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民族医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梳理中药的临床使用 发展中药农业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3-10
重视临床准入 不限制中药使用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说,要建立中药疗效评价体系。最近辅助用药或者重点监控用药是医药行业非常关注的事情,有些区域中药注射剂被“一网打尽”,这里面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对于中药产品疗效的确认问题。希望建立中医药疗效标准的评价体系。
 
赵超建议坚持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大健康方针。他说,现在有一个“去中医”和“去中药“的状态,很多医院的目录重点监控包括用药的数量,有些三甲医院限定中药产品不能超过多少种。大医院如果“去中医中药化”,对小医院有很大的影响。“小医院向大医院学习,如果中药在大医院缺失,那么师傅不指导,徒弟如何使用?”赵超提出,中西医结合,各级医院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中药份额,加强中药科室和门诊甚至中医药病房的建设。大医院要充分实现中西医结合,而且必须要有政策保证,才能使中医药的发展得到保证。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说,应该看到中医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个层面,但是中医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招标时,医院不进中药,不用中药,设置的门槛变成限制中药的方法。他建议不要限制中成药和中药在医院的使用比例,让疗效主导医生的处方权而不是行政命令。“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有市场,好比树的生长要有土壤,吸收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提出要重视中药临床准入问题。他说,最近几年地方医保和医院招标中把一部分中药列为辅助用药,或者一些医院明确提出来新的中药品种不再进入。这种政策是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违背了国家的有关政策。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解决有关地方对中药的歧视性市场准入问题。
 
发展中药材种植 推动扶贫
 
胡季强认为,要创新涉农企业“产业链扶贫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战。应该鼓励中药企业的产业化向上游延伸,加大支持中药产业到扶贫地区进行产业化种植。他说,工信部和农业部门对中药材的生产非常支持,“十三五”期间要完成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必须要解决农村脱贫问题,中药农业中药产业是解决脱贫问题好路径。
 
康恩贝在浙江中西部、云南、江西、青海等地发展药材种植基地。通过药企在农村进行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中药材,既可以确保向药厂提供优质、绿色、无污染原料,又可以招用当地农民就业,使村民不离乡不离土打工获取较稳定收入,加上按年支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几年后,种植基地周边的农民纷纷脱贫致富。
 
近3年,康恩贝充分利用丘陵、坡地、低产地,累计流转、租用近20万亩地,投入近15亿元,用于整地、建水利设施、购置农机、培育种苗、耕种管理及产地加工厂建设等,种植了“浙八味”、银杏叶用林等30多种药材。参与基地合作的周边近2万户生活困难农民,每年每户可以增加收入1~5万元不等。
 
产业链扶贫是一个很好的脱贫模式。胡季强建议:制定产业链扶贫专项计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制订专门鼓励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以产业链延伸方式,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
 
耿福能提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好医生药业集团从1995年开始在国家级贫困县布拖县进行中药材附子种植项目,布拖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平均海报2400米,当地老百姓以种植土豆、燕麦、荞子为主,经济条件差。企业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对当地的彝族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种源、保底价收购等措施切实确保种植户利益,以公司+农户+联盟的形式带动了以布拖县火烈村、普洛村附子核心种植区为主的近1万户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附子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000元/年,同时企业也投资建设了国家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形成完整的附子产业链运作,保证附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火灯村在种植附子之后,原来特困户总计20多户,现在只有6户算特困户。像布拖这样的高海拔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但地理、气候和天然的环境,却很适合种植中药材附子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药材,发展中药材产业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政府引导、平台搭建,企业参与实施产业项目推进,即发展了民族医药产业,高海拔地区、贫困地区也找到了一条正确的产业致富路。
 
他建议:精准扶贫要精确帮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推进政府平台+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效力。(黄心)


日前,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中心,针对药农解决在生产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选派省内专家,深入河北安国、巨鹿两地市,对药农展开了实用技术培训。(中国中医药报2月19日)
 
