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民族医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筋膜理论能代替经络学说吗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2-02
•经络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有自身的逻辑。气血的运行很难只用力来解释,也与现代针灸医学出现的用神经介质解释截然不同。
 
•以神经-体液为基础的现代针灸医学并没有代替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经典针灸医学。现代针灸医学的实践者们也需要用神经-体液网络和经络学说的混合模式来解释针灸的临床实践。同样以筋膜纤维网状结构为基础的针灸医学也不能替代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经典针灸医学。
 
新年伊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关玲医生于2016年1月7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署名文章《从结构整合看中医疗法的道与术》(以下简称为《从》文)。《从》文认为,“经络学说其实并非针灸学所必需的理论”,“中医描述的‘气帅血行’指的就是力”,“中医针灸中很多有效方法是经验的积累,在原理上并没有说得十分明确,而从纤维力网、结构整合方面,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针灸医生只有走出针灸圈,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发现和发展出新的疗法”。读完《从》文,很容易让别人解读为经络学说不合针灸,“力”成了针灸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几千年来的针灸没有讲出自己的工作原理,针灸医生应该另寻门路。《从》文的探索精神值得称赞,但是《从》文中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经典针灸医学模式已经指导针灸临床几千年和以神经-内分泌-免疫为基础的现代针灸医学模式也被医学针灸使用了几十年。这是针灸医学比较公认的两种理论模式。前者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里,后者则是从现代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神经科学等科学分支实验出来的。《从》文在传统的经络学说和现代的神经-体液理论之外,提出了以筋膜纤维网状结构为基础的理论模式来解释针灸的作用。我不否定,甚至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理论出来解释针灸医学。读完《从》文,我们不禁要问:经典的经络学说没有作用了吗?筋膜理论能代替传统的经络学说吗?
 
身体的一个系统要想成为解释针灸作用和机理的理论基础,需要具备五个条件:第一是必须找到一个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第二是这个网络系统有通路对针刺有传导作用;第三是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有传导的载体;第四是这个网络系统有生理功能也有病理反应;第五是针灸对这个网络系统的刺激和传导经过反复实践有确凿的治病防病作用。下面我们以此为标准来考察以下三个不同的理论系统。
 
经络理论是经典针灸医学的核心
 
从古代针灸经典著作到现代针灸教科书,经络学说是针灸医学的核心。在这个核心里,构成经络学说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是针灸医学的理论基础。 经络这个网络系统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刺激、传导信息;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学说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脏腑,外络于支节。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经络在人体中的广泛联系使这些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气血是周流于经络系统里的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通过经络输布周身,温养濡润脏腑组织器官。在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刺激就会沿着经络传到人体相关脏腑或者体表相关部位。经络系统有相应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针刺中的“得气”就是针灸的刺激引起的经络感应、传导功能。当人体的某一脏器或者某一组织功能异常时,针刺治疗可以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功能异常的脏器恢复正常。
 
正是在这一经典理论的指导下,针灸治疗的《标幽赋》《百症赋》《肘后歌》《玉龙歌》及五腧穴、俞募穴、原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被应用到了各种痛症、妇科病、内科病、儿科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癌症等相关疾病。循经取穴,同名经取穴,补母泻子取穴,表里经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是经过多少代人反复实践的一套选穴配穴体系。这些针灸歌诀并不是简单的儿歌,它们是几千年来用经验铸造出来的经典针灸医学的针典。
 
经络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有自身的逻辑。气血的运行很难只用力来解释,也与现代针灸医学出现的用神经介质解释截然不同。在经典针灸理论指导下,使用经典的针灸刺法,仍然可以处理大量的临床疾病。正是对经络的全面把握,对穴位的创造性使用, 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对针刺技术的娴熟运用过去创造出了,现在仍然创造着一批一批的针灸医生。我们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一部分,它适用于大到星系之间,小到苹果落地的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牛顿力学一点也没有回答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放弃牛顿物理学了吗,没有。它的价值仍在。经典针灸医学对针灸的作用原理有完全清楚的解释,这种解释只是建立在经典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并不是用现代医学科学的语言罢了。经络学说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正是它的独特思维和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一个医学体系。用现代医学科学的语言来对针灸做出某些解释,正是下面要讨论的以神经-内分泌-免疫为基础的现代针灸医学所做的工作。
 
