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2-20
玄府概念肇始于《黄帝内经》 , 发展于金元时 代, 成熟和丰富于现代, 但尚难称完善。 浙江省名中 医牟重临, 学验俱丰, 在玄府理论上颇有研究, 笔者 有幸随诊师侧, 得其悉心指导, 对玄府理论亦多有思 考与临证运用, 现将有关玄府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玄府概念澄源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 “玄府” 即汗孔 [1]397 , 金 代刘完素扩展了玄府的概念: “皮肤之汗孔者, 谓泄 气液之孔窍也。 一名气门, 谓泄气之门; 一名腠理 者, 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 一名鬼神门者, 谓幽 冥之门也; 一名玄府者, 谓玄微府也。 然玄府者, 无 物不有, 人之脏腑、 皮毛、 肌肉、 筋膜、 骨髓、 爪, 至 于世之万物, 尽皆有之, 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 也” [2]43 。 自此, 广义上的 “玄府” 概念, 是存在于全身 各组织器官的细微孔窍, 如门户结构的基本功能单 元, 谓 “无物不有” 。

汇综各家阐述, 玄府的主要特征: 一是分布广泛 性, 全身内外各处, 肌肤、 筋骨、 脏腑皆有; 二是结 构微细, 具自行调控功能, 不为意识所主, 故称 “鬼 神门” “玄微府” ; 三是功能独特, 主司开合, 以通为 用, 如同 “门户” ; 四是体现阳气功能与气化活动, 是 经络在脏腑、 肌肤、 筋骨的开口处, 为 “气出入升降 之道路门户” , 故又称 “气门” 。 总之, 各器官组织的 玄府是气机宣通、 营卫调和、 血液布达、 津液渗灌的 关口与场所, 如 《素问玄机原病式》 言: “人之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神识, 能为用者, 皆由升降出入之通 利也” [2]43 。

玄府是人体一种 “功能态” , 与脏腑概念一样,是借实体结构说功能, 故与解剖上的组织功能没有 直接联系。 若在解剖学上找实体, 如有人认为肝玄府 是肝筛结构, 肾玄府相当肾小球、 肾小管, 玄府为离 子通道、 细胞间隙、 头部血脑屏障等, 会陷入西医的 实证, 曲解了玄府的真正涵义, 有碍玄府学说的探讨 和运用。 也有学者提出 “玄府” 是 “隧道” 的观点, 易 与经络概念相混淆。 玄府是微细孔窍, 显示阳气的发 散与宣泄作用, 与经络、 “隧道” 不同, 是经络在脏腑 组织器官的开口处(孔窍) , 在功能及病理上与经络 有一定联系。

外表玄府与内脏玄府功能上具共通性, 病理 上相互影响。 司外揣内, 在诊断上可获得印证, 《素 问·水热穴论》 言: “勇而劳者则肾汗出, 肾汗出, 逢 于风, 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玄府, 行于皮里, 传为 肿, 本之于肾, 名曰风水。 所谓玄府 者, 汗空也” [1]397 。 “风水” 的病机, 说明了皮毛玄府与 肾脏玄府在病变上相互影响, 为发汗法开启肾玄府 治疗风水, 提供了理论依据。

玄府病变的机制

玄府病变责之玄府开合失司。 玄府疏松致外卫功 能不足, 外邪易侵, 如 《灵枢 · 百病始生论》 言: “是故 虚邪之中人也, 始于皮肤, 皮肤缓则腠理开, 开则邪从 毛发入 ” [3] , 但玄府病变更多的在于玄府郁闭, 如《素 问·调经论》 言: “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 越, 故外热” [1]412 。 外卫如此, 脏腑亦然, 《素问玄机原 病式》 言: “有所闭塞者, 不能为用也, 若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 鼻不闻臭、 舌不知味、 筋痿骨痹、 齿腐、 毛 发堕落、 皮肤不仁、 肠不能渗泄者, 悉由热气怫郁, 玄 府闭密而致” [2]43 。 玄府闭密致 “气液、 血脉、 荣卫、 精 神不能升降出入 ” [2]43 , 归纳有气病、 水病、 血病、 神病 四类病变, 涉及临床各科许多疾病, 《河间六书》列举 了多种病症, 如目病: “或视如蝇翼者, 玄府有所闭合 者也” [2]43 ; 风成寒热证: “因于露风, 寒热之始腠理, 次入胃, 食不化, 热则消中, 寒慄振动也” [2]89 ; 积聚: “世传冷病, 然瘕病亦有热, 或阳气郁结, 怫热壅滞 而坚硬不消者” [2]134 。 可以说, “玄府闭塞” 成了许多组 织、 脏器病变共同的基础病理改变。 这与朱丹溪所谓: “一有怫郁, 百病生焉” , 不谋而合。 刘河间言: “各随 郁结微甚, 而察病之轻重也” , 谓玄府闭塞程度不同, 病变轻重不一。