随着振兴中医药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来,各地种植采收中药材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了解,不少药农从未经过培训,滥种植、盲目种植、乱扩大种植,缺乏标准化种植技术,加上不会选购中药材优良品种,导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下降,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不少人一心为了早赚钱、抢赚钱、多赚钱,违反中药材生长周期、生长规律,早采、乱采、滥挖,导致中药材疗效降低。
 
针对此种情况,如今,河北对药农开展中药种植技术培训,由业内专家、教授就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的发展趋势与机械应用等进行专题讲座、解答与互动,深受药农们的青睐与欢迎。
 
笔者建议,“十三五”期间,各地都要像河北那样,加大中药材种植培训力度,并让其常态化。每年聘请相关医药院校、农林院校专家、教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每一个中药材种植区现场办班,“一对一、面对面”地开展培训,就选种、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中的不足及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突出针对性、实战型、操作性、实用性。
 
另外,各地要为各辖区配备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推广员,规定其职责、任务及连带责任。凡中药材种植人员每年必须经过专业的种植采收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否则其种采的中药材不得对外出售,并且要视情况对其处罚。
 
只有严格种养和采集方法,才能保证中药材的天然属性和生长规律,才能确保中药材安全与药效。(作者严国进单位为江苏省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中医药产业由传统特色产业向朝阳支柱产业升级发展。而进一步的法制保障、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改革仍为业界所广泛关注,“两会”期间,业内代表委员期待着打破固有利益结构的束缚,放开加速发展的步伐。
 
调结构,就要对中药产业发展秉持战略思维,明确产业定位,调整利益格局,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形成“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闫希军如是强调。
 
以国家战略思维和布局——
 
调整产业政策,完善生产管理
 
中医药产业背靠卫生、科技、经济、文化和生态“五大资源”优势,纵贯一、二、三产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深化医改、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更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近期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批示和发表讲话,中医药发展逐渐形成为国家战略,而中医药立法进程则不断凝聚起广泛共识,关系中药产业发展的扶持保护发展政策正在得到巩固加强。立法将进一步明确中医药事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体责任。今年2月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则为中药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路线图,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一系列结构变革提供了指针。
 
闫希军表示,中药产业发展之“重”,不仅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保障,而且可拉动一系列产业,包括农业、加工、流通、信息服务以及文化旅游业,对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将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更好发挥“保基本”作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提升产品质量,使中药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
 
在中药产业链中,中药制药特别是中药新药创制居于“龙头”地位,引领着产业现代化发展。但是,近年来专利中药新药审批遭遇瓶颈,审批数量连年下降至个位数,占比尚不足10%。长此以往,中药创新不可避免受到抑制,产业发展后劲丧失。
 
而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正加快中药包括复方中药的审批进度。天士力集团通过关键技术研发的一种创新剂型微滴丸胶囊剂,已通过美国FDA新药审批,但在国内却未能证据互认,实现同步审批。
 
唯一对策,就是加大对中药新药的审批支持,加快审批进度,并吸纳发达国家经验,让更多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尤其是国家级重大新药研制品种尽快进入医保目录,尽快发挥其成果价值。闫希军认为,还应实施药品专利保护期延长制度,进一步鼓励中药创新。
 
在推进中药“国际化”进程中,过去只注重中药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提升和监督管理,失之于忽视中药制药配套产业的发展。低质低价的辅料、包材、装备拉低了整个中药制药水平,致使国际化领军企业不得不延伸扩展产业链条。对此,闫希军建议,中药产业链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协调联动,形成有效机制体系,加强中药制药及配套行业产业链管理,促进国产药用辅料、包材、装备、软件、仪表、工艺溶剂、标准物质等逐步达到国际化技术规范与标准,并推动国际互认,切实提升中药国际化的整体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医药工业产值中,中药工业占比多年徘徊在25%~26%,仍有很大成长空间。需要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共同努力,通过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相关标准,培植和发挥中药疗效优势,逐步替代化学药以及副作用大、疗效不显著的品种,实现占据“半壁江山”的中长期产业发展目标。
 
