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医药深广的内涵和科学价值,让更多的人与千古中医相对.息息相通,特别是玉林的古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延伸,编者阅览了一些有关中医药诸书和报刊及自己的见闻.编成《玉林医药传奇》,供关心玉林中医药事业的读者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苏东坡医事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位中医药家、实践家。他懂医理,通医学、养生之道,广读祖国医学专著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学著作的同时,他还撰写了医学专著《苏学士方》一书。后来,人们把《苏学士方》与医学家沈括的《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流传下来。
宋哲宗时,苏东坡被贬谪岭南,先至惠州,后到儋州(在今海南省内)。清代以前,岭南地区一直被看作是蛮荒之地,中原人民对之充满了恐惧和神秘感。岭南气候温热,有很多和中原不同的地方病,而岭南人民的体质也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所以在岭南地区逐渐诞生了一个重要的中医学流派——岭南医学。苏东坡在南贬之前,对医药和养生已有所研究。在岭南他自然不免与瘴疠打交道,他认为防治瘴疠之病关键在于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其中一种方法是脚底按摩,苏东坡说:“扬州有侍其太保,官于瘴地十余年,北归面色红润,无一点瘴气。只是用脚心按摩法。”他也借鉴别人的这个经验,经常脚底按摩;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茶和酒的保健作用,“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苏东坡还专用药物酿成“桂酒”,其《桂酒颂》中说:“吾谪居海上,法当数饮酒以御瘴,而岭南无酒禁。有隐者,以桂酒方授吾。”苏东坡在岭南、特别是在玉林,不仅推广治瘴的方法,防治瘟疫,还为百姓赠医施药,并改善饮水设施,他对岭南医药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值得后人纪念。
鬼门关救人
鬼门关有两个:一个是《白毛女》歌剧中所说的:“腊月鬼门关”,新中国成立后已不存在;这里说的是《辞晦》中的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玉州东与北流交界处,双峰对峙,中成关门。古代为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交通要道,因“其南尤多瘴疠,去者难得生还”(《太平寰宇记》),故名。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旧时亦常谓道路僻远险阻之地方为“鬼门关。”
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苏东坡已经甲子重多两岁,再度被政敌迫害,被贬谪海南,他从广东惠州起程,只有季子苏过陪同前往。路线经广州上溯西江,船行数百里,到得梧州,再上藤县,在藤县巧遇弟弟苏辙,然后他俩与苏过转船北流江、绣江、圭江,到北流县城上岸,走陆路15里,到达阴森可怕的“鬼门关”。苏东坡在关前,想起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的史鉴,不禁感慨万千,却又不得一步步闯向关去。
经过双峰对峙的关门,正走在崎岖狭隘的险道,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痛楚的呻吟声。苏东坡循声走去一看,见一个樵夫倒在地上,经检查原来是跌断了腿,劝弹不得。他在附近采集了几种草药,砸烂,把断腿拉正、对位以后,敷上药,折几根树枝,将断腿固定、夹牢,然后包扎好,接着又采些止痛、生肌药,砸烂绞汁滴入樵夫口中,并告知樵夫所用药物名称、花草颜色、茎叶形状,注意定期换药等事宜,又叫前来观看的牧童,回去通知其家人,来将樵夫抬回去,樵夫不断干恩万谢,交代完毕,苏东坡也忙着上路了。
此后,驳骨、医药技术广泛流行于民间,至后培育出玉药和骨科医院成立。旧时的文人,有句名言:“不成良相,必是良医。”由此可见,苏东坡所到之处,不顾个人安危得失,不计较个人报酬,事事都为人民着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