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金匮要略》病证名国情文化特质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7-04
有着 “治病之圭臬” 美誉的《金匮要略》 , 是我 国现存最早内科杂病专著, 讲求以病为纲, 分门别类 记载大量病证名, 涉及内、 外、 妇、 皮肤、 传染各科, 对后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由于成书年代湮远, 受 传统文化熏染, 这些病证名文辞古僻, 寓意丰厚, 加 之时代变迁, 语义转变时有发生, 使其英译难以实现 “信、 达、 雅” 。

目前, 病名英译主要包括借译、 造译、 直译、 意 译、 音译等。 不论采取何种译法, 译者纷纷认同以保 留文化内涵为前提, 如朱建平等 [1] 提出 “对应性” “简 洁性” “同一性” “回译性” “约定俗成性” 等原则; 陈晓华等 [2] 主张慎用西医词汇, 以减少中医信息不必 要流失; 王治梅等 [3] 从痢疾译名比较发现译法取决于 病证命名原则。 但此类研究多局限于纯翻译论述, 缺乏理论依托。 故而本文拟从语言国情学视角系统 探讨其英译。

语言国情学概述与翻译

“ 语 言 国 情 学 ”概 念 最 早 由 俄 国 学 者 Е .М. В е р е щ а г и н 和В . Г .Кo с т о м а р о в在 《语言与文化》 中提出 [4] , 旨在探究词汇与文化间关系: ①词汇作为 文化的一面镜子, 根植于各民族文化土壤中, 反映各 民族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 思维模式等国情文化。 因 此, 除基本概念意义外, 词汇还带有映射本国国情 的伴随意义; ②绝大多数词集中反映了普遍存在的 事物或现象, 都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词, 只有少数 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词, 缺乏其对应 [5] ; ③翻译不仅 是简单的词汇转换, 更是国情文化的交流和移植, 出 现文化空缺时, 当采取恰当手段保证源语国情内容的 充分再现, 以满足不同文化群体对特定文化认知的 需求 [6] 。

《金匮要略》病证名国情文化特质

病证名是中医文化在语言层面的反映, 总结命 名缘由对挖掘背后文化特征意义重大。 归类《金匮 要略》病证命名理据如下: (1)症状体征: ①主症: 痉病、 淋病; ②病位: 历节、 五脏病; ③病理产物: 痰 饮、 遗精; (2)本质属性: ①病因: 暍病、 宿食; ②病 机: 阴阳毒、 虚劳; (3)形象寓意: 奔豚、 霍乱; (4) 特征组合: ①病因加病位: 胸痹、 脏毒; ②病位加主 症: 心痛、 脱肛; ③病位加病机: 蛔厥、 脾约。 上述理据体现其命名由物质文化向心理文化, 由 文化共象向文化异象的过渡。 具体而言, “症状、 体 征” 为物质文化, 因为中西医皆以人体生理、 病理为 研究对象, 决定了症状、 体征的共通性, 属文化共核, 如: “久痢” 即 “慢性腹泻” , “白疕” 即 “银屑病” , “不寐” 即 “失眠” ; 而 “本质属性、 形象寓意” 则是 建立在中医理论和传统思维基础上的心理文化, 直 指文化内核, 与西医有着强烈不可通约性, 属文化空 缺, 如: “奔豚” “霍乱” “阴阳毒” 为中医所特有, 这 为利用该理论阐释病证名英译提供了可行性。 语言国情学下《金匮要略》病证名翻译要点 语言国情学意在强调文化传递的等值和等效, 为确保源语病证文化在译语中的真实再现, 译者除 遵从 “科学性、 信息性、 规范性、 接受性” 等基本原则 外, 尤需注意文化性原则。

1. 追本溯源, 正解病名 据实考证是病名翻译 的前提和关键。 难点在于其表述的模糊性和内涵的 演变性。 这首先归咎于命名缺乏统一标准, 且视角 广 , 易导致多病共名或一病数名现象; 其次, 历代医 家理解存有偏差, 进一步突出病证内涵与外延的不 确定性, 如 “转胞” , 既指妊娠期间小便不通、 膀胱 急痛的妇科病证; 也指脐下急痛且小便不通的内科 病证, 经考证, 以上解释均合理, 缘由在于词义演 变; 再次, 受古语影响, 不少病名存在通假、 古今异 义、 词类活用等现象, 且善引经据典、 取类比象, 所 含信息密度大, 令人难以参透内涵。 故结合特定语 境, 据实考据病证内涵尤为必要, 忌望文生义。 2. 尊重国情, 力保特色 病名翻译实则是中西 文化融合与碰撞。 比照西医, 不难发现两者区别甚 大, 这都是由语言国情学决定的: 中西医根植于不同 文化体系, 其认知方式、 理论基础及辨病思想截然不 同, 即使彼此间有所关联, 也往往因中医病名高信息 承载力, 无法完成等效匹配。 如: 中医 “伤寒” : 一指 外感热病总称; 二指受寒引发的各类病症; 三专指 冬季受寒, 与西医由伤寒杆菌引发的 “伤寒” 难以对 照。 英译时坚持 “尊重国情, 力保特色” 就是对这些 个性化差异予以顾及和考虑, 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 中医病名的东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更能扩充西医词 汇及表达, 拓宽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视野。