构建资源分配新机制——
 
调整医疗政策 鼓励中药应用
 
深化医改,攻坚难点在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特别是城市大医院在医疗卫生保障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在卫生资源分配格局中享有绝对优势。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资源浪费严重,过度医疗现象多在;药占比居高不下,进口药合资药风光无限,中药品种临床使用却面临窘境,甚至被列为辅助药物,在医保控费中首当其冲。
 
但是,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逐步为以健康为中心所取代,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而中医药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中具有独特优势。闫希军表示,现代医学解决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并非全部,中医药在应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疗效确切,在重大疾病防治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在医疗保障紧张的情况下,作为我国独特医疗资源的中医药可有效缓解医疗需求保障带来的压力。
 
改变旧结构,确立新格局,需要行政主导、政策引导。要通过“分层、分职、分责” ,构建有效机制,分流患者、分类服务。加强基层社区医疗保障,满足一般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开展大力社区康复和家庭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服务产业链和服务链。
 
政府部门要着力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合理划分公共资源,分配到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各个板块,开展重大疾病筛查、早期治疗以及康复管理。并转变角色,通过购买服务,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促进医疗保障多元化。致力于形成一个有秩序的、以民生为重点的、多方参与、政府协调的市场化结构,保障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卫生保障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通过加快创新中药审批,调整医保目录,推进医养结合,保护中药合理利润等,使优质高效的中药产品广泛应用。
 
要加快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调整,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可更好发挥“保基本”作用。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做到及时性、常态化,可改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中药品种长时间不能进入医保目录的局面。
 
要发展康复护理和居家健康服务体系,在医养结合中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将老龄康复护理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将部分公立医院改建为以老年病诊疗和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医院,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院,开展针对老龄人群的居家入户健康服务,以医保杠杆鼓励中医药技术和药品的使用。
 
要保障人民群众用上“简便验廉”的中药。在治理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的同时,保证中药企业的合理利润,为新药研发、产业升级、拉动就业、经济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目前盛行的“二次议价”容易产生药品虚报定价,造成药品价格体系混乱。应实行省级招标统一采购,由政府投入弥补医院执行药品零差率后的资金不足,坚持“保基本、建机制、促节约”的原则,避免优质高效中药产品被逐出市场。
 
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
 
调整监管政策 确保中药品质
 
最近国家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中药产品上游质量控制全部下放给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支持全产业链、具有公信力的质量追溯体系来统一监督中药产品各环节产品质量。闫希军认为,中药产业链与质量可追溯体系的结合,是构建中药产品信誉度、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重在解决好四方面问题:一是通过DNA技术识别真伪,二是测定农残和重金属保证安全,三是划分优劣、评价等级,四是测定有效成分含量高低。这对于治理中药材乱象意义重大。
 
目前,天士力集团投资的安国数字中药都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得到了河北省及保定市、安国市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项目,进行了全程管理,源头可追、过程可究、质量可查,同时还上线了“数字本草”,开展了第三方检验,布局了物流体系、服务管理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线下营销体系。立足这一平台,天力士集团与全国各地药农联动整合,建立种植合作社,促进中药材种植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中药材生产过程可查,质量责任可追溯,为中药材的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等实现便捷快速提供了保障。立足于此,天士力集团为海外中医诊所构建供应“直通车”,可直接将优质药材配送到中医诊所,在千亿元级海外中药材市场“扬帆远航”。
 
商务部于2009年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当时主要侧重于流通信息追溯,且中间缺少第三方的质量检验控制。相对中药行业对质量追溯信息的要求,流通追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以推进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与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完善药品追溯体系”,鉴于中药产品产业链条长、业态复杂的特点,建立完善的中药产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更为迫切。
 
闫希军说,“万事开头难”,在可追溯体系建设进程中,除了号召中药行业主动参与,相关部门的政策推动必不可少。
 
例如,指定主责部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中药产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大批量、重点中药产品在追溯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把关;把中药产品是否实现全程质量追溯纳入中药优质优价评审标准;对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及地方医保目录中的中药产品实现从种植、仓储、加工到成品包括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推动大型中医药销售集团、中医药销售连锁企业、各级中医院以及各级医院的中医药采购部门,优先采购可全程质量追溯的中药产品。(任壮)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