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伤寒论》每以“辨”字开头,故称《伤寒论》为《辨伤寒》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1-16
研究《伤寒论》版本流传史最感困难的是六朝阶段。
 
六朝流行的仲景著作主要有王叔和《张仲景方》十五卷,内含《伤寒论》十卷、《杂病方》六卷。《伤寒论》每以“辨”字开头,如“辨太阳”“辨太阴”等,故称《伤寒论》为《辨伤寒》。东晋后期陈延之《小品方》十二卷(已佚),今存残卷,云:“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有九卷,而世上有不啻九卷,未测定几卷,今且以《目录》为正。”“目录”指刘宋元嘉八年(431)《秘阁四部目录》。因知《张仲景方》在晋代已经分化为《辨伤寒》《杂病方》两书流传。梁阮孝绪(479—536)目录学专著《七录》著录:“《辨伤寒》十卷”,反映六朝时期《辨伤寒》有九卷本和十卷本两种形式。《隋书经籍志》著录“《辨伤寒》十卷,亡”,则《辨伤寒》十卷至迟在唐初编写《隋书经籍志》已经亡佚。六朝时期还有另一部《伤寒论》流行,即《金匮玉函经》八卷。宋林忆谓《金匮玉函经》为王叔和撰次,章太炎《金匮玉函经校录》云:“其书果出叔和撰次与否,今无以断。按其条目文句,与《伤寒论》有异。叔和一人,不应自为舛错,疑江南范汪以下诸医别得旧本而采叔和校语及可不可诸篇以附之也。以此知为江南诸师所述。”
 
传承《辨伤寒》文脉者有两书,一为荆南国末主高继冲进献于北宋朝廷之本,此本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而为宋本《伤寒论》,一为孙思邈晚年收录于《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之本。后世名为《唐本伤寒论》或《孙思邈本伤寒论》。
 
《金匮玉函经》成书时代意见多歧,今以《孙思邈本伤寒论》与《金匮玉函经》对比校读,可以确定《金匮玉函经》流传时代。
 
孙思邈写《千金翼方》时,年已过百。《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取孔穴法第一》云:“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今年过百岁,研综经方,推寻孔穴,所疑更多矣。”自称 “年过百岁”,难以确知其高寿。1981年《中医大辞典》称孙氏生于581年,卒于682年,享寿102岁。衡诸思邈自述之年齿,考其当时著书之艰辛,又知孙思邈从搜集素材到誊录稿件,绝不委诸他人,云:“抄写方书,专委下吏,承误即录,纰缪转多。以此而言,可为深诫。”写作《针灸》一章时,身怀小恙:“以养疾之暇,撰录《灸经》。”粗计卷二十六至卷三十凡五卷,计四万余言,绝非102岁之绝笔。称孙思邈终年为102岁是考之不精之误说。终年到底何年 ,有待进一步读书考证。
 
校读《孙思邈本伤寒论》,发现与宋本《伤寒论》有如下几点不同,而与《金匮玉函经》相同:
 
《孙思邈本伤寒论》卷下之“宜温”“忌火”“宜火”“忌灸”“宜灸”“忌刺”“宜刺”“忌水”“宜水”九目不见宋本《伤寒论》,而见于《金匮玉函经》,分别与《金匮玉函经》之《辨可温病形证》《辨不可火形证》《辨可火病形证》《辨不可灸病形证》《辨可灸病形证》《辨不可刺病形证》《辨可刺病形》《辨不可水病形证》《辨可水病形证》内容及条序同,这就提示《金匮玉函经》亦是流行于六朝之作。
 
“太阳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一条,宋本所无,《千金翼方》有之。据今所存文献考知,六朝时期,唯《金匮玉函经》有此条,宋郭雍《伤寒补亡论》补此条。此亦《金匮玉函经》流传于六朝之力证。
 
宋本《伤寒论》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方证相悖,寒热舛驰,其方必误。今校读《孙思邈本伤寒论》与《金匮玉函经》,发现二者皆作“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无“与三物小陷胸汤”七字。有此七字大误也。林亿在141条下出校语云:“一云与三物小白散”,此校语为成无己删之,是以困惑医家几近千年。章太炎《拟重刻古医书目序》中说:“余昔以《论》中‘寒实结胸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寒热互歧,诸家不决。因检《千金翼方》所引,但作三物小白散,而林校所引别本正与《千金翼方》同,由是宿疑冰释,今成注本删此语,则终古疑滞矣!信乎,稽古之士,宜得善本而读之也!”
 
六朝本《辨伤寒》向后世流传,分为两枝,一为隋本,一为梁本。隋朝避“坚”字,改为“鞕”“固”(如“坚瘕”改为“固瘕”),通称避隋讳者为“隋本”,此为一枝。另一枝不避隋讳,收于《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者是,通称此本为“六朝本”或梁本,以著录于梁阮孝绪《七录》也。章太炎《伤寒论单论本题辞》云:
 
盖孙氏所据为梁本(按唐书《隐逸孙思邈传》,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辅助之。”是时去梁亡不及三十年,故得见梁时旧本。思邈又言:江南诸师秘仲景法不传,是其得之甚难也。若隋平江南以后,则《仲景方》十五卷已在书府,何忧其秘乎?)继冲所献,亿等所校者为隋本,故一不避隋讳,一避隋讳也。
 
今天通行之《伤寒论》为隋本,全书之“坚”皆避为“鞕”或“固”可知也。
 
无论是宋本还是孙思邈本,都经过编校者更改,已非《辨伤寒》原始旧貌。但经过考证辨析,尚可得《辨伤寒》大体旧貌,此项工作,有待加深研究。(钱超尘)
Tag标签: 伤寒论(6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