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伤寒论》一直是中医临床诊治的经典。《伤寒论》作为第一部中医临床学之专著,以六经辨证为主,重点论述外感病,兼及内伤杂病。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了祛邪与扶正的辨证运用。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日本学者喜多村在《伤寒论疏义》中亦指出:“医之有《伤寒论》,犹如儒家之‘孔孟’,没有《伤寒论》的医学是不能成为医学的。”
从金元四我们到清代温病学说的代表人物叶天士,各家之精彩学说都未曾脱离《伤寒论》的根。如李东垣的《脾胃论》即深明仲师之意,“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依。”其中有许多丹方是从《伤寒论》中衍化而来;而清代中医天才叶天士更是深谙仲景之心,其处方用药神似《伤寒论》,对后人了解《伤寒论》极具启示含义。
汉代至今,《伤寒论》照亮了许多中医大师前行的路。《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此为西汉时所记,皆在《伤寒论》之先。汉之仓公学医时,其师谓之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存亡,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后又“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等等,这些古先道中医思维不但是《伤寒论》的源头,也是《黄帝内经》的源头,这就是先秦古中医学,然今已失传。先秦古中医学虽已失传,但发生先秦中医的思维之源未失,这就是先秦的文明和思维,而先秦思维之经典莫如《道德经》和《周易》。
我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张东主任医师为探究经典之源,循迹先秦诸子,及至《道德经》和《周易》恍然大悟。依经典悟出人体元气无为之理(详见其所著新书《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创立了两个丹方:归一饮、观复汤,应用于临床的疑难杂症,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书得到了王永炎院士、樊代明院士、麻柔教师、薛伯寿教师的高度评价和欣赏。王永炎院士亲笔为该书作序,序中说:“当今提到科研方法学,多以现代科技研讨中医方证,今张东则以回溯黄老孔孟之学,读灵素要旨,验之于临床,且有归一饮与观复汤之创新方解,又有观察疗疾之效,显然也是一种中医研讨的方法,今日中潮流趋势推广以中医自身理论的研讨已不多见了。”
张东主任医师的《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从源头揭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元气“无为而无不为”的秘密。该书以《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为宗,为中医探究出一条“新”的思路——即“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不以疾病为中心,从人体之元气着眼,若之无为,则可使之“不战而屈人之兵”,而疾病自除。
站在元气的高度看待万物(万病),不在流散无量的细节上纠缠,无为而化正是《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的原意。
此书是从源头向《伤寒论》等中医经典问候的力作。由于归一饮、观复汤也曾受到《伤寒论》的启示。(张芳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