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民族医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阳中隐阴 逆向刺激疗法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12-29
巩昌镇:我们再看复式补泻手法。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烧山火,透天凉,还有具有行气和补泻作用的“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穴法”“赤凤迎源法”飞经走气四法,在以C神经模型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中也能得到解释吗?他们与逆向刺激疗法相关吗?如果相关,如何达到这些效果?
 
冷三华:阳中隐阴是在同一穴位先行烧山火,后行透天凉,补泻兼施,先补后泻的复式手法。阴中隐阳是在同一穴位內先行透天凉,后行烧山火,补泻兼施,先泻后补的复式手法。这两种手法都源自《金针赋》,适应症都是疟疾寒热,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杂病,只是寒热虚实偏重不同,是烧山火和透天凉的组合手法。烧山火和透天凉都是用针提供机械刺激,它会激活机械性C神经纤维,后者将机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传入C神经传到脑功能区。当它到达体感皮层时,就产生了得气的感觉。疟疾寒热,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杂病,既有感受冷刺激的C神经敏化,也有感受热刺激的C神经敏化。若机械性C神经纤维和感受冷刺激的C神经纤维在同一个雷马克束,电信号可以从机械性C神经纤维传导到感受冷刺激的C神经纤维,传到后者通向的体感皮层时,就产生了透天凉的针感。同理,当机械性C神经纤维和感受热刺激的C神经纤维在同一个雷马克束,电信号可以从机械性C神经纤维传导到感受热刺激的C神经纤维,传到后者通向的体感皮层时,就产生了烧山火的针感。当感受冷或热刺激的C神经纤维敏化时,从机械性传导到感受冷或热刺激的C神经纤维的电信号更容易产生电冲动,从而能够到达体感皮层,产生透天凉或烧山火的针感。如果没有敏化,不产生电冲动,就不能到达体感皮层,就不能产生透天凉或烧山火的针感。所以,阳中隐阴和阴中隐阳都有适应症,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作出其效果的。
 
“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苍龟探冷冻,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到地,提到天,候针处摇篮,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穴法”、“赤凤迎源法”四法都源自《金针赋》,其手法有摆、摇、退、进、振、钻、剔、提、飞、旋等,在腧穴不同的层次操作,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这些动作,提供的都是机械性刺激,进或退是在腧穴不同的五体层次。就是通过针刺手法,将不同层次的机械性C神经激活,产生电冲动。病所的C神经敏化,如果与针刺部位的C神经在同一个雷马克束,针刺产生的电冲动就可以传到病所的C神经纤维,上传到病所的体感皮层,就产生了 “气至病所” 的针感;上传到病所的脑功能中枢,就通过脑功能中枢产生治疗效应。这四个飞经走气的方法,实际上是通过针刺得气。《难经七十八难》: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按压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经文明确触诊的得气比针刺的得气更好。因为触诊可以控制力量,不引起机体损伤,所以就不会引起C神经敏化。这样,触诊的得气都是因为疾病本身引起的C神经敏化导致的得气。因针刺本身有损伤,可以引起C神经敏化而得气,与疾病本身的C神经敏化产生的得气不同。所以,针刺得气不如触诊得气治疗疾病更有针对性。所以比《金针赋》更好的方法是通过触诊得气,然后进针。逆向刺激疗法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而且,逆向刺激疗法将腧穴分为皮、脉、筋、肉、骨五个层次,根据五体不同的解剖特点,设计五体鉴别触诊,能够将得气精确到皮、脉、筋、肉、骨五个层次中的一个或几个层次。所以,针刺的针对性更强,理解也更加容易。
 
巩昌镇: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母泻子”原则在以C神经模型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中还有所体现吗?这样的经典治疗原则和神经解剖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还有共同语言吗?
 
冷三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母泻子”原则是根据五行学说推导确定的。逆向刺激疗法不采用哲学理念进行推导确定治疗,而是根据临床收集到的证据确定治疗。适合补母泻子的病情,在母子经络的腧穴上可以找到敏化点,即敏化C神经所分布的五体组织,根据其触诊确定补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针对性強,疗效容易重复,容易理解,容易推广。即使同为母子病变,不同性别、年龄、体质、季节、地域等因素,病人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大。按照母子补泻原则确定治疗方案是相同,针对性就不足。即使根据原则确定治疗同一穴位,因穴位是动态的,针灸部位也会有不同。因此,按照母子补泻原则治疗的针对性、疗效的可重复性不如逆向刺激疗法。
 
巩昌镇: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后取、后病前取的“缪刺”“巨刺”原则以C神经模型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中还适用吗?如何解释?
 
