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合理 缺陷 弥补: 基于隐喻映射的中医五行学说研究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2-02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主流, 一直沿用 至今。五行概念肇始于《尚书·洪范》 , 通过广泛运 用、 泛化浮沉实现质的飞跃, 其一是将五行属性与关 系捆绑, 形成五行生克乘侮; 其二是将宇宙万物与五 行概念进行取象比类, 实现五行配伍。在五行学说 向社会各领域流行蔓延的时期, 中医学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 诞生, 五行学说很自然地渗入中医学, 成为构建中医学的三大哲学基础之一 [1] , 并经历 了从哲学到医学的嬗变, 形成中医五行学说, 实现 了又一次质的飞跃。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结合看 似完美无缺, 却饱受批判与争议, 合理与缺陷交 织。本文拟从隐喻映射角度探讨中医五行学说的 合理、 缺陷及弥补。

1 中医五行学说的隐喻性特征

1. 1 中医五行学说的三大主题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结缘, 二者相摩相荡, 五行逻 辑与天人相应彼此生发渗透融合为三大主题: 一是 人体脏腑与天地万物相参; 二是脏腑间的生克乘侮; 三是脏腑系统的配伍。主题一彰显“天人相应” 。 《灵枢 · 阴阳二十五人》 曰: “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 不离于五, 人亦应之。 ” 主题一二凸显五行生克与 五行配伍对中医的构建作用, 将五脏与五行、 五 方、 五时等相配, 并用生克乘侮阐述脏腑功能、 脏 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互动, 从而指导临 床诊断治疗。

1. 2 中医五行学说的认知机制

五行学说构建中医理论, 体现为三大主题的经 纬编织, 其认知机制是取象比类, 即独具中医特色的 隐喻映射, 涵盖了 Lakoff & Turner [2 ] 的位素、 属性、 关系和知识 4 种映射内容。主题一体现为自然五行 向人体脏腑的映射, 侧显位素和知识映射, 即五行配 五脏的抉择。主题二以五行关系对应五脏关系, 把 对生克乘侮的体验性概念迁移到五脏关系中, 侧显 关系映射。主题三以“五” 为基数, 以五脏为中心, 以概括化的物理性和功能性特征为始源域, 映射到 自然和社会广大领域, 侧显属性映射。

1. 3 五脏系统隐喻映射规律

表 1 显示, 五脏系统内蕴象思维模式, 通过把握 潜藏于自然万物与人体脏腑之间的功能属性进行对 比归类, 实现“应象” 。有学者 [3- 5 ] 从认知隐喻角度 探究了心、 脾、 肾系统的概念内涵, 本文讨论肺系统的映射规律。

1. 3. 1 位素映射 始源域中的 2 个位素金和 自然( 万物) 被系统地映射到目标域中的 2 个位素 肺与人体( 生理病理) 。

1. 3. 2 属性映射 《尚书·洪范》 归纳金的属 性为 “从革” , 由此推理金有刚柔相济之性, 引申为 肃杀、 沉降、 收敛, 通过属性映射可认知肺的肃降特 性。同时, 以肺系统成员的形象、 颜色、 属性和其他引 申义为始源域, 映射到社会领域中, 把具有相似性质 的事物纳入肺系统, 各成员间互参实现肺系统配伍。

1. 3. 3 关系映射 生克乘侮将松散的五行融 合为有机整体, 金与其他四行的生克乘侮映射到肺 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中。

1. 3. 4 知识映射 金之于自然具有普遍性, 在 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 由此认知肺是“相傅之官” , 主一身之气, 肺气畅通则各脏腑之气旺盛, 肺气不畅 则百脉不通。


2 隐喻映射的推导性缺陷

表 1 显示, 隐喻映射能相对合理地描述肺系统, 体现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接轨, 用生克乘侮说明肺与 其他脏腑的关系, 用配伍说明肺系统成员间的相参。 单以描述性而论具有合理性, 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 传承, 若以推导性而论则充满罅隙。

