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药的特色所在 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8-24
中医药利用花草、骨甲、矿石等为原料,经过修合炮制解除病疴,通过望闻问切探因,通过针灸拔罐治病袪疾,充满了神奇,这也正是中医药的特色所在。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于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治病原理体现了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理念,是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呈现,这种亦文亦医的思想在药典、药方、药目、堂训、店规、配伍等方面都有生动体现,本文重点说药目。
 
名店为何多用堂
 
介绍药目要从传统中药铺的命名说起。历史悠久的知名中药商号多带“堂”字,北京永安堂、同仁堂,济南宏济堂,杭州(胡)庆余堂,天津达仁堂等,无不如是,久者六个世纪,短者一百余年。这些名堂为何在商号中都有一个“堂”字呢?显然不是偶然或巧合,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据考证,中药铺商号以“堂”冠名源于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东汉汉献帝建安时期,长沙等地连年天灾,瘟疫不止,黎民生死不保,此时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公务之余寻医问药,钻研医术为百姓治病。为便于百姓就诊,他就在衙门内大堂为病人诊脉开方,但在普通百姓眼中到衙门多为打官司诉冤情,称为“升堂”“上堂”,没事是不登衙门大堂的。为解除百姓的心理压力,张仲景就在名字前冠以“坐堂行医”四个字,其治病医术、善良德行感动了许多人,他死后许多医家为体现医德医术,就效仿沿用“坐堂医生”的称呼,所开药铺字号遂多以“堂”命名。
 
在传统文化中,行事讲究“师出有名”,注重“名正言顺”,《论语·子路》中就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说法。做买卖事关亏盈,取字名号就显得事关重大,“堂”字能给人一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威严气节、稳重厚道一类的“正能量”,本身也寓意吉祥,以其命名再自然不过。
 
由此,以“堂”命名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内显传统文化特质,了解了这些对中药商号多为何带“堂”字便不难理解了。
 
名堂为何刊药目
 
现存的知名中药商号大都由当初店铺(前店后厂)发展而来,上文提到的几大名堂均如此,这些商号分别刻刊了自己的药目。 查阅史料,现存较早的药目有《同仁堂药目》(康熙四十五年)、《永安堂药目》(乾隆九年)、《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光绪三年)、《达仁堂药目》(1913年)、《宏济堂药目》(1923年)……这些知名中药商号为何要刊刻“药目”呢?
 
笔者收藏有早期版本的《永安堂药目》《同仁堂药目》《宏济堂药目》等,其中就有关于刊刻药目方面的信息。如《宏济堂药目》中有一篇创始人乐镜宇撰写的“自序”,其中提到,“凡业药商者,率皆刊行药目以广招来,阅之味同嚼蜡,本无之可言,然舍此则药剂名称繁不足以俾众周知,以遍购置者之应用……”,“为之媒介于其间,则为之交易者有所适从,商业亦因而展布,此则本堂药目一卷之所以由作也”,“然阅者得是编而次第求之,则亦如按图所骥,庶乎其不差矣。
 
对普通百姓来讲,药品专业性很强,很难熟知每个配方、特性、服用等,药目则系统地对古方、民间验方、宫廷秘方、祖传秘方等进行整理,以传统的丸散膏丹为主,以药酒等为辅,对配方的适应症状、主治功效、用量等明确描述,是一种推介说明书,直接目的是为了方便病人选方用药。药目在客观上便利了消费者,并借此保留了一批重要配方,主观上则是本堂商号的一种宣传。刊刻药目是行业惯例,当时发行量较大,但现在遗存较少,早期刻版的“药目”已成收藏界新宠。
 
药目的五个特点
 
反复阅读这些内涵丰富“药目”,可以解读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其一,商号命名颇有讲究,内涵吉祥。知名商号所选择的字多出自古籍,蕴含吉祥,或拙而朴,或公而雅。“同仁”源于《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宏济”则寓“宏业济民”之意;“庆仁”则取“庆有延年益寿,仁心普济万方”之意;“万全”则由名联“万国称扬誉广三千界,全球敬仰名垂五百年”藏头组成;《永安堂药目序》则点明“本堂实与名副,财以道生”;千芝堂的店名取自本店的一本药目,内有明确记述……这些商号汲取了中国文化基因,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构成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历久弥香。
 
