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豆,即豆豉、豆卷,二者都有解表之功,临床常相须运用,故统称二豆。二者虽出身相同,但由于编造的不同,故功效有异。
豆豉,又叫淡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作为质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晾干而成,按加盐或不加盐分为咸、淡二种,既可入药,又可入食,为居家常用调味品之一。豆豉性味辛、甘、微苦,寒,入肺、胃经,有解表除烦、透疹解毒之功,适用于感冒、心烦、疹出不畅等。《本草纲目》言“黑豆性平,作豉则温,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本草重新》言其“发汗解肌,调中下气,治伤寒寒热头痛,烦躁抑郁,沮丧不眠”。《本草拾遗》言其“解烦热热毒,寒热虚劳,调中发汗,通关节,杀腥气,伤寒鼻塞”。《名医别录》言其“主伤寒头痛,寒热”。本品发汗力弱,有健脾胃,助消化效果,故用于发汗解表时,常配伍荆芥、薄荷、生姜、葱白等同用。
豆卷,又叫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发芽后晾干而成。豆卷性味甘、淡、平,入脾、肝、胃经,有清热透表,除湿利气之功。适用于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治湿痹,痉挛膝痛,消水病胀满”。药理研讨标明,本品有抗炎、抗病毒效果,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效果,可用于病毒性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的治疗。
由此可知,二者均为豆科植物大豆编造后入药,豆豉药用部位是大豆经发酵的干燥加工品。豆卷药用部位是大豆经发芽的干燥品。两者都有解表清热之功,但豆豉兼有除烦透疹之功,且可用作调味品,豆卷兼有利湿之功。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豆豉粥:豆豉15g,大米100g,食盐适量。将豆豉择洗洁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解表除烦。适用于风寒、风热感冒、头身痛苦、热病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
豆卷粥:豆卷10g,大米100g。将豆卷择洗洁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可祛风除湿止痛。适用于暑湿感冒,风湿痹痛。
栀子豆豉汤:栀子4个,豆豉15g。将栀子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煎沸,再纳入豆豉同煎至沸饮服,每日1剂,可清热泻火,凉血除烦。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等。
大豆散:豆卷、大黄各等量,烘干,同研为末即成。每次10g,每日1次,葱白陈皮汤临卧时送服。可清热利湿通便,适用于水肿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坚涩等。
大豆黄卷汤:大豆黄卷30g,白糖适量。将大豆黄卷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白砂糖调匀即成,每日1剂,一再饮服。可清热透表,除湿利气。适用于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痉挛、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胡献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