改善玄府病变的核心药物

玄府病变多发于郁滞闭塞, 故宣通达郁成为治 疗玄府病变的主要法则。 玄府初始的概念是汗孔, 所以治疗玄府病变大都是解表药 (风药) , 随着玄府 概念的拓展, 针对内外玄府闭塞的不同表现, 选方用 药各有特点, 但核心药物仍是解表药。 解表药能发 挥这样广泛的宣通玄府作用, 实质在于通阳、 助阳之 功。 《脾胃论》 言: “味薄风药, 升发以伸阳气, 则阴 气不病, 阳气生矣” [4] , 意即风药性升发, 能疏通阳气 郁滞。 风药的发汗解表作用容易明了 , 而对内脏的功 效往往难以认知, 结合玄府理论, 才可认识到解表 药不仅宣通肌表玄府, 且能宣通脏腑玄府。 李东垣 提出风药通阳作用, 是对风药功能的深究, 也是对 河间玄府理论在治疗学上的发展。 各部位的玄府病 变表现不同, 采用的药物也有所区别, 如桂枝长于启 心窍, 柴胡长于疏肝窍, 葛根理脾窍, 独活通肾窍, 麻黄宣肺窍, 辛夷、川芎开脑窍等, 临床当辨病位 而选药。

玄府是经络终末之 “门户” , 开玄府与通经络, 虽同为宣通郁结, 针对的病理、 病症却各不相同。 在 用药上, 就是使用解表药与通经活络药的区别, 如 薄荷、 豆豉能开表, 不能通经络, 海风藤、 鸡血藤能 通经络, 不能解表。 当然, 具备两者双重作用的药物 也不少, 如麻黄、 桂枝、 川芎、 羌活、 防风等既能开腠 理, 又能通经络, 且风药具升散、 疏透、 走窜等多种 特性, 也有助于通经活络作用。

从解表药的作用机制探讨玄府理论

麻黄为解表首药, 可治表实证与水气病, 张锡 纯言: “受风水肿者, 《金匮》治以越婢汤, 其方以麻 黄为主, 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 愚平素临症用 其方, 服后果能得汗, 其小便即顿能利下, 而肿亦遂 消” 。 从麻黄的药理实验来看, 主要成分没有明显的 发汗与利尿作用, 但通过辨证及配伍使用麻黄, 却明 显地表现出发汗与利尿作用, 因为中医治病并非单 向作用, 而是起整体调节, 麻黄(剂)作用机理是以 开通玄府, 促进气化功能的整体调节来获得临床效 果的, 发汗和利尿只是改善病理的现象而已。 麻黄如 此, 其他解表药亦然, 如《本草正义》释香薷: “上之 能开泄腠理, 泄肺气, 达皮毛, 以解在表之新寒; 下 之能通三焦, 疏膀胱, 利小便, 以导在里之水气” [5] 。 张仲景注利水剂五苓散服法: “白饮和服, 多饮暖 水, 汗出愈” 。 就是借助出汗, 开通玄府, 令阳气振 奋, 促气化使小便得利。

