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民族医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黄连大苦大寒 苦能燥湿寒能清热 配对详解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10-03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连珠而色黄,故 名”。(《本草纲目》),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除疳安蛔。

本品大苦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不仅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 临床用于治疗温热中阻,温热泻痢,温热疮毒等温热证;而且尤善清心 胃二经的火热,适用于心经实火、胃火上炎、肝火犯胃、血热妄行等实 热病证。因其味苦性燥,为泻实火,解热毒之要药,亦常用于火盛成毒 之发疹发斑、痈肿疮毒、热毒下血、耳目肿痛诸症。此外,本品还有除 疳杀蛔、燥湿健胃之功,常用于治疗疳积、蛔虫病。

现代药理研究黄连主要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 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黄连中小 檗碱对实验动物有很广的抗菌谱,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双球菌等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 旋体、阿米巴原虫、滴虫、流感病毒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 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 力,又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镇痛、抗利尿、局部麻醉等作用。此 外,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子宫、膀胱、肠道平滑肌都呈兴奋作 用。小檗碱及其一些衍生物有抗癌作用。



黄连——连翘

【配对奥妙】黄连大苦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既有清热泄火 之功,又兼解毒疗疔之效;连翘苦寒,轻清而浮,既能透达表邪外出,又 能解除里热,并有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二药皆为苦寒之品,是治疗 实热疮疡之要药,配为药对,相须为用,泻火解毒,散结消肿之功增强。 【临床应用】热毒炽盛所致疔疮痈疽,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量用法】黄连:3~6克;连翘:6~12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 黄连、连翘配对,早见于《外科正宗》黄 连解毒汤,以治痈肿疮毒。现代药理证明,二药对多种病原菌均有抑 制作用,连翘还能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中药药对大全》)

2.李东垣黄连消毒散,以黄连、连翘配黄柏、生地等,治疗火毒 炽盛,痈疽疔疡,红肿热痛。(《东垣试效方》)

3.刘完素 内疏黄连汤,以黄连、连翘与当归、赤芍等配用,治疗 热毒结聚,疮疡肿硬,皮色不变。(《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大苦大寒,易化燥伤阴,故热伤阴津明 显,舌质红绛而干,不宜使用。若火热炽盛,阴液已伤,需泻火以救阴 液,亦不宜久用。必要时要与生津养阴之品合用。脾胃虚弱者忌用, 以防伐伤脾胃,邪去正虚。



黄连——黄芩

【配对奥妙】 黄连大苦大寒,为泻实火,解热毒之要药;黄连苦 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清泻实火之常用药物。二药皆为苦寒之 品,黄连长于泻心胃实热,止湿热痢疾,黄芩善清肺火且行肌表,清大 肠之热,两药配对,以泄中、上二焦邪热为见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 功益甚。xxmy.com另外,黄连具凉血安胎之功,黄连有清热止呕之能,二药相 合,共奏清热安胎之功。

【临床应用】1.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

2.湿热中阻,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者。

3.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者。

4.痈肿疔疮,肠风下血者。

5.妊娠恶阻或胎动不安者。

【用量用法】黄连:3~9克;黄芩:6~12克,清热多生用,安胎多 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

【名医经验】1.胥庆华黄连、黄芩合用,出自《伤寒论》半夏、干 姜、甘草三泻心汤、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等方。分别用治湿热中阻 之胸膈痞闷,湿热泄泻等证。《医宗金鉴》以此药对组方,名日二黄汤, 治疗上焦火旺而致的面红目赤.五窍热盛及生疮毒者。笔者遵施今墨 老先生之经验将二药酒炒后入药,以助药力走上,清热解毒之力倍增, 用治上焦实火诸证,收效明显。(《中药药对大全》)

2.丹波康赖黄连汤,黄连、黄芩各八分,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 二服。治疗痢疾腹痛,下如鹅鸭肝者。(《医心方》卷十一》)

3.杨侃治疗小儿菌痢,取黄连、黄芩、黄柏等量研末。l岁内每 次用1克,2~3岁用2克,4岁以上用3克,调人生理盐水30~40毫 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者2次,治疗期间节制饮食。结 果:146例经2~6日治愈来愈112例,无效28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9,24(3):114)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过服久服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 用。



黄连——香附

【配对奥妙】黄连大苦大寒,清心火,泄肝热;香附味辛、甘、微 苦,疏肝理气,既调理肝气之郁,又能调畅经血之滞。二药配对,清疏 并用,寒不郁遏,疏不助火,相辅相成,共奏疏肝行气,清心泻火之功。

【临床应用】1.肝郁化火,心火亢旺,胸胁胀痛不适,心烦不寐。

2.肝气郁结日久致热性痛经者。

【用置用法】黄连:3~6克;香附:6~12克。

【名医经验】1.王渭川 善用二药合伍治疗郁火胸满痛有较好 疗效。(《王渭川临床经验选》)

2.龚志贤喜用二药治疗气热上攻,头目昏眩及偏正头痛。(《龚 志贤临床经验集》)

3.钱伯煊用治热性痛经颇效。(《辽宁中医杂志》1988.(8):30)

4.徐春甫香连丸,川连(姜炒)、香附子(制末)各四两,上为末, 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治疗肝郁犯胃, 心烦痞寒,嘈杂吞酸。(《古今医统》卷二十六引《活人心统》)