语言国情学下《金匮要略》病证名翻译策略

1. 文化共核类 “文化共核” 意味着词汇在对 应语中存在概念意义相同且文化意义相近的对等 词, 多表现为名实皆同或名异实同的病名, 为借用西医词汇提供有力土壤, 如此策略, 不仅益于消除 目的语读者对中医疾病概念的陌生感和隔阂感, 还 便于建立中医西联系, 快速领会要旨, 实现文化交 际功能。

如表1所示, 上述病证多以症状、 体征冠名, 4个 版本均借用了西医词汇, 只是选词存有差异。 如: 水 气病, 指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水液代谢障碍, 以水肿 为主症。 “edema” 专指病理产物, 两者在概念和文化 上相吻合, 故选, 而 “water” 多指自然界水之总称, 范围过于宽泛; “fluid retention” 是对 “edema” 解释, 内涵一致, 但有违术语专业、 简洁性特征; 又如: 淋 证, 指热结下焦, 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小便频急、 淋 沥、 涩痛等病症 [7]280 , 类似西医泌尿感染或结石, 与 “strangury” 所述症状最为吻合, 而 “gonorrhea” 专 指通过性传播引起的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 即俗称 的 “花柳病” , “urinary dripping/disturbance” 对主症 概述不全且所指模糊, 有悖术语概念意义的精准表 达。 再如: “肺痿” , 指咳喘不愈, 气耗津伤, 日久引起 肺叶痿弱的病症 [7]143 , 存在器质性病变, 而 “wilting” 多指植物调零衰败, “asthenia” 侧重体力不支、 精神 萎靡不振, “flaccidity” 多指肌肉松弛无力或精神层 面的软弱, 只有 “atrophy” 如实反映了肺脏萎缩这一 器质性病理变化。

2. 文化空缺类 衷中参西固然好, 但事实上 《金 匮要略》 中以疾病本质和形象寓意为名的病证, 往往 存在词汇空缺。 立足语言国情学, 结合表2中4个英译 版本比较发现音译、 直译、 意译及增译方法能有效 确保病名医学内涵和国情文化的等效传递。

2.1 音译——保留中医病证文化之本源 语言 国情学主张, 反映本民族特有思想、 观念、 文化的抽 象词汇, 翻译时当首推音译(即零翻译) , 以保留文 化之本源。 “狐惑” 指感染虫毒, 湿热不化导致口和 阴部蚀烂之症。 命名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概括 了病位隐蔽, 破溃不定, 常暗中伤人, 犹如狐性的发 病特征, 实则与 “狐狸” 无太大关联。 “throat-anus- genital syndrome” 意译虽侧重主症阐释, 但忽略了 其中蕴含的文化联想意义和修辞意义; “fox-creeper disease” 直译中的 “creeper” 意在强调匍匐前进之姿 势, 无从反映 “惑” 心神不定之态, 只有音译 “huhuo disease” 保证了医学意义和文化意象的等效传播。 “胸痹” 指正气亏虚, 痰浊、 瘀血、 气滞、 寒凝痹 阻心脉导致胸痛、 憋闷之症, 属 “病位+病机” 命名, 翻译难点在 “痹” 。 其中, “impediment” 多指语言障 碍, 即口吃; “arthralgia” 和 “arthritis” 均指关节痛,区别在于是否有炎性反应, 局限于肢体痹, 而“胸 痹” 属脏腑痹, 故不能随意替换; “obstruction” 强调 异物侵袭机体造成的阻塞, 异于中医所说的功能性 障碍, 依据语言国情学, 音译为 “chest-bi syndrome” 更佳。

2.2 直译——彰显中医病证文化之独特 字对 字直译, 不仅明意、 简练、 回译性强, 且能较好保留 原语内容与风格, 彰显中医病证命名方式之独特。 如: “肝着” 由肝脏气血郁滞, 着而不行所致 [7]213 , 以病机立名,参照西医无对等词。上述“liver stagnation” “liver fixity” 和 “liver coagulation” 均为直 译, 而 “coagulation” 多指凝血试验或手术固定术, “fixity” 则为固定不动, 均有歧义, “stagnation” 作为 “stagnate” 的名词化变体, 表示停滞和不流动, 最能 体现 “肝着” 气机郁结、 疏泄不利的病机特点, 无独有 偶, Popular Medicine、 LIVESTRONG等西方民间医学 中关于 “liver stagnation” 的解释, 所述病症和建议的 醋食疗法, 与中医 “肝着” 病症及 “酸入肝” 理论颇为 类似, 故更为推荐。

