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余霖《疫疹一得》治疫大法拾萃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11-18
余霖, 字师愚 (公元1723年-1795年) , 安徽桐城 人。 余氏于中医学疫病之研究造诣颇深, 明确提出 前人 “执伤寒之法以治疫” 以致 “举世同揆, 万人一 法” [1]13 , 岂不误人无数? 其提出疫疹之病因为瘟毒 火邪的重要观点, 据此而创立透疹外出的 “凉润之 法” , 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惠泽世人至今, 启迪 后世临床辨治疫疹贡献卓著。 精研《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疫疹临证之为用 余氏于疫疹发病方面阐发详尽, 见解独到, 其精 研《黄帝内经》 的运气理论, “四时寒暄之序, 加以六 气司化之令, 岁岁各异” , 认为四时有不正之气, 人即 有四时不正之疾。 余氏于篇首即将六十甲子年逐年 的主客运、 南政北政及所对应的寸尺不应、 药之主宰 一一列表明示, 使人一览而悉知 [1]1 。 见表1。 余氏十分重视运气理论对疫疹发病的重要性, 首肯若一段时间之内患者所表现的病症均相同, 则 五运六气致病的可能性很大, 并强调疫症之发病有 其渐进的过程, 且有规律可循, 即具有流行性、 传染 性、 病如一辙的特点, 医者只有参合天时运气的变化 规律、 研究疫病之来由而随症施治, 方能应手取效。

虽先阐明运气运行规律, 但余氏亦强调 “阴阳之 消长, 寒暑之更易, 或失其常” [1]2 , 应知常达变, 切不 可按图索骥, 贻误病情。 深谙人体防疫之要,疫疹正气为御邪 对于人体正气在疫疹发病中的重要决定作用, 余 氏多次在文中提到: “时气流行, 有病者, 有不病者, 盖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虚者感之, 而实者其邪难 入也” [1]3 。 强调在同样的天时疫气环境中, 正气不足 者更易感染疫邪, 而正气充足者, 御疫邪于外而无 恙。 余氏又论及即使人体已经感邪, 如果正气充足, 其疫疹透发时间也相对早且容易, 这犹如城墙高大, 门户紧闭, 在外虽有小人, 却无从而入。 在论及疫疹 瘥后症时 “瘥后, 四肢浮肿……脾健自愈” [1]43 , 意即 脾气健旺、 正气充足则疫病预后良好。 依证辨机施方用药,倡娠妇疫疹必治 众所周知, 妊娠期的妇女尤以养胎为要, 即使患病也未敢轻易治之, 然余氏认为唯独疫病之于妊娠 妇人有所不同, 提出 “母病即胎病, 母安则胎安” [1]49 的重要观点。 胎元赖母血荣养, 若母体感染疫毒, 毒 火蕴于血中, 则此毒火之母血仍能养胎吗? 若不急则 治母体血中之毒, 而仅以安胎为要, 则母病毒火而命 危, 何谈安胎?故余氏结合疫病患者为妊娠期的特 点, 依证辨机, 提倡妊娠期妇女患疫病必须加以除疫 的治疗, 并针对欲疹苗之外透, 非凉润之法效, 提出 以寒胜热、 以水克火的清解凉血法, 母病一解, 胎元 自安。

余氏对于妇女特殊生理期疫病的辨治亦相当谨 慎, 其提出若患者正当产后或经期感染疫邪, 医者需 谨记治疫之寒凉药物可能误人性命, 需缩短疗程以 急则治其标 [1]49 。

禀先贤治疫之效验,清瘟败毒惠世人 余氏从熊恁昭《热疫志验》中采用朱肱败毒散 治疫得到启发, 创制清瘟败毒饮 [1]53 , 主方中配以生 石膏为君药的14味中药, 治疗一切火热之邪所引起 的心烦、 口干、 咽痛、 大热干呕、 谵语、 不寐、 吐血、 衄血、 热盛发斑等症, 无论病程为何阶段, 皆以此方 为主。

原方中生石膏、 生地黄、 犀角、 黄连4味大寒解 毒之剂均标以3种剂量, 即大剂、 中剂、 小剂, 余氏意 在根据患者的脉象、 疫疹的形色不同, 来推测患者感 受热毒的浅深、 轻重而应用不同的剂量, 有的放矢, 能更有效地控制疫疹的流行。 具体分期, 疫证初起阶 段, 患者见症恶寒、 发热, 头痛如劈, 烦躁谵妄, 身热 肢冷, 舌刺唇焦, 上呕下泄, 脉见沉细而数, 此阶段 即用大剂量清瘟败毒饮; 若脉见沉而数者, 用中剂量 清瘟败毒饮; 若脉见浮大而数者, 用小剂量清瘟败毒 饮。 余氏特殊指出, 若服用此方如斑一出, 即用大青 叶、 升麻以引毒外透, 余氏称此治法为 “内化外解, 浊降清升” 之法, 并强调此治法在临床上 “治一得 一, 治十得十” , 可见其临床效果之著。

清瘟败毒五十二症,按症加减疫疹殁 余氏创清瘟败毒饮治疗疫病, 临床辨证灵活、 效果卓著, 为使其治疫之验广惠世人, 余氏特总结出 清瘟败毒饮治疗疫病的适应症52个, 并附以具体加 减药物, 可谓驾简驭繁, 示疫疹之辨证以准绳。 具体 见表2。

通过表2余氏对于疫疹临床常见证治的总结, 其 于疫疹一门之潜心独到精研之处令人叹服, 其治疫 之验更值得我辈及后人继承发扬于临床 [2] 。 余氏在对前人 《黄帝内经》 、 刘河间火热论、 吴 又可温疫学说等治疫思想的继承下, 精研天行气运 对疫疹发病的影响, 结合人身正气在防治疫疹的重 要作用和自身在疫疹临症方面的切身体验等方面, 基于 “一人之治人有限, 因人以及人无穷” 的初衷著