神经-内分泌-免疫是现代针灸医学的基础
 
如果说经典针灸的经络学说还没有找到对应现代人体解剖中的已知结构,那么神经-内分泌-免疫(或神经-体液)为基础的现代针灸医学则试图建立在已知解剖结构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人体内分布广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神经系统有以突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借助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器官。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被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神经系统把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则主要是由体液运输完成的,而免疫系统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行使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影响免疫系统的各环节;免疫细胞内有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或激素的受体的表达;免疫细胞可合成某些神经肽或激素;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又可合成及分泌免疫分子;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间存在双向往返的反馈联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经络上分布的针灸穴位有很高的比例靠近神经主干,绝大部分穴位与神经有关或有神经分布。实验研究也已经找到了传入针刺信号的外周神经通路和外周神经纤维的类别,针刺信号在中枢神经内的传导通路和作用过程,以及针刺对中枢神经内的乙酰胆碱,单胺类递质,肽类递质等介质的影响。研究也表明针灸通过对胰腺、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的影响实现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针灸通过对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分子和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调节来实现免疫功能的提高。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在整体条件下是以较完整的环路为单位,构成复杂的网络进行调节的。研究已经表明针灸对垂体-甲状腺,迷走神经-胰岛,垂体-肾上腺皮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垂体-性腺,下丘脑-垂体等机能产生影响。针灸正是通过神经节段性效应和整体性效应经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神经递质,激素水平和免疫细胞来实现治疗作用的。(陈少宗、巩昌镇:《现代针灸学》,郑州大学出版社)
 
如同经络学说一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满足成为解释针灸作用和机理的五个条件。正是这些研究科学地解释了针灸为什么止痛,针灸为什么对戒毒发生作用,针灸为什么对不孕症等妇科病有效。微针、电针成为神经-内分泌-免疫为基础的现代针灸医学的标准手段。也正是这些研究成果变成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桥梁,让针灸成为世界关注的医学。美国有八千西医大夫学习过医学针灸,德国和法国各有四万多西医大夫学过医学针灸,即使这些医学针灸的践行者们也普遍承认他们采用一种混合模式解释针灸,也就是神经-体液的现代医学模式和经络学说的经典医学模式。
 
以筋膜纤维网状结构为基础的针灸理论有待检验
 
近几年,针刀医学、经筋疗法等成了针灸发展的新领域。众多非毫针的针具也出现了。有些新针疗法的实践者声称他们脱离了经络理论,并与传统针灸学有着根本的差别。这些新针法的发展,新针具的应用,呼唤着新针灸理论的出现,以筋膜为核心的筋膜纤维网状结构应运而来到针灸医学中。
 
作为一种结缔组织,筋膜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和组织,连为一体。筋膜保护着皮下组织、肌肉与器官,支持着软骨、骨骼。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存在于皮下组织,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着肌群、腺体、血管和神经;内脏筋膜包绕着内脏,具有固定内脏位置的作用。结缔组织细胞表现为液状、胶状、结晶状等不同物质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结构以松散或紧密,排列规则或不规则的灵活形式来满足人体内部结构的刚性和弹性的需要。具有弹性的肌肉周围的筋膜则有可塑性。具有密实纤维的筋膜保护着骨骼、软骨、肌腱、韧带。这些筋膜包含着紧密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的方向是顺着拉力的方向,所以筋膜具有很强的单向抗拉性能。力在筋膜纤维网状结构中得到传导。力使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状态,让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运行。打破这种力的平衡就会带来软组织损伤,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发生病变。众多因素都会导致筋肉的条索状、纤维化、营养缺乏、硬块组织,这是筋膜的病理现象。网状筋膜结构似乎提供了一个针灸作用的网络系统,但是在作用通路上出现了疑问。
 