“消渴” , 消者, 消耗、 消瘦、 消灼也; 渴者, 水尽也, 合则表示口渴欲饮的消耗性疾病 [7]378 , 属 “病机+主症” 命名。根据病机及症状差异, 《金 匮要略》将其细分为上消、 中消、 下消, 与西医糖尿 病(diabetes) 、 精神性烦渴(spirituality polydipsia) 及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均有关联, 但范围更 广 , 英译时应本着尊重中医特色原则, 将其直译为 “consumptive thirst” , 能较好保留中医文化内涵, 同 时解决了多义性问题。

2.3 意译——增强中西病证文化之融合 中医 病证名寓意丰厚, 若翻译时无法形神兼顾, 可灵活意 译, 弃名从实, 以便掌握其隐含文化。 如: “转胞” , 胞, 同 “脬” , 指小便不通, 《金匮要略》中专指妇科 的少腹急痛、 小便不通 [7]465 。 “shifted bladder” 属直 译, 简练但不够精确, 因为此处意在强调膀胱功能 受损, 并非结构异常。 其余3个意译中, “bladder colic and pregnant dysuria” 和 “dysuria with lower abdominal colic” 是症候概括有余而病机阐释不足, “dysuria due to pressure exerted by fetus” 虽较好体现出病机 和主症间因果关系, 但缺乏简练, 故意译为 “dysuria due to pressure of fetus” 更合理。 又如: “狐疝” 内涵 有四: ①指内脏虚寒, 寒邪入侵所致的剧烈腹痛; ② 指寒邪侵袭厥阴经导致的阴囊硬结、 肿痛; ③泛指 体腔内容物向外隆出引起的疼痛、 腹胀等症, 同西 医 “hernia” ; ④指七疝之总名。 回归《金匮要略》原 文, 所述涵义同①, 故不能硬译为 “cold hernia” , 而 “colic” 除表示疝痛 (同hernia)外, 还指急腹痛, 与 文中语境相关照, 故意译为 “cold abdominal colic” 或 “abdominal pain due to cold” 会令读者对病机症候一 目了然。

2.4 增译——诠释中医治病理论之精髓 病证 名最难懂之处, 恰恰最能反映中医思想, 因此, 译 者有必要适时增译, 通过加注或脚注形式对隐藏信 息予以明示。 如: “百合病” 为情志病变, 命名缘由 有三: ①根据 “百脉一宗, 悉致其病也” [7]63 之病机; ②食欲不振, 默默寡言, 举身皆痛之症候: ③以百合 为君药。 虽基本概念与 “lily” 相对应, 但伴随意义 却不甚相同: 西方国家因 “lily” 花开洁白, 多用来表 示纯洁、 娇嫩、 高雅等征象, 与上述病名所传递的百 脉合病等中医文化意象不符, 因此, 英译时有必要对 “lily disease” 进行脚注: Lily disease is named after its curative which has Bulbus Lilii as its main ingredient. It may occur after febrile diseases or periods of metal depression, manifested as mental distress and confusion, abnormal eating and irregular movements [8] , 如此增译使 读者对百合病病机、 症候、 主药皆有了宏观性把握。

结语

病证名在 《金匮要略》 中具有提纲挈领性作用, 学习病证名不仅是读者打开《金匮要略》大门的钥 匙, 更是管窥中医文化的窗口。 为此, 英译时要始终 立足语言国情学, 在充分考虑异域文化基础上, 严格 遵循病名训诂和力保中医特色的准则, 灵活应用借 译、 直译、 音译、 意译、 增译等翻译方法, 从而确保 中医病证文化传真。

参 考 文 献

[1] 朱建平,洪梅.中医病名英译规范策略.中国科技术语,2008, 10(2):18-24
[2] 陈晓华,刘伟.浅议中医病名的英译.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4:175-176
[3] 王治梅,张斌.从痢疾英译名对比分析论中医病症名称的翻译.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88-2989
[4] 赵爱国.浅谈语言国情学.外语教学,1988(3):81-83
[5] 范延妮,田思胜.语言国情学视角下的《伤寒论》文化负载 词英译探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333-1337
[6] 吕俊.语言国情与翻译.中国翻译,1992(1):27-30
[7] 刘蔼韵.中华要籍集释丛书:金匮要略校注集解.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12
[8] 张仲景.大中华文库-金匮要略.罗希文,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7:16-249

作者:曲琳琳 张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