冷三华: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实际上是运用纵向经络的远端功能取穴,在逆向刺激疗法中普遍运用。其原理是,在上和在下的C神经通路因为解剖排列的邻近而发生跨突触传导,从而通过刺激下部的腧穴可以激活上部器官组织C神经通路通向的脑功能中枢,产生治疗作用。反之亦然。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称为缪刺,巨刺,在逆向刺激疗法中也运用。其原理是,在左和在右的传入C神经通路到达脊髓后,都从脊髓的两边侧脊髓丘脑束上行。因此,它们在脊髓内可以排列在一起,因为位置邻近而产生跨轴突传导,从而通过刺激左侧的腧穴可以激活右侧器官组织C神经通路通向的脑功能中枢,产生治疗作用。反之亦然。
 
前病后取,后病前取,在逆向刺激疗法中广泛运用。其原理是,在前和在后的腧穴的传入C神经按照脊髓节段进入脊髓,它们在进入脊髓前或进入脊髓后因为位置的邻近发生跨轴突传导,从而通过刺激前面的腧穴可以激活后面器官组织C神经通路通向的脑功能中枢,产生治疗作用。反之亦然。C神经在躯干的横向排列,产生躯干、内脏的前后功能联系,称为横向经络。
 
巩昌镇:经典针灸中的元素概念,风、寒、暑、湿、燥、热、火、痰、瘀、滞,还能通过C神经模型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检验吗?或者说C神经模型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还能吸收这些经典针灸的元素概念吗?
 
冷三华:经典针灸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瘀、滞等内生之邪,都是产生机体损害的致病因素。它们产生病理损害,不同亚型的C神经感受器可以探测到这种损害,并将之转化成电信号,传导到不同的脑功能区。脑功能区根据传入的信息,使不同亚类的C神经敏化,以及不同程度的敏化,从而保护机体,促进机体恢复平衡。以C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检查的是机体对病因的反应,即C神经的敏化,而不是病因本身。C神经的敏化机体损伤病因,三者有内在的联系。通过刺激敏化的C神经,会激活中枢功能区。后者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而产生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不是对因治疗,而是对病理机制的治疗,促进机体恢复平衡。比如,针灸治疗肿瘤产生的疼痛有效,但对引起疼痛的肿瘤可能没有直接治疗效果。因为所有的疾病都会造成机体的损伤,所以理论上运用逆向刺激疗法可以对所有的疾病的病理机制产生一些治疗作用,只是有的情况治疗价值大,有的情况治疗价值小。杜元灏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对461种病症产生治疗作用。之所以针灸能够治疗这么多种病症,就是因为针灸是针对C神经敏化起作用的,而后者是多种疾病对机体产生损伤时普遍的保护机体的机制。
 
综上所述,逆向刺激疗法既可以吸收风、寒、暑、湿、燥、热、火、痰、瘀、滞等病因概念,也能吸收感染、外伤、肿瘤、精神创伤等病因概念,因为它是针对机体损伤引起的C神经敏化治疗的,并不直接针对病因。所以,无论西医的病因还是中医的病因概念都接受。
 
巩昌镇:冷博士,您反复强调逆向刺激疗法疗效确定,立刻见效,具有可重复性。我们知道中医和针灸的一个短板就是可重复性问题。如果解决了疗效重复性问题,疗效确定性问题,这对中医针灸是一个极大的推进,请冷博士谈一谈在这一方面逆向刺激疗法和传统针灸疗法的差别。
 