从升降浮沉理论来看, 解表药性属升浮, 但能通 利水道, 显示了沉降作用, 从玄府理论来看, 解表药 能升能降的双向效应显示了整体的调节作用。 李东 垣谓升阳之代表药升麻、 柴胡, 不仅用治于表皮疾 病, 也常用来疗中气下陷之内伤疾病, 即藉其生发之 气, 助长脏腑阳气功能。 但升麻尚有解毒行瘀功效, 《本经》谓: “解百毒” 。 《本草纲目》 言: “行瘀血” , 明示升麻有通泄作用。 柴胡, 《本经》谓: “主心腹肠 胃中结气, 饮食积聚” , 《伤寒论》 言: “阳明病, 胁下 鞕满, 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苔者, 可与小柴胡汤” , 均 表明其疏泄肠胃的功能, 可见升柴都有沉降之性。 有 人认为柴胡轻用升阳, 重用下达, 东垣提出 “上升用 根酒浸, 下降用稍生用” , 其实并不尽然, 主要在于配 伍运用。 倘若从玄府理论来理解, 风药对机体内外玄 府均有宣通作用, 就可以明白升麻、 柴胡等药的升降 两宜的性能。

玄府理论的临床发挥

金元四大家各有学派特色, 但对玄府之论却非 常默契。 刘完素首创玄府学说, 提出开通玄府之法, 在 《河间六书》记载不少创立的效方, 以辛温开通为 主, 清热为辅。 王好古评: “刘氏用药, 务在推陈致 新, 不使少有怫郁, 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 医而不 知, 是无术也” , 甚为中肯。 河间的防风通圣散, 顾松 园谓: “此方清火热, 开鬼门、 洁净府, 通传导, 内外 分消其势, 亦治火之良法” , 方以风药发散与凉药清 泄配合, 调节气机升降出入, 表里、 气血、 三焦并治, 用于玄府闭郁, 郁而化热, 表里同病 [6] 。 本方应用广 泛, 有 “有病无病, 防风通圣” 之誉, 实为玄府理论临 床运用之典范。

金代张从正继承了河间的学术思想, 将汗法发 挥极致, 《儒门事亲》 言: “发汗之法, 辨阴阳、 别表 里、 定虚实, 然后汗之, 随治随应。 设若飧泄不止, 日 夜无度, 完谷不化, 发汗可也” 。 并举泄泻医案, 投诸 温脾止泻乏效, 与桂枝麻黄汤汗之而愈。 李东垣以风 药协同益气药治疗内伤, 开一代之风气。 清代喻嘉言 的逆流挽舟法, 拟方人参败毒散, 以大队解表药配人 参治久痢逆证, 细究之, 此处解表药并非解表作用, 而是开启玄府, 鼓舞阳气, 协助人参振发胃气。 诸如 此类的学术成就, 与玄府理论不无相关。

刘河间扩大 “玄府” 概念始于其书中 “六气为 病·火类· 目昧不明” 条下提出: “故知热郁于目, 无 所见也。 故目微昏者, 至近则转难辨物, 由目之玄府 闭小也, 隔缣视物之象也。 或视如蝇翼者, 玄府有所 闭合者也” [2]43 , 是对眼病的病理解释。 “玄府理论” 也在眼科得到广泛应用, 如陈达夫、 庞赞襄、 姚和清 等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 皆在其著作中提及玄府 理论的应用。 临床凡涉及 “怫郁” 的疾病, 均可以 “玄 府理论” 去指导治疗。 对不同部位的病证, 因脏腑组 织各有特点, 用药须灵活变化, 如肝之玄府郁闭, 常 用疏肝达郁药, 肾之玄府郁闭, 多以通阳化气药, 头 颅玄府郁闭, 宜升清通窍药, 等。 又由于形成玄府不 通的机制不同, 须作不同的配伍, 如治疗咳喘, 以风 药配合宣肺降气药, 治疗黄疸, 以风药配合清热利湿 药, 治疗疮疡, 风药配合清热消瘀药, 治疗痹症, 风 药则配合活血通络药, 如此方能提高疗效。 总之, 临 证若以玄府学说指导, 那么运用风药(汗法) 的思路 更为清晰, 空间可进一步拓展。

参 考 文 献

[1] 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2] 刘完素.河间六书.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灵枢经.田代华,刘更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4] 李东垣.脾胃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5] 吴昌国.中医历代药论选·香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42
[6] 佘远遥,迟慧彦.防风通圣散.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作者】 陈震萍; 吕萍; 牟重临;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