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民族医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针灸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医学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11-12
[作者简介]  袁炳胜,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并拜当代针灸名家杨介宾为师。近年师承著名中西医结合及医学史专家马伯英。在中国中医执业16年,英国执业近10年;在《中国针灸》《新中医》《英国中医》及国际中医学术会议等发表论文50篇左右。现为英国中医师学会学术部理事、欧洲经方中医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师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本文从针灸临床和学术角度探讨了4个方面的问题:(1)针灸现代传播中关于针灸的起源和现代新针刺方法与传统针刺关系的问题;(2)干针在认识上的误区问题;(3)近年国际针灸科研中出现的“假针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错误问题;(4)指出针灸是有效治疗疾病的临床学科,并比较现代科研对于现代医药和针灸的意义。提出:与现代医药学不同,作为一种有着数千年临床有效应用历史的自然生态医学,针灸并不产生于现代科学,也不依赖现代科研而存在;因而反对以部分片面的、研究方法存在明显错误与瑕疵的针灸科研结论作为否定和取消针灸临床应用的借口。
 
1针灸起源于中国,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针灸起源于古代中国,至少有4000年的临床应用的历史。近年随着针灸走向世界,成为显学,便出现了所谓针灸可能起源于印度、南美、中东或者阿尔卑斯山等等新奇的“学说”,但是,所有这些说法,实际上除了个别学者在个别连疑似性都显得有些牵强附会的缺乏任何旁证的个别“证据”的基础上想当然地提出这些所谓假说以外,几乎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因为“孤证不立”,缺乏确切事实支持的观点,在学术上也必然是死路一条。而针灸产生于中国古代的考古学发现则十分丰富,更不说从古至今以来的临床和文献的传承。
针灸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临床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医药学一样,针灸学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医学的特点[1],有超过4000年从未间断临床实践的历史,在临床领域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际上,针灸医学的发展,也为中医学整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临床疗效显著,很早传播到古朝鲜、古日本,东南亚,从1970年代开始,针灸在整个世界广泛流行开来。
 
2针灸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医学
针灸是一门容易掌握,但是却很难精通、临床实践技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说它是一门学科,是因为针灸不仅仅是一门临床技术,还有着中医针灸独特的理论。严格地说,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尤其是各科疑难杂病的针灸治疗,通常需要在中医独特的临床四诊和辨病辨证诊断思想的指导下,选用经络腧穴,实施或补或泻或刺或灸等不同治疗目的的治疗,才能够充分发挥针灸治疗的最佳疗效。比如阐述中医脏腑经络等生理病机基本理论和临床规律的《黄帝内经》[2-3],其所论述治法就主要以针灸为主,非常重视辨别经络脏腑的虚实寒热阴阳等不同的证候,尤其重视脉诊在针灸临床辨别证候中的重要作用,据此,王叔和在《脉经》中明确提出“针灸必先诊脉”[4]。
 
3现代新针刺技术和传统针灸学
现代新针刺疗法也属于针灸的范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在医学上的使用,产生了现代医学。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环境条件及其影响下,针灸医学产生了一些诸如眼针疗法、耳针疗法、腹针疗法、腕踝针疗法、颊针疗法,全息针灸疗法、董氏奇穴针灸、平衡针灸疗法、以及近年在现代医学解剖学理论方法影响下产生的干针等新的临床针刺方法和技术。所有这些针刺技术和方法,或者因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而产生,或不能脱离针刺的最基本操作技术方法、而且最终仍然在体表部位使用针刺,实际上通过影响和作用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二经筋、十五络脉、及表浅的浮络、微细的孙络[2]等构成的机体经络系统(人体物质、信息、及能量的传输系统,是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基础)的调节作用产生疗效。所以上述治法,仍然属于针灸疗法的范畴。这些新的针刺方法技术,丰富了针灸医学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确有疗效、经得起临床和时间检验的新的针灸方法,有机会被视为传统针灸的新的部分。但是不可否认,传统针灸学,代表了针灸医学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和理念,是针灸医学最具代表性的主体,应该在针灸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得到足够重视。
其实,针灸疗法,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2000余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包括毫针刺法、体表腧穴按摩、脉络刺血、火针刺法等九针及相应的针法为代表的针灸治疗方法体系。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包括眼针、董氏奇穴、腕踝针、腹针、脐针、颊针、小针刀治疗等现代针灸疗法,各有其临床用途。有时,此种针刺治法效果不佳,可能另一种治法效果则很好,有些时候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因此某一种针刺方法或者某几个腧穴治疗某病无效,只能说明该种针刺方法不适用于该种疾病,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别的针灸方法治疗该病的疗效。
◆  ◆  ◆  ◆  ◆  
 