表 1 肺系统隐喻映射规律

主题一 自然 人体 天人相应 金 肺 凸显: 位素映射和知识映射 自然中广泛存在, 生活中普遍使用 相傅之官, 司呼吸, 朝百脉, 主治节

主题二 金生水 肺主行水 生克关系 土生金 培土生金 凸显: 关系映射 火克金 心火抑制肺金宣发 金克木, 木侮金 肺盛肝衰, 肝火犯肺

主题三 金曰从革 肺肃杀、 沉降、 收敛 配伍关系凸显: 属性映射

西( 五方) 、 秋( 五时) 、 燥( 五气) 、 收( 五化) 、 白 ( 五色) 、 太白星( 五星) 、 九( 五数) 等

鼻( 五窍) 、 皮( 五体) 、 毛( 五荣) 、 魄( 五神) 、 悲( 五志) 、 哭( 五声) 、 涕( 五液) 等

2. 1 位素映射缺乏统一性

体现为主题三与主题一二关系断裂。五行配伍 契合存在巨链隐喻, 即划分世界万物及其概念之间 至上而下的层级关系, 如人类、 动物、 植物、 复杂物 体、 自然物体, 每个层次的事物及概念都可作为始源 域投射到其他任何层次 [6 ] 。因此, 五行配伍的位素 未必严格遵循主题一, 而仅仅基于事物间的功能特 征相似进行映射, 容易导致配伍缺乏统一性, 也无法 反推五行生克, 这是五行学说饱受争议的根源之一。 如 《吕氏春秋》 记载的五时祭脏与 《内经》 不一致; 东 汉·王充《论衡·物势》 说 : “金胜木, 鸡何不啄 兔……火胜金, 蛇何不食猕猴……水不胜金, 猕猴何 故畏鼠也……土不胜金, 猴何故畏犬” , 既说明金系 统的配伍混乱, 又提出了一系列五行配伍反推五行 相克的无效性。

2. 2 属性映射不充分

取象比类的归类型映射不具备全景式属性迁 移, 只能为认识事物提供局部参照与视角。如通过 金的属性只能反映肺气向下、 向内的肃降特点, 而肺 气向上、 向外的宣发性特点则需参照肺系统其他成 员, 诸如辛味的发散之性, 皮毛的宣散收聚, 鼻的呼 吸开合, 哭悲忧涕咳的宣泄之效( 见《素问·五运行 大论》 ) 。属性映射的非全景性很容易导致对归类 合理性的质疑。如肺兼具肃降、 收敛和宣发特征, 不 难理解具有发散之性的辛归于肺系统, 但为什么具 有收敛之性的酸和降泄之性的苦不能归于肺系 统呢?

2. 3 关系映射的有效性疑惑

五行生克关系具有经验性理据, 并作为始源域 描述五脏功能性濡养和抑制。但五行生克本身历来 饱受质疑, 如历代对金属熔化成水解释“金生水” 之 说有争议; 由于生克的物理属性具有普适性, 那么金 属犁田可解释“金克土” ( 实为“土生金” ) , 投金断 流可解释“金克水” , 金属受水腐蚀推导“水克金” 等, 如果将五行生克看成不变法则推导五脏关系, 则 会对关系映射的有效性大打问号。

2. 4 知识映射的合理性质疑

根据金在自然中的角色推导肺的生理功能, 显 然非常牵强。如果强行进行知识映射, 则会出现过 度隐喻推理。如根据火克金可以得出结论: 心火炽 盛, 灼伤肺金, 按照此逻辑推导, 如果心气不足, 削弱 了对肺的抑制, 肺气很有可能旺盛, 但事实上心肺病 变相互影响, 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 瘀阻肺脉导致肺 失宣肃。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脾肺和肺肾关系。因 此, 知识映射只具备部分合理, 大部分知识不是推导 出来的, 而是反复临床实践的结果。再如果承认 “肺阴充足, 输精于肾, 使肾阴充足” , 是通过“金生 水” 推导出来的, 那么 “肾阴充足, 上滋于肺, 使肺阴 充足” 岂不是通过 “水生金” 推导出来的?


3 对中医五行学说隐喻性特征的反思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结合以来, 批判之声不绝于 耳。近代以来, 掣肘之势甚嚣尘上: 严复称其为风水 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 梁启超称之为阴阳五行的瞎 猜, 郭沫若称之为“玄理附会” , 方舟子称取象比类 为感应巫术等。这些批判的矛头直指取象比类, 论 据大多与映射中的推导性罅隙有关, 摆出的基本逻 辑是因为有罅隙所以不科学。事实上, 过度放大取 象比类的罅隙, 消显其合理因素, 反而会给中医蒙上神秘面纱。因此, 有必要深度反思中医取象比类, 寻 找罅隙根源, 提出弥补策略, 为中医摆脱“伪科学” 指控提供语言学支持。