冷三华:因为哲学概念描述事物的共性,忽略事物的个性,所以以哲学概念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在精确性上先天不足。同一个病人,不同的中医师诊断可以有显著的不同。比如,A诊断为阳虚,B诊断为气虚,C诊断为阴阳两虚。即使都诊断为阳虚,同为阳虚的病人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这就是说,用哲学理念指导疾病诊治实践中,主要把握大方向,在细节上重视不足,造成了诊治的精准性不足。这样,虽然有时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它情况就效果差或无效,重复性不足。逆向刺激疗法根据C神经敏化确定治疗,而C神经敏化是脑中枢对相应的病理损伤发生的反应。因此,C神经敏化与疾病的损伤有内在的联系,这构成了逆向刺激疗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基础。逆向刺激疗法将腧穴分为皮、脉、筋、肉、骨五个层次,每个层次根据相应的解剖特征设计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可以诊断出敏化C神经分布的特定五体层次,在治疗上针对该层次作针对性刺激,这就是五体刺法。逆向刺激疗法根据C神经亚类、C神经敏化程度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对温度性C神经敏化,采用灸法、烧山火或透天凉的方法治疗;对机械性C神经敏化,采用得气针法;对化学性C神经敏化,采用放血疗法;对按压时疼痛剧烈的采用泻法;对疼痛喜按的采用补法,等等。另外,根据A类神经对C神经的调控机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程序。比如拔罐、拉伸,通过刺激A类神经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入,根据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的不同解剖特点确定拔罐、拉伸方法。骨膜不可以拉伸,所以用拔罐的方法效果差,而皮肤、浅筋膜的病变用拔罐好,肌肉、深筋膜有手法拉伸好,等等。这样,做到了从理论到临床诊疗技术内在的一致性、严密性。最后,采用机体对刺激腧穴的反应选择、判断腧穴,进一步确认腧穴的精准性,提高针刺效果的预测性。
 
巩昌镇: 我们已经看到脑中枢在逆向刺激疗法中的核心作用,无论是C神经敏化点的检测还是C神经敏化点的刺激治疗都是通过脑中枢发生作用。在逆向刺激疗法的从诊断到治疗的过程中,脑中枢究竟发生了什么?冷博士可以根据您的研究和整个神经科学的发展再总结一下吗?
 
冷三华: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对脑中枢功能区的关注都远远不够。但近20年神经科学进展让我们认识到脑功能区的重要性,几乎机体所有的功能都在脑功能区的控制之下,包括基本生命活动、内分泌、免疫、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脑主神明”是实实在在的。机体产生疾病时,脑功能区发生相应功能改变。比如下行性疼痛调控中枢导管周围灰质,在慢性头痛、颈痛、肩痛、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发生功能性改变。当用电直接刺激该中枢时,会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C神经有分支到达该中枢。使用逆向刺激疗法时,电流会沿着传入C神经通路到达该中枢,产生镇痛作用。当然,导管周围灰质并不是唯一的疼痛调控中枢。至于这些中枢工作的具体、详细分子机制,是目前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更加了然。
 
巩昌镇:我们已经对C神经为基础的逆向刺激疗法做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并且与经典针灸理论做了反射和对照,在我们转向针灸和理疗有机结合之前,您可否用一个您在临床上的具体例子把逆向刺激疗法演示解释一下?
 
冷三华:一中年男性颈痛放射到左侧肩部、手臂及上背部4 d,患者头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都加重症状。近4 d因上述症状不能上班、严重影响睡眠,坐位、刷牙等活动加重症状。在急诊MRI显示“C4/5,C5/6椎间盘突出”。使用镇痛药后,仍然剧烈疼痛。体检:颈部前屈正常范围30%,后伸20%,左旋40%,右旋60%,左侧弯30%,右侧弯50%,头部各个方向活动时都诉疼痛加重,疼痛反射到左侧肩、背及手臂。
 
1
前中斜角肌的诊治:
触诊:前、中斜角肌压痛、紧张,按压时左手臂放射性疼痛;左侧颈椎C3-7横突压痛,以C5横突压痛最重。
 
思路:左侧前、中斜角肌局部敏化点,为足阳明经脉气所发,在左侧足陷谷穴发现高度敏化点。同时按压陷谷穴敏化点和左侧前、中斜角肌敏化点时,左侧前、中斜角肌压痛立即减轻,故足陷谷穴敏化点为远端治疗腧穴,为本腧。
 
治疗:患者仰卧,将头的体位调整为左侧弯略右旋,这样前、中斜角肌处于被动缩短的体位,A-β神经处于沉寂状态。疼痛拒按属实,采用泻法。先针刺远端针刺陷谷穴,然后针刺前中斜角肌压痛最剧烈的部位,快进快出。
 
2
提肩胛肌诊治:
触诊:患者俯卧,在左肩胛骨内旋、上提(该体位提肩胛肌被动缩短,A-β神经处于沉寂状态)的情况下,在肩胛骨內上角(提肩胛肌止点)发现高度敏化点。
 
