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民族医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气与针灸疗法的相关性 气的运动及作用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12-01
中医之气与针灸、气功及芳香疗法的相关性探讨

气一直是中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早在 《黄帝 内经》中就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 可见气对于人体 的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机理论是中医 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 对人体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特性的高度概括, 并有 效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用药 [1] 。 随着现代社会竞 争日益激烈, 人们受到的压力日益加重, 使很多人都 处在一种亚健康或疾病状态, 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针灸、 气功及芳香疗法在我国均有悠久的历史, 在治 未病及临床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重 视。 本文在气机理论基础上, 就中医之气与三者之间 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气的运动及作用

从《素问·宝命全形论》之言, “人以天地之气 生, 四时之法成” , 可知气是人体生命的来源。 又从 《素问·六节藏象论》 之言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 以五味。 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 音声能 彰。 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 气和 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 , 可知气亦是维持人体生 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能量基础 [2] 。 气可分为先天之气 与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指肾中精气——元气, 也称真 气; 后天之气有营气、 卫气、 宗气等。

1. 气的运动形式 升降出入, 是人体气机的基 本运动形式, 是脏腑经络、 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 程。 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最终形成一种圆运动, 其运转 之枢机在于后天脾胃的升降, 驱动枢机运转的源动 力在于先天心肾相交丛生 [3] 。 脾和胃同居中焦, 一阴 一阳, 一脏一腑, 互为表里。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主 运化,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胃为水谷之海, 主受纳 腐熟水谷, 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 吸收与转输。 胃强脾健, 则水谷气盛, 气机畅和, 先天得养, 后天 得济, 故称之为 “后天之本” 。 正因为有脾的升清和 胃的降浊作用, 才维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 因此, 在 全身气机升降中, 脾胃气机是其枢纽。 而先天心肾为 母, 后天脾胃为子, 先天心肾为后天脾胃之本, 先天 心肾少火之炫耀为后天脾胃正常运转的前提。 故先 天心肾相交是驱动人体圆运动的源动力。

2. 气的作用 气具有推动、 固摄、 气化、 防御及 营养等作用 [4] 。 气机运行失常是导致多种病症的基 本病理变化, 故有 “气机不利则变生百病” 之说。 气 机不利会导致脏腑关系失调、 功能失常, 引起病理障 碍, 产生一系列病症 [5] 。 气运动流通有序, 脏腑才能 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 中医学认为每个脏腑都存在 气机的升降出入, 一旦气机不利, 则脏腑器官就要产 生病变。 正如《素问· 六微旨大论》 所云: “出入废则 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 所以, 气机正常的 升降出入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 [6] 。 有学者认 为 [7] , 气与现代生命科学中的神经有相似之处, 能统 摄、 主持人整个机体的功能。 也有学者从现代分子生 物学的角度论述了气与基因的关系, 并初步认为, 二 者具有统一性 [8] 。

气与针灸疗法的相关性

针灸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在我国有数 千年历史, 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是一种操作简 便、 费用低廉、 专病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 针灸主要通过调理气血以达到扶正祛邪、 治疗 疾病的目的, 其关键在于是否得气 [9] 。 所谓得气是指 针刺穴位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即毫针刺入腧穴一定 深度后, 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获 得经气感应, 古称 “气至” , 近称 “针感” [10] 。 当这种 得经气感产生时, 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 感觉; 同时, 患者也会在穴位下出现相应的酸、 麻、 胀、 重等感觉。 正如《标幽赋》中所说: “轻滑慢而 未来, 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 如鱼吞钩饵之浮 沉; 气未至也, 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得气与否同针灸的临床疗效关系甚密。 《灵 枢 · 九针十二原》 中说: “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 《标 幽赋》说: “气速至而效速, 气迟至而不治” 。 都说明 针灸必须得气, 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11] 。 并且 得气的快慢同疗效及疾病的预后也有密切的关系。 《针灸大成》 总结这种针灸治疗规律为: “针若得气 速, 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 若气来迟, 则病难愈而有 不治之忧” 。 从中医学的理论来认识, 针刺得气速是 人体内正气充沛的表现。 正气充足, 机体的生理功能 和抗病能力都比较强, 针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效应 也较大, 所以容易消除致病因素, 使疾病获得痊愈。 如果针刺得气迟, 表明人体内正气衰微, 机体生理功 能和抗病能力低下 , 针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效应则 较差, 所以疾病就难于痊愈, 预后也就不良。

气与气功疗法的相关性

气功就是在气具有自动升降出入这一根本运动 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外力按摩、 意识引导、 肢体导引 和呼吸调节等形式影响气的升降出入, 从而起到治 病健身作用的一种方法 [12] 。 气功疗法作为传统中医 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缓解疼痛、 减少紧张、 增 加吞噬细胞活动、 改善心肺功能、 改善视力、 影响血 液生化指标等功能 [13] , 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双 重作用。