经络与腧穴在临床的关系和作用
腧穴是针刺临床最常用的治疗点。但是针灸临床,并不局限于针灸传统和经典的361个腧穴,经络的作用更加不能忽视。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指出“医者不明经络,如人夜行无烛”,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也说:“医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首先是疾病的诊断,而辨病辨证是临床治疗的前提。《针灸大成》注解《标幽赋》,就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强调在临床治疗上,经络比腧穴更加重要[5]。
◆  ◆  ◆  ◆  ◆  
 
“假针”“干针”等非穴点针刺疗法都是针灸
——非穴针刺的渊源和历史沿革
经络系统不只是十四经脉,还包括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等,实际上涵盖了相当于机体的皮肤、肌肉及腱膜、神经和血管、淋巴循环等遍布于全身内外上下具有调节功能的系统。十四经腧穴是针刺治疗最重要的施术作用位点,但却不是唯一的。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常常采用非穴的疼痛敏感点或者体表反应异常的点作为刺、灸处。如《素问·骨空论》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素问·刺腰痛论》说:“循之累累然乃刺之”[1];《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而《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2],提出以痛为腧的概念,是阿是穴的雏形。1300年前,孙思邈在《千金方》记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云阿是穴也。”明确指出阿是穴,是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位置;既病之后或可通过检查发现、病愈后可以自行消失,可以用作临时治疗的针刺痛点(常常可能不是传统的经穴),并特别指出,获效方法不局限于针刺,“灸、刺皆验”[6]。至今,前述这些方法,仍然常常被用于一些诸如头身腰腿疼痛为主的疾病的治疗。可见,体表非穴疗法、体表非针刺方法,都既不是“假针刺”、也不是独立于针灸之外的所谓“干针”,都是传统的中国针灸;在传统中国针灸里,针灸并提。可见,非针刺方法和针刺方法,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地位,以所谓“非针刺”或者“非穴位”体表治疗来作为针灸治疗疗效对照的研究方法,显然是对什么是中国针灸的无知,这样的研究方法犯了最基础的错误,其结论当然也是错误的。
◆  ◆  ◆  ◆  ◆  
 
认识针灸的范畴:广义的针灸  
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经络的作用,激发经络的功能达到临床治疗疾病、缓减痛苦临床治疗方法。数千年来,针刺(Zhen鍼)就与艾灸(Jiu灸)并称为针灸(ZhenJiu鍼灸),针刺和艾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以不同手段作用于相同位点达到相同或不同治疗效果的方法,类似的治疗方法还包括指压按摩、拔罐治疗、刮痧疗法、穴位敷贴等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穴位脉冲电刺激疗法等各种腧穴物理疗法等,实际上都可以视为广义的针灸疗法。
◆  ◆  ◆  ◆  ◆  
 
