尤厚,因此褐色多先见于中心部。
 
(4) 黑苔:苔黑为肾脏受病,若高热蒸耗,热发过久,津液枯涸,非惟舌苔变黑,而且口咽干燥,神昏谵语,焦躁甚时即如芒刺,近代称之为黑毛苔,必是久病发展,由 黄变褐,变灰再变黑,其病理同属丝状乳头增长所致。机体因有长期高热,其炎性病理作用于舌者,亦必较黄苔或褐苔为甚,而乳头之角化程度,更必突出。故干黑 苔转成芒刺之机会多。因此这种黑苔形成,无疑是炎性病灶所引起。许氏从实践中认识到,高热伤津,终必涸及肾中阴津,因而有高热灼津,肾色外现的说法,其理 则仍与炎性发展津液涸竭,舌粘膜失其润泽所致之增生角化是一致的。
至于病未发热,舌质如常,舌苔突然黑腻如漆,治之即去,属于寒湿困阻肾阳,与近代认为是霉菌所形成者相吻合,尚有薄黑薄灰的病理亦相同,应知灰为黑之渐,此种苔多不与重证并见,有时竟无症状,这一点是许氏临床经验之谈。
 
舌的分部根据以上许氏所谈之舌形、舌色、舌苔各种病理变异情况,虽可说明舌诊之理论,但是临床实际应用时,不是仅此几种单纯的认识就可以起到用舌诊病的作用。许氏认为,恰恰是中医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舌面部分变化与内在脏腑某种特定病理有关联,他通过长期验证,总结出一整套规律,主要是以舌之色质和苔之有无来区分。
 
舌尖:属心,浮火上炎则舌尖红,每见于失眠、烦躁、口干、纳呆等病;心阴亏损则舌尖光净无苔。
舌前:属肺,在舌前端1/3部位光而无苔,乃肺虚气阴并亏之象,久咳无痰,或痰少,短气息促,二便欠爽等形证。
舌中:属脾胃,苔腻厚是脾胃湿积中阻,或痰浊内蕴;干厚黄褐灰黑,则又为积久化热之象;若中心光而无苔为脾胃阴津亏损,溃疡病多见之。
舌根:属肾,胖胀有红球隆起,多为扁桃体发炎,为肾阴不足之象;若有厚腻之白苔覆盖,则为肾气不足,久为湿浊蕴聚不去情况,俱属久病脾肺不复所衍成。
舌两侧:属肝胆,舌尖红与两侧相连,为肝胆之火上炎;两侧有瘀斑,则为肝气滞郁,全身有瘀血情况。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