《金丹四百字》中说: “炼气者, 炼元气, 非口鼻 呼吸之气” 。 《中华气功发展史》认为, 气功是人们通 过调息、 调心、 调身, 促使在人体内产生 “真气” , 从 而达到调节阴阳, 保持体内各个器官、 各种功能的 平衡, 发挥保健和祛病延年的作用。 《黄帝内经》将 元气也称为真气, 因此, 可认为气功修炼的主体为元 气。 气功学也非常重视调理气机, 对气进行导引和调 控, 所以又将导引行气称为气功 [14] 。 《千金要方 ·养 性》说道: “气息得理, 即百病不生” 。 对气的导引和 调控应遵循气在人体中的运行规律, 即升降出入。 导 引气的形式可归纳为3种, 以形引气、 以意引气和以音 引气 [15] 。 以形引气指通过形体动作引动人体内气的 流动, 即 “引体令柔, 导气令和” , 所谓 “气随庄动” 。 以意引气指运用意念主动地直接导引气机使之发生 变化, 正所谓 “意到则气到” 。 以音引气是通过发音 引动体内气机的变化, 不同的发音可引起人体气机 升降开合的不同变化。 气与气功的关系可总结为 “行 气做功” 。

气与芳香疗法的相关性

芳香疗法是指将气味芳香的药物制成适当的剂 型, 通过内服或外用, 将植物的芳香物质吸入体内, 发挥芳香物质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作用, 用 于减轻、 预防或治疗人体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 [16] 。 研究发现, 具有改善记忆和情绪 [17-18] 、 缓解精神压 力 [19] 、 改善高血压 [20] 、 止痛 [21-22] 及抗菌消炎 [23] 等作 用, 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气机理论认为, 人的生理在于正常气化, 病理则 反映气机失常, 治则在于调气, 通过活跃气的运行、 疏通气机, 恢复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 从而消除脏腑 功能障碍, 修复因病症而受损的组织, 恢复和改善脏 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 世间万物本 原于气, 气聚则有形。 药物亦为气聚合而成, 而这种 蕴含的内在之气, 是药食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 气味 作为药物的偏性, 其升降浮沉特性与人体内之气升 降出入的运动形式相应。 其治疗疾病的过程是以药 物之气味改善人体气化状态的过程, 从而实现纠正 偏盛偏衰的目的 [24] 。

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就有对香气治病的 论述: “香者, 气之正, 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 , 说明 芳香植物的清正之气, 可以起到匡扶正气、 祛除浊气 的作用 [25] 。 从中药中提取的挥发油气味芳香, 具有行 气活血、 化湿和中、 开窍醒神等功效。 可以利用挥发 油的阴阳偏性, “以偏纠偏” , 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失 调状态, 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而 挥发油大多具有芳香走窜、 疏理气机的作用, 可以辅 助经络系统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抵御外邪等。 挥发 油中的芳香分子通过皮肤吸收进入经络系统后, 依 赖经络的传注输送, 以多种循行方式和路径, 通达 于各个脏腑器官, 传递给机体积极愉悦的能量信息, 调和心智, 从而借助自然之能量平衡身、 心、 灵、 气, 获得健康 [26] 。 脐疗是药物施于脐部, 药之气味随气 入血, 又由经穴传达于内脏, 由血脉运行而布散于全 身, 从而纠正五脏六腑的病理状态。 香敷法和芳香按 摩, 通过体表经络脑穴等途径作用于全身, 从而提高 人体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使人的生理与心理发生变 化, 产生迅速而良好的生理效应, 起到平衡气血、 防 治疾病的作用 [16] 。

针灸、气功及芳香疗法与气的相关性

根据前文所述, 针灸通过针刺得气而调经气, 从 而达到疏通气机、 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通过调身、 调心、 调息等形式影响气的升降出入, 从而起到治病 健身的作用; 芳香疗法是以药物的芳香之气匡扶正 气、 疏理气机, 从而修复脏腑病变, 起到治疗疾病的 作用。 虽然3种疗法的治疗途径不同, 但其最终目的 相同, 都是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人体气的升降出入, 改 善气机失常, 恢复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 本文在黄元 御气机升降图的基础上, 绘制了针灸、 气功及芳香疗 法与人体气机运动的关联示意图, 见图1。

调身、调心、调息

气与针灸疗法的相关性 气的运动及作用

图1 针灸、 气功及芳香疗法与人体气机运动关联示意图

小结

综上所述, 针灸、 气功及芳香疗法均与中医之气有一定的相关性, 并且针灸得气在现代临床中已 有广泛应用, 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如何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评价气, 目前仍无统一 定论。

现代医学对针灸得气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量表评 价及脑功能成像技术。 相较于量表评价, 脑功能成 像技术由于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相对成熟, 评价结 果更加直观可靠, 是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 研究表 明, 在气功疗法中, 气功师发放外气的主要成分是一 种分布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 根据气功师功能强 度不同, 所发之气的太赫兹波强度也不同 [27] , 其机 制可能是通过发放外气影响受功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而达到治病目的 [28] 。 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是香气分 子吸入鼻腔后, 作用于鼻腔上部受体细胞组成的鼻 上皮, 作用至大脑的嗅觉, 促使神经化学物质的释 放, 再由大脑中枢神经发出指令, 去控制和平衡自主 神经系统, 从而产生放松、 镇定、 愉悦或者兴奋的效 果 [29] 。 针刺得气、 气功及芳香疗法在一定范围内均与 脑有一定关系。 并且有中医理论认为, 脑为气海, 统 领一身之气, 主平衡, 平衡则健, 失衡则病。 说明脑在 调节气的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尝试以脑功能评 价中医之气, 进行深入研究。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陈丽华 张建林 管咏梅 郑琴 朱卫丰 章文春 杨明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