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垫江县遵循“传承国粹,服务群众”的理念,围绕“看得起病、救得了命”的思路,突出“夯实基础、改革创新、服务民生”三大重点,统筹推进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就医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截至2015年9月,全县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接收中医门诊132万人次,占总门诊的35%,较改革试验前增加12%;中医治疗参与率达84%,患者住院平均日减少0.6天;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32.4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乡镇药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患者人均就医负担下降10.6%,中医药服务总体满意率达93%以上,实现了92.1%的病人看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内外兼修,强中医之体
“千年耕读史,一山牡丹香”。悠久的农耕文化和适宜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垫江深厚的医药和文化底蕴。在新的时期,垫江县修好“内功”不断书写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内强基础,纵深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垫江中药材蕴藏丰富,含有五味子、鹿含草、清香桂、铁枯散、灯塔树等稀有药材;种植采摘历史悠久,但当时垫江的中药加工在历史上相对比较粗放,直到21世纪初,垫江引进天圣制药和万利康药业公司,现代医药工业开始发展。以天圣制药为代表,年产值已达50亿元左右,基本形成了具备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制药集团。垫江还利用已经规划的城北现代医药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园,实现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外重交流,着力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在修好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内功”的基础上,垫江更加重视中医药交流合作与研究开发。县人民医院与北京东直门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县中医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有力地支持了我县中医药学科和科研建设。如今,垫江已相继建成风湿病科、心血管科、耳鼻咽喉科、护理学等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肿瘤内科、针灸科等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承担市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11项。并加强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垫江县中药材研发机构,研发出铁皮石斛金条、牡丹精油、玫瑰精油等 15个中医药品种。强化医疗教育培训,依托原“垫江卫校”积极创建“重庆渝东卫生学校”,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专业,集中医护理、健康保健和“西学中”培训基地为一体的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渝东地区中医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破立结合,塑中医之形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垫江县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建设,破解改革中的难题,建立新的发展格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垫江实际的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模式,以改革实效促进中医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破解难题,锐意改革中医药发展旧方式。一是“破”经费困难。垫江每年预算安排 5000 万元经费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中医药高级人才津贴、一线中医药人员补助和中医传承带教工作。公立中医医院以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达到同级综合医院的1.5倍。二是“破”编制局限。新增卫生事业编制1200人,30%用于招录中医药专业人才。每年卫生事业人员公招名额,30%用于招聘中医药专业人才。对紧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直接考核录用,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中医药类人才不受编制限制。三是“破”人才瓶颈。将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高级职称晋升名额打捆使用,创造性增设正高职称,并对中医药类优先晋升。改革试验工作启动以来,乡镇卫生院晋升中医正高职称2名。四是“破”医保限额。“三甲”医院的收费标准仍然按二级医院执行,将县中医院住院报销门槛费降低一个档次,全县中医药诊疗服务费报账比例提高10%。同时,还将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生产的4个中药制剂和12个品种的药品在全县各医疗机构流通使用,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立异求新,先行先试中医药发展新格局。一是“立”新规划。先后制定出台《垫江县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建设规划(2014—2020)》等文件,从中医药事业发展体制机制、资金保障、人才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二是“立”新架构。成立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建设领导小组和“垫江县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挂在县卫生计生委),统筹协调区域内中医药资源和全县中医药发展。成立中医药专家咨询顾问团,适时对中医药建设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在县卫生监督局设置中医监督科,强化中医药监督职能,确保中医药安全。三是“立”新标杆。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先后建成国家“三甲”中医院和国家“三甲”综合医院,垫江县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拥有两所“三甲”医院的县。通过标杆引领,建成了标准化的中医馆和国药堂各1个,建成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5个和中医药特色卫生村室20个。四是“立”新机制。创新“县管乡用”机制,在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设立基层卫生服务岗100名,公招新进人员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轮训后,下派基层卫生院服务。探索骨干派出机制,将县级中医类别骨干医师派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1年,带动基层中医药发展。2014年对已公招的25名中医药类“县管乡用”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两家三甲医院已派出8名中医骨干医师在4个乡镇卫生院工作。
虚实相应,传中医之神
“看病难、看病贵”,难在群众意识和医疗服务,贵在药品价格和治病方式。垫江县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将中医药文化氛围之“虚”与减轻群众负担之“实”相结合,给“难”和“贵”开了张“中药方”,让中医药深入群众心中,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和实惠,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成果。
以虚见实,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中医氛围。利用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围绕医疗环境中医药文化的集中展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全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建筑风格、景观绿化、科室设置等,在医疗中突出中医药文化。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凸显中医药文化识别信息,使之成为“千年古县、牡丹故里”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桥、栏、堤、道等为载体,采用石刻浮雕、镂空图案、诗词歌赋等方式,呈现牡丹、芍药、太极八卦等中医药元素,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依托垫江中药材种植基地资源和县域旅游资源,建成仙草园中医养身体验馆、垫江国际牡丹生态苑等养生基地,同时通过太平牡丹园、通集牡丹文化园、沙坪乐天花谷、高安金桥荷园、永安玫瑰园等旅游资源,打造中医药特色生态园区,把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之中。并围绕宣传教育传播中医药文化,挖掘中医药古方、偏方,编制中医药经典读本,传播中医药知识。通过“看得到中医样、闻得到中医味、听得到中医行”,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信赖中医。
以实应虚,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负担。中医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在于“畅通群众就医渠道,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推广价廉有效的医疗技术,让群众就医更加实惠”。垫江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以“三甲”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架”,通过1所三甲医院与X所乡镇(街道)卫生院分别采取3种模式(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之一的“1+X+3”模式建立医疗联合体,开展技术合作、人才流动和管理支持等,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化、医疗水平现代化、医疗服务人文化、医疗消费低廉化,保障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现在,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及临床医师“县管乡用”,垫江已逐步实现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群众在乡镇、村(社区)就能够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在基层得以发挥,群众治病不再“难”、就医不再“贵”。
下一步,垫江县将继续朝着“打好中医药基层基础,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改革试验方向,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深入普及中医药知识,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维护健康,让丹乡中药香飘四海,中医药文化世代相传,中医药事业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