关文引用美国托马斯·迈尔斯的《解剖列车》一书里的功能解剖结构作为针灸医学的理论基础。托马斯在书后增加了三个附录,第三个附录的题目是《肌筋膜经络和亚洲医学》。托马斯写到,《解剖列车》是完全从西方解剖传统上演变过来的,作者开始完全有意避免把解剖列车和亚洲的针灸经络作比较。但是解剖列车的肌筋膜经络和针灸经络的相似性是不能避免的。托马斯描绘了三十幅肌筋膜经络和针灸经络循行图,两个经络系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托马斯承认,因为我们研究同一个人体,因此两个经络系统的重叠就没有什么惊奇的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连托马斯本人也对他所发现的功能解剖,特别是肌筋膜经络的独立性发出了疑问。新针灸理论需要独立的针灸作用通路,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临床效果需要临床实践者来检验。
 
探索新的针灸理论
 
以上呈现出来的三个针灸理论让我想讲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从杭州到北京,我们有多种途径来完成。我们可以坐高铁、乘飞机,也可以沿运河乘船北上南下。三条从杭州通往北京的经脉可以同时工作,并且各自有各的功能,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三条旅行路线尽管很不相同,但是它们都达到了同样的目标,它们让旅行者有着不同的体验,沿途看到不同的风景。xxmy.com从历史发展说来,先有运河,后有航线,再后高铁。运河和高铁线看得见,摸得着,有结构,有功能。飞机航线没有看得见的结构,但有服务于飞行的功能。没有因为有了航线就把运河废了,即使它的运输功能少了甚至没有了,但它的沿途景点变得繁荣兴旺,并且成了世界文化遗产。高铁线没有代替航线。人类还会发明更多的从杭州到北京的旅行途径。我们知道物理学有三大内容: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正如二十世纪出现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并没有代替了十七世纪的牛顿力学,牛顿力学仍然是物理学的基石,牛顿力学仍然在发展,牛顿力学仍然是解释我们周围物理现象的重要定律。反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和发展更让我们知道牛顿力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牛顿力学的应用范围。物理学还会出现更多的理论板块。
 
以神经-体液为基础的现代针灸医学并没有代替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经典针灸医学。现代针灸医学的实践者们也需要用神经-体液网络和经络学说的混合模式来解释针灸的临床实践。同样以筋膜纤维网状结构为基础的针灸医学也不能替代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经典针灸医学。就连筋膜经络的发现者也认为肌膜经络和针灸医学的经典经络有高度的重合性。再者我们还要问,神经理论和筋膜理论如何来解释艾灸至阴穴来治疗胎位不正呢?怎么解释针刺合谷穴来治疗口眼歪斜呢?如何说明指压内关穴来治疗妊娠呕吐呢?怎么说明针刺太冲穴来治疗血压升高呢?对训练有素的针灸医生来讲,这个清单可以无限延长。近年来,特别是在西方,虽然疼痛症患者仍然是针灸医学适应症的主体,但是大量的精神类疾患的病人,心理疾患的病人,不孕症病人涌向针灸诊所。他们或者是得到西医大夫的推荐,或者是自己找到针灸大夫。他们不但是对针灸疗效满意,而且大量的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来支持针灸疗法。
 
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关文的一些结论确实值得商榷。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经典针灸仍然被世界上几十万针灸医生在年复一年地临床应用着,以神经体液理论和经络学说的混合模式为基础的现代针灸也被数以万计的西医大夫和中医大夫日复一日地临床实践着。我们期望针灸医学出现更加丰富的理论,只是近年来正在崛起的以筋膜纤维网状结构为基础的针灸医学还有待于更多理论研究的支持和临床实践的检验。(巩昌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