3. 1 实体本位的局限与过程本位的补充 中医学以实体及相互关系为依据, 通过隐喻映 射搭建人体脏腑和自然五行之间的心理通道, 具有 合理性但不完美, 原因在于: 一是实体间的特征和功 能相似具有普遍性, 在配伍过程中, 隐喻映射仅仅受 相似性理据激发, 将系统成员不断扩大, 这一机制并 未受主题一二的约束, 从而将属性映射构建的知识 凌驾于其他映射之上, 于是出现了各种五行配伍版 本。同样, 五行配伍接受不了严格的生克关系推理, 如果强行推理很自然会出现“金胜木, 鸡何不啄兔” 般的疑惑; 二是实体隐喻的属性映射依附于实体, 在 实现配伍后, 其语义因配伍成员的增多而泛化, 其属 性随所涉及的场景不同而多变, 这就会造成属性映 射的非全景式, 同时生克关系的主客体是封闭的, 实 体属性和运用范围的泛化很容易导致对实体间的生 克关系作机械化理解, 才会出现金克水与水克金共 存; 三是实体隐喻的知识映射是将宇宙万物作五元 化归纳, 并通过五行生克解释人体和疾病, 面对诸如 心肺同病等复杂病理其局限性暴露无遗, 只能诉诸 过度隐喻推理, 导致心肺同病推出五行颠倒。 综上所述, 取象比类罅隙的根源之一是实体隐 喻。必须瓦解实体本位在映射中的垄断地位, 迎来 过程本位的出场。中医把人看作处于运动变化的有 机整体, 而不是机械的可分实体 [7 ] , 生克关系可以 解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乘侮关系可以解释事物间 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 态平衡, 才能使事物正常发生发展, 具有动态特征的 过程本位思维才是中医五行学说的核心。就五行本 义而言, 也可验证这一说法。过程本位思维衍生出 过程隐喻, 用生克过程取代五行作为位素, 以生克过 程的特征描述作为属性, 以生克系统的内部衔接作 为关系, 用过程的动态平衡作为知识演绎人体的脏 腑功能与失用转归。过程隐喻能够弥补实体隐喻的 缺失: 由于生克过程取代了子系统的本体地位, 子系 统的作用被削弱, 生克过程不受制于具体事体, 因此 实体隐喻位素和属性映射中的缺陷可以解决; 过程 隐喻的属性可以是五材间的物理性生克, 也可是五 脏间的功能性濡养和抑制, 证明其有效的经验性理 据从生克过程本身中来, 不存在孰生孰、 孰克孰的困 惑; 实体隐喻的知识映射无法合理解释脏腑间的相 互影响, 这可以通过过程隐喻中的生克推演化解。

3. 2 隐喻推理与临床实践的剥离与弥合 取象比类的解释力有描述和推导 2 个维度。在 中医学术史上, 似乎历代医家运用取象比类与比喻 说理、 论证阐发远较借之以推导演绎、 寻求新知为 多 [8 ] 。原因很简单, 单以描述而论, 取象比类是完 美的手段, 但中医五行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取象比类 的推导作用。推导必须负载丰富的临床经验, 才会 成为临证治病的准绳。若要剥离实践性谈推导性, 或基于合理的隐喻映射进行过度推理, 则有悖于中 医的初衷, 致使有关人类脏腑的知识与现实状况渐 行渐远, 不但不能有效地构建和发展中医五行, 反而 会将其推向无底深渊。有学者语重心长地指出, 《内经》 确定的五脏与五行的配合方式是实践的选 择, 曾有血的教训 [9 ] 。结合取象比类与临床实践的 关系, 还原五行学说与中医结缘的原初状态, 这个血 的教训定是过度隐喻推理造成的。中医的现代化发 展, 特别是中医理论的拓展离不开取象比类, 这种触 类旁通的思维品格必须张扬, 但同样的思维方式在 算命、 相面等迷信活动中也有体现。为了与之划清 界限, 中医取象比类必须以实践为中心, 在自然与人 体间建立恒久弥坚的经验性对应, 并通过临床实践 反复验证, 最终形成知识传于后世并不断充实发展。

4 结语

五行学说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 《内经》 将其应用于医学, 凸显其优势也存在缺陷。 二者的结合通过取象比类进行描述推导, 通过上千 年临床检验, 最终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价值性和 科学性。中医五行学说的独到之处在于, 运用基于 经验理据的取象比类( 隐喻映射) , 通过五行配伍和 五行生克乘侮阐释自然界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同步变 化规律, 确立中医基本理念和具体治疗原则。尽管 中医五行学说并不能将人体所有的生理病理囊括其 中, 但它基本上涵盖和构建了人体内部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 我们应对其充满信心, 用辩证的态度看待, 从不同角度对其扬弃和改造, 用更加高明的隐喻性 思维去发展它, 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而不是一 味否定与批判。

参考文献:

[1] 高博, 崔蒙. 五行系统的三维模式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 志, 2011, 26( 9) :1914- 1916.

[2] LAKOFF G,TURNER M.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63- 64.

[3] 贾春华. 一个以水为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5( 3) :164- 168.

[4] 刘惠金, 贾春华. 从隐喻认知角度探究中医之 “火” 的概念内 涵[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2012, 14( 5) : 2087- 2091.

[5] 杨晓媛, 贾春华. 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脾胃治则研究[J]. 世 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12, 14( 5) :2096- 2099.

[6] KO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126.

[7] 连冬花. 中医是科学: 社会建构论的视角[J]. 学术论坛, 2007, 195( 4) :32- 35.

[8] 张宗明. 奇迹、 问题与反思—中医方法论研究[M]. 上海: 上 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4:107- 114.

[9] 孟庆云.《黄帝内经》 的脏象[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 ( 4) :10- 14.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