其二,书目是一段历史时期多种工艺的凝结。这些“药目”采用线装模式,木板雕刻,宣纸或毛边纸,繁体竖排,读时由上而下,由右往左,页码编号位于左侧中下部,由右而左依次增大。虽然纸页发黄变脆,虫咬浸泡缺角,但订线依然结实,摊开张合自如,在传递古色古香、浓厚典雅文化气息的同时,更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当时出版技术、印刷水平、造纸工艺、书写雕刻的缩影。
 
其三,扉页印有药目名称店址用于“打假”。“庆仁堂药目”正下方印有小“北京崇门外大街路”,“达仁堂药目”右侧印有“开设北京正阳门外大栅栏西头路南五十五号”,“宏济堂药目”印有“开设山东省垣抚院东大街路北”……附上详细店址或专门注明“别无分店”绝非多余,而是基于“打假”的考虑,属刻意为之。
 
这些商号注重药材原产地,遵古修合炮制,质量过硬,名声昭彰。永安堂老掌柜杨周臣曾说,“监制者责任重大,终日督饬,唯恐疏漏,虽神疲力竭,亦弗敢稍懈。”同仁堂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宏济堂则坚持“药材选购”,不是一等货不要,产地不是最佳的不要,非药用部分不要等。
 
正因为这些名堂“选料精纯,配剂详慎”,才出现了“乃有无耻之徒,偷刻本堂门票,造做假药药串客店、会馆,谬称其药自堂盗出,减价骗人”的事件,因而强调“本堂……多历年所并无分店在外”,“务请到本堂当面交易,或托亲友代买亦须枉驾到铺。”(《同仁堂药目》)。在药目中明确说明店址,强调只此一家正宗,别无分店,就显得尤其重要——《同仁堂药目》还保存了清代官府有关惩办制造假药骗人的重要史料。
 
其四,药目分门列种,信息丰富。《庆仁堂药目》列16门、658种方剂,《永安堂药目》列11门、373种配方,《同仁堂药目》列15门、487种配方,《宏济堂药目》列15门、510种配方,《千芝堂药目》13列存泻痢、小儿、伤寒痰嗽等药目13门……各门下又有小目录,载有各种药品名称、疗效及适应病症,便于检索。对比发现,虽然“药目”分门数量不同,但分类依据相似,基本都按照风痰伤寒、诸火暑湿、补益虚损、脾胃泄泻、痰饮咳嗽、眼目口齿、饮食气滞、妇女小儿等,与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分科相仿。
 
这些药目中除各自家传秘方、民间验方外,《同仁堂药目》和《宏济堂药目》还附有宫秘方以及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知名中药。药目除介绍药名、症状、服药剂量,《庆仁堂药目》对用药效果亦有较详细的介绍。《永安堂药目》在每味药后还标有价格,如牛黄清心丸“每丸纹银一钱”,神仙换骨丹“每丸纹银三分”,手拈丸“每两纹银六分”等。
 
其五,对药目要科学辩证对待。药目保留了相当多的精华,有重要的医学、科研、文化价值,但也不乏糟粕。如同在1923年刻录的《宏济堂药目》与《同仁堂药目》(重刊)在“补遗”门下均有“保赤诚求饮”方,用于“治小儿出痘良方”,内容完全一致。其曰:
 
“陈茅厕坑靠粪旧砖三块……干净甜水一小盆……将砖烧透红,浸入水内片时,候泡落即提出沉净泥渣,遇有出痘小儿无论何时口渴即混此清水,随便饮之,并无臭味,较灌药甚易,小儿易愿饮此,不拘顺、险、逆三证悉能保活。此方乡村最为有益。小儿出天花时,传染甚重,或路远不及延致名医,或家贫无力购买药剂,往往辽耽误赤子性命,务望仁人将此方广传乡里,劝各家砌茅坑以备用砖,但万不可向北勿致有犯。神明则救世之功大矣,尝思凡病皆有丸药,独痘证十二天之内时时变相无定,难拘成格以立丸方,讲求多年迄无妙法,今得此方试之皆效,因刻印以广布之。”
 
此方因简单方便而对“乡村最为有益”,所以医家希望“仁人将此方广传乡里”,这显然考虑到了当时农村就医困难的现实,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此方在科学性上难以验证,卫生更没有保证,至于“砌茅坑以备用砖”、“万不可向北勿致有犯”则属无稽之谈,应谨慎对待。
 
中医药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它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药典、古籍、验方、药目等都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去整理、挖掘、辨析和传承,如是,则善莫大焉,受益者多矣。(韦钦国)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