没有真正的“假针”
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假针”,南安普顿大学的Dr.George Lewith经数十年专门研究尝试建立一个针灸研究控制组失败,这便能证实。以无论或深或浅的针刺方法(或者指压、拔罐、刮痧、体表电脉冲或者其他刺激等等),刺激任何穴或非穴的点或者部位,都有可能因为刺激到皮部、经筋或者经别等不同形式的经络从而激发经络调节作用和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促进自我康复的目的。所有这些以针刺或类针为主要形式的施术方法,事实上都是针灸。
传统中医针灸临床取穴,并不限于具有腧穴名的十四经穴。十四经361穴以外很多部位都有能有效治疗一些疾病的有效经验奇穴(如手背部治疗腰痛的腰痛点)、还有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如治疗腰痛可以选取腰部的压痛点)等。经外奇穴虽非十四经主要经脉通路上的主穴,阿是穴甚至没有固定的部位,但是仍然是经络系统中重要的气血传输、气机出入升降(即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转化与交换)的重要节点部位,或者在特定疾病病机状态下机体阴阳气血变化在经络特定部位的反应点。
 
4针灸是能够有效治疗疾病的医学科学
早在2000多年前,以《黄帝内经》的编撰成书为标志,中医就走上了科学的道路。通过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针灸疗法有着极为广泛而丰富的临床实践内容,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性、整体性且可以有效验证于临床的独特理论体系,是成熟的具有自然生态医学特点的科学学科。
几千年来,针灸治疗的病种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运动创伤、颈肩腰腿疼痛等骨关节肌肉的疼痛疾病,还包括咳嗽、哮喘,心肺功能障碍、胃肠病、皮肤疾病、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症、肝胆症、尿路症、疮疡肿毒等等疾病或症状。不仅仅可以有效治疗一些久经其他药物或物理治疗无效的病症,而且可能在一些急性病症的治疗中发挥出即时性的疗效作用,甚至长期被兽医应用于动物类似疾病的治疗,显然,这些是难以用“安慰剂效应”来进行片面而牵强解释的。
针灸临床疗效,是中医针灸生存和传承数千年的基础,也被很多大型权威临床观察所证实。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国针灸医师成功应用针刺进行手术麻醉,经随尼克松访华的记者的报道,中国针灸广为世界所知,掀起了针灸走向世界的热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观察,于1979年首次推荐43种建议针灸治疗的病种;2002年发布的《针灸临床研究报告的回顾与分析》的第3部分,则在更多证据资料的基础之上扩大到77种病症。德国也在2007年《内科医学》发表了大规模的针灸临床疗效观察(GAREC)报告,肯定了针灸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
 
5针灸拥有独立的学术和临床体系
与借助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研究而发展起来、高度依赖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医学完全不一样,针灸医学本身就是在数千年临床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安全和有效治疗疾病的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一种有着数千年临床有效应用历史的、高度成熟的全自然生态医学,针灸既不产生于现代科学,也不依赖现代科研而存在,不应该以无视针灸医学学科规律、方法学特点、发展历史与临床现状的错误和片面的、研究方法上存在严重错误与缺陷的“假针刺”对照科研方法来进行针灸科研,错误的方法必然导致错谬的结论。
 
6结    论
历史发展到今天,针灸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或地区,被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并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渐实现本土化,发源于中国的针灸,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医学财富,我们中医、针灸界、医学、科学界,应该共同尊重其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成就,不应该不顾针灸临床疗效的现实,以今人的傲慢和对传统的偏见先入为主地否定针灸;在针灸的科研方法上也要避免偏离中医针灸本身的学术和临床规律,并反对以部分片面的、研究方法存在明显错误与瑕疵的针灸科研结论作为否定和取消针灸临床应用的借口。
参考文献
[1]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
[3] 灵枢经[M].田代华,刘更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王叔和.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 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6] 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7] WHO. 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8] Michael Haake, Hans-Helge Müller, Carmen Schade-Brittinger, et al. German Acupuncture Trials (Gerac)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randomized, multicenter, blinded, parallel-group trial with 3 groups[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7,167(17):1892-1898.
[9] 世界卫生组织:针灸临床研究指南(1996)
Tag标签: 针灸(82)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