表2 清瘟败毒饮酌加药物辨治疫疹诸症总结表

疫疹之症 清瘟败毒饮加药 疫疹之症 清瘟败毒饮加药 头痛倾侧 加石膏、 玄参、 甘菊花 头汗如涌 加石膏、 玄参 骨节烦痛, 腰如被杖 加石膏、 玄参、 黄柏 咬牙 加石膏、 生地黄、 牡丹皮、 龙胆草、 栀子 遍体炎炎 加石膏、 生地黄、 黄连、 黄芩、 牡丹皮 鼻血泉涌 加石膏、 生地黄、 黄连、 羚羊角、 桑皮、 玄参、 败棕灰、 黄芩 静躁不常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牡丹皮、 黄芩 舌上珍珠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连翘、 净银花、 玄参、 花粉 火扰不寐 加石膏、 犀角、 琥珀、 黄连 舌如铁甲 加石膏、 犀角、 黄连、 知母、 天花粉、 连翘、 玄参、 黄柏 周身如冰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黄柏、 牡丹皮 舌丁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连翘、 银花 四肢逆冷 加石膏 舌衄 加石膏、 牡丹皮、 生地黄、 黄连、 犀角、 栀子、 败棕灰 筋抽脉惕 加石膏、 牡丹皮、 胆草 齿衄 加石膏、 黄柏、 生地黄、 牡丹皮、 栀子、 犀角、 黄连、 玄参、 黄芩 大渴不已 加石膏、 花粉 谵语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牡丹皮、 栀子、 黄柏、 龙胆草 胃热不食 加石膏、 枳壳 呃逆 加石膏、 柿蒂、 银杏、 竹茹、 羚羊角、 枇杷叶 胸膈遏郁 加黄连、 枳壳、 桔梗、 瓜蒌霜 呕吐 加石膏、 黄连、 滑石、 甘草、 伏龙肝 昏闷无声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黄芩、 羚羊角、 桑皮 似痢非痢 加石膏、 黄连、 滑石、 猪苓、 泽泻、 木通 筋肉瞤动 加生地黄、 石膏、 黄柏、 玄参 热注大肠 加石膏、 黄连、 滑石、 猪苓、 泽泻、 木通 冷气上升 加石膏、 生地黄、 牡丹皮、 黄连、 犀角、 胆草 大便不通 加生大黄 口秽喷人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大便下血 加生地黄、 槐花、 棕榈炭、 侧柏叶 满口如霜 加石膏、 黄连、 连翘、 犀角、 黄柏、 生地黄 小便短缩 如油 加滑石、 泽泻、 猪苓、 木通、 通草、 萹蓄 咽喉肿痛 加石膏、 桔梗、 玄参、 牛子、 射干、 山豆根 小便溺血 加生地黄、 桃仁、 滑石、 茅根、 川牛膝、 琥珀、 棕榈炭 嘴唇焮肿 加石膏、 黄连、 连翘、 天花粉 发狂 加石膏、 犀角、 黄连、 栀子、 牡丹皮、 川黄柏 脸上燎泡 加石膏、 生地黄、 银花、 板蓝根、 紫花地丁 、 马勃、 归尾、 牡丹皮、 玄参 痰中带血 加石膏、 黄芩、 棕榈炭、 生桑皮、 羚羊角、 生地黄、 瓜蒌霜 大头天行 加石膏、 归尾、 板蓝根、 马勃、 紫花地丁 、 银花、 玄参、 僵蚕、 生大黄 遗尿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滑石 痄腮 加石膏、 归尾、 银花、 玄参、 紫花地丁 、 牡丹皮、 马勃、 连翘、 板蓝根 咳嗽 加桑皮、 黄芩、 石膏、 羚羊角 颈颌肿痛 加石膏、 桔梗、 牛蒡子、 夏枯草、 紫花地丁 、 玄参、 连翘、 银花、 山豆根 发黄 加石膏、 滑石、 栀子、 茵陈、 猪苓、 泽泻、 木通 耳后痛硬 加石膏、 连翘、 生地黄、 天花粉、 紫花地丁 、 牡丹皮、 银花、 板蓝根、 玄参 循衣摸床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牡丹皮、 栀子、 胆草 耳聋口苦 加生地黄、 玄参、 柴胡、 黄柏 狐惑 加石膏、 犀角、 苦参、 乌梅、 槐子 嗒舌弄舌 加石膏、 黄连、 犀角、 黄柏、 玄参 战汗 战后汗出、 脉静、 身凉, 不用药; 有余热即服本方小剂, 一药而安 红丝绕目 加菊花、 红花、 蝉蜕、 谷精草、 归尾 瘟毒发疮 加石膏、 生地黄、 黄连、 紫花地丁 、 金银花, 上加升麻; 下 加川牛膝; 胸加枳壳、 蒲公英; 背加威灵仙, 出头皂刺

注: 清瘟败毒饮由石膏、 生地黄、 知母、 犀角、 黄连、 黄芩、 牡丹皮、 栀子、 赤芍、 连翘、 玄参、 桔梗、 竹叶、 甘草14味中药组成。

成《疫疹一得》一书流传于世, 其普惠世人、 仁心济 世的大医风范可见一斑。 全书治疫疹大法条缕清晰, 总结出疫疹因于运气、 因于正气、 因于毒火诸般致病 因素, 确立了大剂清热解毒之法, 首创重用生石膏之 清瘟败毒饮, 给后世治疫提供了更切合临床实际的 宝贵经验 [3-4] 。 对近年来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热、 登革 热、 寨卡病毒病以及各类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有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 值得深入研究和继承。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张茂云 苏颖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