思路:肩胛骨內上角敏化点可能为手太阳、少阳、阳明脉气所发。本例在左侧后溪穴找到高度敏化点,同时按压两者,肩胛骨內上角敏化点压痛迅速减轻。说明是手太阳经病变。后溪穴敏化点为本腧。
 
治疗:患者俯卧,先针刺后溪敏化点,然后在左肩胛骨内旋、上提的情况下针刺肩胛內上角敏化点,快进快出。
 
3
上斜方肌的诊治:
触诊:做肩胛内收上抬的体位下触诊上斜方肌,找到条索状痛性激痛点。
 
思路:上斜方肌(肩井)为手、足少阳,足阳明和阳维脉交会穴。本例在在左侧足临泣穴法附近触诊到敏化点。
 
治疗:先针刺左侧足临泣穴法附近敏化点,后在做肩胛内收上抬的体位下,用左手固定激痛点,右手持针刺入激痛点,即刻产生肌跳,立即拔针。
 
4
拉伸:
坐位,分别牵拉左侧前、中斜角肌,提肩胛肌,斜方肌30秒。治疗完毕,患者头部活动恢复到正常的90%~100%,疼痛基本消失。
 
巩昌镇:冷博士,我们最后部分转向理疗和针灸的结合,您试图建立的理疗针灸学。请您先介绍一下理疗的概念、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特别是可以与针灸相结合的部分好吗?
 
冷三华:从脑中枢与它调控的周围组织的关系来认识,可以看到针灸和理疗内在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可以发展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即针灸理疗学。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热敷、冰敷、超声、激光、拉伸、被动关节松动手法、运动关节手法、运动关节手法、各种运动,等等,就是通过周围组织器官、传入神经、脑中枢、传出神经之间信号的产生、转化、传入、整合、传出过程,达到保持机体平衡,恢复健康的过程。从统一的角度审视、整合零散在针灸、理疗中的知识、技术,产生新理论和方法,无疑会推动医学的发展。
 
巩昌镇:我向来注意和强调在学科的边沿地带和学科的交叉地带最容易出成果,最容易出现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您认为针灸和理疗的交叉地带也会服从这一规律吗?
 
冷三华:的确如此,学科融合容易出成果。就诺贝尔奖统计,百年诺贝尔奖41.02%产生于交叉学科,特别是近25年,95项自然科学奖中,45项出于交叉学科,占47.4%。交叉学科产生新知识、新成果所占比例增加的趋势明显。将针灸与理疗融合,无疑顺应了学科融合的趋势。我会期待这一领域产生重大成果。
 
巩昌镇:我们在讨论针灸理疗学时,您曾经说过针灸与手法结合可以协同止痛,这里的手法是理疗手法还是推拿手法,如果是理疗手法,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举例说明吗?
 
冷三华:理疗手法与针灸可以协同止痛。比如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灸可以通过激活C神经通路,进而激活疼痛中枢,而起到止痛作用。理疗的拉伸手法,可以激活A-β神经,通过疼痛的阀门机制在脊髓后角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入。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增加止痛的效果。另外,对于核心肌肉力量或耐力不足引起的腰痛,单纯的针灸虽能止痛,但是长期疗效欠佳,因为针灸对核心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增加效果不佳,理疗的核心肌肉运动,却是增加核心肌肉的最佳方法。两者结合,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更好。对关节微错位引起的疼痛,针灸加上关节松动术、贴扎技术,疗效会显著增加。
 
巩昌镇:理疗手法和针灸结合如何提高关节活动度呢?如何证明两者结合比两者单独会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呢?您有具体实例吗?
 
冷三华:这样的具体例子太多了。比如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人,上下楼膝关节疼痛,作针灸后疼痛减轻,但上下楼时仍有疼痛。根据疼痛来源于髌骨、胫骨、近端胫腓与关节的不同,采用对应的运动关节松动术,贴扎后,患者上下楼疼痛立即消失。一些有激痛点引起上下楼疼痛的病人,采用理疗十几次无效,采用激痛点针法,疼痛立即缓解。临床上,我遇到很多针灸治疗无效的病人,用理疗马上见效;也遇到很多理疗无效的病人用针灸马上见效。但是,需要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才能证明针灸与理疗结合,比单纯的理疗或针灸效果好。我期待这样的研究。
 
巩昌镇:为什么说针灸和运动疗法结合会提高长期止痛的疗效,难道针灸的不同方法做不到吗?或者理疗达不到长期的止痛效果吗?
 
