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门诊时对于就诊者的饮食习惯经常会详细问询,这是中医问诊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问饮食与口味时,包括询问口渴、饮水、进食、口味等几个方面,会特别注意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情况、食量多少,食物的善恶、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和气味等情况,对于就诊者身体状况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
问口渴与饮水
询问就诊者口渴与饮水的情况,可以了解就诊者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以及病证的寒热虚实。
第一,口不渴:为津液未伤,见于寒证或无明显,热邪之证。
第二,口渴:口渴总由津液不足或输布障碍所致。临床可见如下情况:
①口渴多饮:即就诊者口渴明显,饮水量多,是津液大伤的表现。多见于实热证,消渴病及汗吐下后。
②渴不多饮:即就诊者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是津液轻度损伤或津液输布障碍的表现。可见于阴虚、湿热、痰饮、瘀血等证。
临床上口渴与饮水的辨证应根据口渴的特点、饮水的多少和有关兼症来加以综合分析。
问食欲与食量
询问就诊者的食欲与食量,可以判断就诊者脾胃功能的强弱,疾病的轻重及预后。
第一,食欲减退与厌食: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即就诊者不思进食。厌食又称恶食即厌恶食物。不思饮食与厌恶食物,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饥饿不欲食,二是虽饥亦不欲食或厌恶食物。二者病机均属脾胃不和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所致。
①食欲减退,就诊者不欲食,食量减少,多见于脾胃气虚、湿邪困脾等证。
②厌食,多因伤食而致。若妇女妊娠初期,厌食呕吐者,为妊娠恶阻。
③饥不欲食,是就诊者感觉饥饿而又不想进食,或进食很少,亦属食欲减退范畴。可见于胃阴不足证。
第二,多食易饥,是就诊者食欲亢进,食量较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又称为“消谷善饥”,临床多伴有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可见于胃火亢盛、胃强脾弱等证,亦可见于消渴病,总由胃的腐熟太过而致。
第三,偏嗜,是指嗜食某种食物或某种异物。其中偏嗜异物者,又称异嗜,若小儿异嗜,喜吃泥土、生米等异物,多属虫积。若妇女已婚停经而嗜食酸味,多为妊娠。
询问食欲与食量时,还应注意进食情况如何。如就诊者喜进热食,多属寒证;喜进冷食多属热证。进食后稍安,多属虚证;进食后加重,多属实证或虚中夹实证。疾病过程中,食欲渐复,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良好;反之,食欲渐退,食量渐减,表示胃气渐衰,预后多不良。
若病重不能食,突然暴食,食量较多,是脾胃之气将绝的危象,称“除中”。实际上是中气衰败,死亡前兆,属“回光反照”的一种表现。
问口味
口味,是指就诊者口中的异常味觉。口淡乏味,多因脾胃气虚而致。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证。口粘腻,多属湿困脾胃。口中泛酸,可见于肝胆蕴热证。若口中酸腐,多见于伤食证。口苦,属热证的表现,可见于火邪为病和肝胆郁热之证。口咸,多属肾病及寒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