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1-30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病注重脾阴,运脾滋脾,效果显著。
 
脾阴学说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论“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篇》论“营出于中焦”,说明脾阴由中焦水谷精微所化生。《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也”,《灵枢·邪客篇》更进一步阐述了脾阴的功能:“营气者……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阐明脾阴有营养机体、化生血液的功能。《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脏真濡于脾。”《灵枢·五邪篇》:“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各脏腑赖脾阴以存,脾阴不足,失其濡润,则有食少纳呆,或食后腹胀,胀不拒按等脾胃运化失司之证;脾阴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更见口唇干涩,大便干结或先干后溏;脾阴虚不可濡养四肢,则皮肤干燥,形体消瘦,甚则手足心热,舌质红欠津等表现。但《黄帝内经》只在《素问·五脏生成》和《素问·刺法论》中给予治疗药物性味提示“脾欲甘”“宜甘宜淡”,为后世理论及临床发展提供了指导。脾阴学说在《黄帝内经》先显雏形,后世医家研究更甚。缪仲淳指出“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阴虚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之有益于脾也”,明确了甘淡药物补脾阴原则。吴鞠通认为“哕,脾阴病也……泄则腹满甚,脾阴病重也,亦系阴阳皆病”,薛生白提出“脾阴虚则便溏”。蒲辅周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概括出脾阴虚临床特点: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和不思食。
 
尉中民教授继承发扬了蒲辅周老师思想,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可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现结合医案阐述如下。
 
1 肝脾同调
 
肝脾的病理传变,早在《黄帝内经》既有明确论述,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 “ 木之胜也, 土湿受邪, 脾病生焉。”343 《金匮要略》进一步提出肝脾同病的预防与治疗,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肝脾不和证,予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肝脾同治。迨金元,李东垣指出“木性动荡轩举,是其本体。今乃地中无所施为,即是木使其性。人身有木郁之证者,当开通之”,指出脾胃病者,亦当注重调肝。至清叶天士云: “ 补脾必以疏肝, 疏肝即以补脾也。”道出治脾当与调肝并举。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肝脏最易乘脾,故当先安脾土。尉中民教授认为肝胆不适时,在养肝血、疏肝气的同时稍加益脾阴药物,如甘草、粳米、石斛、山药等,效果更佳突出。
 
病案一:
患者,女,58 岁。2013 年1 月初诊,诉右胁下不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B 型超声显示“肝内有四个气泡”,2012 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手术,后未服西药治疗。近来自觉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刻下症:右胁下刺痛感显著,咽干,恶油腻食物,易恶心呕吐,影响睡眠,二便正常。舌质红,舌上横纵向裂纹密布,脉细缓。患者平素饮食肥甘厚味居多,自2012 年手术后并未更改饮食习惯,致现今右胁刺痛。
 
中医诊断:胁痛(脾虚血瘀证),治则:健脾疏肝,兼以化瘀。
 
处方:党参10 g、生白术12 g、茯苓10 g、生甘草10 g、粳米30 g、石斛10 g、山药30 g、柴胡10 g、旋覆花包煎30 g、茜草10 g、延胡索10 g、酸枣仁30 g、郁金15 g、竹叶10 g。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2 次分服。
 
14 日后复诊,右肋下刺痛明显减轻,咽干,睡眠好转,舌上裂纹少,苔薄白,脉细缓。原方去郁金、延胡索,继服14 剂,药后未来复诊,电话随访,症状已消。
 
按 此患者肝胆不利,日久成瘀,故有刺痛;肝气过盛,必克脾土,脾主运化,出现纳差,恶油腻,而舌质红,舌上裂纹,烧灼感正是脾阴亏虚之像,治疗必先安脾土,疏利肝胆,兼以化瘀。
 
尉中民教授以麦门冬汤加减(党参、甘草、麦冬、粳米),益脾胃阴,石斛、山药滋脾土,生白术、茯苓益脾气,补脾胃为根本。尉教授引《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运用旋覆花汤加减(旋覆花、茜草),配合柴胡、郁金、延胡索疏肝气,行肝血,治疗肝胆不适;再加以酸枣仁治疗睡眠不安,竹叶泻心经热,治疗舌不适感。肝脾疏泄协调,藏泄互用,在生克关系上,肝可乘脾,脾可反侮肝。尉教授在治疗肝胆不适时,见腹满,纳差,舌质红症时,均加治疗脾阴虚药物,往往效果显著。

专家介绍
 
尉中民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产后疾病;对虚劳病和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经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