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理论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借喻式的中医疗法 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方式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06-01
    在丰富多彩的中医疗法中,有一类借喻式的治疗方法,非常形象贴切,且行之有效。这类疗法是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方式的具体反映,即借用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表述治疗方法的特点,如提壶揭盖、逆流挽舟、增液行舟、釜底抽薪等。兹介绍如下:
 
    提壶揭盖
 
    此法适用于小便不利之癃闭。其原理是:由中焦化生的水津通过脾之升清而归于肺,再通过肺之宣发与肃降而布散全身,以息、汗、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居脏腑之巅而被喻为“华盖”。当发生肺气郁闭时,便不能通调水道,从而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朱丹溪曾在一医案中对“提壶揭盖”法加以解释:“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
 
    朱氏在其所著《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提壶揭盖”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可见,朱氏主要是采用探吐法来“揭盖”,进而治疗肺气郁闭所致的小便不通。
 
    探吐是一个人为引发胃气上逆的过程。《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隔属肺”,说明肺胃相连,其气相通,均以降为顺。当胃气上逆时,即可引发冲逆肺气的“揭盖”反应。
 
    事实上,取嚏是一种较之探吐更为简便、实用的“揭盖”方法。因为喷嚏是人体“阳气和利”(《灵枢·口问》)的具体表现,取嚏不仅可使肺气畅利而“揭盖”通利小便,临床证实对产后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症及寒热闭肺或肺脾气虚等引发的小便不利均有立等之效。同时,古人亦有通过肺气降带动胃气降而治疗呃逆的方法,如《灵枢·杂病》:“哕(呃逆),以草刺鼻,嚏而已。”
 
    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曾治疗两例患者,均运用了“提壶揭盖”的原理。一例患尿闭多日,诸法无效,唯赖导尿,处以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药后小便即通。另一例是其美国朋友之妻产后尿潴留,治十余日仍未效,即在通话时嘱其试用苏叶煎汤每日代茶频饮,两日后得知,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
 
    依据肺与大肠的关系,运用揭壶揭盖法其实还可用于治疗大便不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可能会影响大肠传导,使大肠推动乏力而致便秘。通过“揭盖”,可以促肺气之降,从而增强大肠的推运之力,使糟粕外排,故可用于治疗邪闭于肺或肺气亏虚导致的便秘。
 
    逆流挽舟
 
    此法适用于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临证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等,继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等。
 
    清代医家喻嘉言认为:“痢疾一证……至夏秋热暑湿之气交蒸互结之热……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进而强调“下痢必先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
 
    对于表邪内陷、外邪入于阴、久痢阳气下陷等病理状态,喻氏均主张用“逆挽”之法,并推崇《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为代表方,驱邪由里出表,攘外以安内。这一过程如逆水中挽舟上行,即所谓“逆流挽舟”。
 
    人参败毒散由柴胡、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薄荷、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喻氏以其“逆挽”,是认识到:“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如此扶正祛邪,可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不治痢而痢自止,实蕴“陷者举之”之意。
 
    吴鞠通在用此法时言:“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其中所述之“滞下”即痢疾之别称,而活人败毒散是由人参败毒去薄荷、易甘草为炙甘草而成。
 
    基于对逆流挽舟法机理的认识,现今医者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如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婴幼儿腹泻、肠胃型感冒、溃疡性结肠、久咳、慢性肾病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增液行舟
 
    此法适用于肠道津亏之便秘,其形成一般有两类原因:
 
    一类是素体阳盛,或肠胃积热。平素阳热偏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中燥热,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便质干结,难于排出。此如《景岳全书》言:“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另一类是素体阴虚,或阴亏血少。平素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耗伤阴血,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无水舟停”,而便干难出。如陈素庵在《妇科补解》中说:“产后大便秘结者,由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是以大便闭。”《医宗必读》亦有详言:“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过程,一如《温病条辨》所言的“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只有水流盈足,舟方能得以畅行;只有大肠润泽,大便方能得以畅通。若因于热结津亏者,治可选用麻子仁丸(火麻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杏仁);若因于阴虚者,治可选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六味地黄汤等;若因于血虚者,治可选用沈氏润肠丸(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釜底抽薪
 
    此法适用于火热实证,属于寒下法,取“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之意。
 
    火热实证的成因有内外之分:在外者,主要因于感受火热之邪或疫疠之气,可见高热、神昏等;在内者因所处脏腑不同而表现有异,在肺者可见发热、咳喘、咽喉肿痛、口渴喜饮等,在心者可见口舌生疮、烦热口渴、失眠、甚则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在肝者可见急躁易怒、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口苦等,在胃者可见口臭口渴、消谷善饥、牙龈肿痛等。
 
    上述病变均可因热盛耗津、肠道失润而见大便干结,进而因腑气不通而致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可伴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或黄糙起刺,脉数或滑数。
 
    本法的应用指征是热象(尤其是发热)加大便干结。对此,治疗可选择“清”与“通”,尤应重“通”,以通腑即可泻热,临证常见高热不退者,一通大肠即热退身凉。临床可视情选用承气类方,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这一方法体现了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给邪找出路、通腑以安脏的治疗思想。
 
    基于上述原理,此法近些年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拓宽,如用于治疗急腹症、高血压病、中风闭证、哮喘、颜面皮肤病等,均有可观疗效。
 
    上述列举的疗法,借助常见的现象,却反映了朴素而深刻的治疗原理,可谓生动有趣。但在运用时,一定要用心体会、细致把握,在“整体化辨证、个体化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辨明病变由来及演变趋势,理出治疗思路,方能恰当应用,找出捷径,药中肯綮。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