冷三华:前面已经提及,针灸是针对病理机制起作用的,如果病因不除,疼痛还会复发。核心肌肉弱引起的疼痛,必须提高核心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才能防止疼痛复发。而针灸对核心肌力和耐力的提高疗效有限,所以单纯针灸是作不到的。理疗通过运动提高核心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但需要时间。一般至少两月以上,才能使肌力明显提高。如果病人有疼痛,会妨碍运动疗法的执行,最终运动疗法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当针灸与理疗结合,近期和远期疗效都可提高。
 
巩昌镇:提高和改善机体的功能都是针灸和理疗的目标。他们两者如何互补才能达到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创造出1+1>2的效果。针灸和理疗如何糅合在一起产生新疗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冷三华:对某一病症要创造1+1>2的效果,针灸和理疗必须针对这一病症机理两个不同的方面,且这两方面中的一个会对另一个产生积极的影响。上面讲的核心肌肉引起腰痛就是一例。疼痛影响病人正常活动,导致核心肌肉萎缩,后者又加重疼痛。针灸止痛有利于患有进行核心肌肉运动,后者又促进疼痛的缓解。
 
巩昌镇:针灸和理疗结合在一起,在诊断上会产生哪些优势呢?针灸和理疗结合能产生新的诊断方法吗?
 
冷三华:传统针灸主要使用四诊收集资料,用辨证方法进行诊断。理疗也用四诊方法收集资料,但是理疗根据解剖发展出很多检查(test),通过临床研究确定这些检查的可靠性、特异性,在临床上非常适用。针灸与理疗结合,可能发展出基于经络远端联系与解剖结合的诊断方法。比如,逆向刺激疗法通过立即减轻局部敏化点,或患者主诉,来筛选远端腧穴,就运用了经络的知识。通过五体鉴别触诊,就运用了理疗解剖的知识。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逆向刺激疗法的诊断方法。
 
巩昌镇: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是衡量医生服务的一项指标。针灸和理疗的结合所产生的针灸理疗学在这一方面会产生优势吗?
 
冷三华:是的,针灸和理疗的结合能提高疗效,提高疗效的重复性,缩短见效时间。比如,逆向刺激疗法治疗痛症,3~10 s就可以见效。没有任何药物能如此快地见效,因为药物从吸收到升至有效血药浓度,3-10 s是远远不够的。每次都能体会到治疗效果,无疑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提高医者的自信心。
 
巩昌镇:您多次讲到《黄帝内经》中先贤们发展了很多人体疾病治疗的方法,但是后世没有读懂,反而理疗探明了许多,您可以解说一下这一点吗?或者说《黄帝内经》包含了许多现代理疗的原理和方法吗?
 
冷三华:《黄帝内经》的确有很多后世没有读懂或者有误解的治疗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针灸治疗的体位问题。内经中合穴需要在肘膝屈曲或伸直的体位下取穴,但这一重要的经验事实难以用阴阳五行的理论进行解释,没有引起后人足够的重视。直到2000多年之后,理疗也发现这一事实,并将之总结成《损伤——抗损伤疗法》一书,广泛用于痛症的治疗。我在使用这一疗法几年之后,回头看内经时,才知道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这一事实了,最早发现的人肯定是我们的祖先。毫无疑问,体位作为治疗的一个原则,是可以容纳在理疗体系的,并且可以用疼痛的阀门机制进行解释。这也说明了针灸和理疗内在的一致性:一些符合针灸治疗的原则,同时也符合理疗的原则。针灸治疗疾病,本身就是通过机械性刺激(针刺)或温度性刺激(艾灸)等物理性刺激来治疗疾病。用物理刺激治病本身就是理疗的特点。同样,很多理疗的治疗,比如电疗、激光、超声、温敷、冷敷、运动,也可以整合到针灸医学中。其中,电疗、激光、超声穴位刺激,电针、温针、动针针法,等等。
 
总之,《黄帝内经》本身有可能发展出一门理疗学科,只是错失历史时机罢了。如今,理疗与针灸的融合,必将成为历史趋势。
 
作者:冷三华,巩昌镇
改编自:箕裘相继  后出转精——关于逆向刺激疗法和针灸理疗学的对话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