5.韩懋黄鹤丹,香附、黄连减半,俱选择净料,共制为极细末,水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假如外感,姜、葱汤下;内伤,米饮下;血病,酒 下;气病,木香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治疗外感,内伤,血 病,气病,痰病,火病。(《韩氏医通》卷下)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苦燥能耗气伤阴,故血虚气少者慎 用。



黄连——葛根

【配对奥妙】黄连味苦性寒,坚阴止泻,可泻有余之实火,清肠中 邪热;葛根甘辛而平,轻杨升散,既能解阳明肌腠外邪而发表,又能鼓 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生津。二药配对,辛开苦降,正如刘完素日: “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 气宣平而已”共奏解肌清热,坚阴止痢之功。

【临床应用】1.湿热泻痢,热重于湿。

2.麻疹发疹期,皮疹已出,红肿剧烈者。

【用量用法】黄连:3~克;葛根:10~15克,清热生津以鲜葛根为 优,剂量可适当增大;升阳止泻用于脾虚腹泻宜煨用。

【名医经验】1.胥庆华 黄连、葛根配伍,出自《伤寒论》葛根芩 黄连汤,以治表证未解、误下,邪陷阳明引起的热利。现代药理证明黄 连对大部分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最强。葛根 含黄酮甙,多量淀粉及少量挥发油。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二药同时 应用,有利于消炎止痢。(《中药药对大全》)

2.秦昌遇葛根清胃汤,以黄连、葛根配升麻、生地、山栀等同用,治 疗霍乱吐泻后,心下烦闷,渴而引饮,口干舌燥者。(《症因脉治》)

3.谢玉琼化毒清表汤,以黄连、葛根配薄荷、连翘、玄参等品,治疗 麻疹发疹期、皮疹已出,红肿剧烈者。(《麻科活人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辛开苦降,胃寒者当慎用,夏日表虚汗多 尤忌。



黄连——吴茱萸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 辛苦且热,辛散温通,性质沉降,人中焦,长于温暖脾胃阳气以散搴止 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呕,且温肝暖肾。二药寒热配对,“黄连为主,以实 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 燥,开其肝郁”(《删补名医方论》)共奏清泻肝火,降逆和胃,开郁散结 之功。另外,黄连清肠止痢,吴茱萸温中行气,两药合用,还有清热燥 湿止痛之能。

【临床应用】1.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气, 口苦咽干者。

2.大便血、痔疮肿痛等症。

3.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症。

【用量用法】黄连:3~9克;吴茱萸:1~6克。

【名医经验】 1.赵估 甘露散,黄连(去须、锉)一两吴茱萸半两, 上二味同炒,以茱萸黑色为度,放地上出火毒;不用茱萸,将黄连为细 散。每服半钱匕,食后茶清或新水调下。治疗暑气。(《圣济总录》卷 三十四)

2.朱丹溪左金丸,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为 丸,或蒸饼为丸。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治疗肝火犯胃,嘈杂吞酸,呕 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丹溪心法》卷一)

3.朱佐戊己丸,真吴朱萸(川中者,汤洗三两次)黄连(去须,好酒 浸)各等分。米糊为丸。每次三十丸,空心服。赤痢,当归、黄连、甘草 汤送下;白痢,茱萸、生姜汤送下。治疗诸痢腹痛后重。(《朱氏集验 方》卷六)

4.刘防赤龙丹,大宣连(巴豆炒焦香)吴茱萸(炒)各一两。上为 末,醋面糊为丸,如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一丸,赤痢,甘草汤送下;白 痢,白姜汤送下;水泻利,陈米饮送下,治疗冷热痢。(《幼幼新书》卷二 十九)

5.刘志明黄连、吴萸、白芍三味,叶天士治肝胃病最常用,能清能 降,能散能养,肝胃同治,体用并调,肝热阴亏,胃热气逆者,用之最宜。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

6.张羹梅灵活变动二药剂量,若胃阴亏,重用黄连,轻用吴吴茱萸 反佐,并配用石斛;若胃寒者,则重用吴茱萸,轻用黄连反佐,并可配党 参。(《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8)



黄连——麦冬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清燥,清泄心胃之火以祛邪;麦冬味甘性 润,人肺胃既能清补肺胃阴虚,又归心以清心除烦安神。二药配对,清 补结合,燥润并用,既清心胃之火不伤阴,又养阴而不留邪,扶正祛邪, 合奏清心胃、养阴液之功。

【临床应用】1.心阴不足,心经有热之烦躁口苦,胆怯心惊。

2.胃中嘈杂似饥,恶呕欲吐,烦渴引饮,胃阴不足,火旺盛者。

3. 消渴不止,烦渴引饮,小便数,四肢无力者。

【用量用法】黄连:3~6克;冬冬:12~15克,清养肺胃之阴宜去 心,清心除烦不宜去心。火盛明显,黄连适当增量;阴伤严重,麦冬量 宜加大。

【名医经验】1.王怀隐麦门冬汤,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一 两(去心),上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温 服。治疗心经有热,烦热口干。(《圣惠方》卷五十三)

2.朱棣治消渴丸,麦门冬二两黄连一两,上为末,以肥苦瓜汁浸 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纳黄连臼中,和捣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饮送下,一日三次,但服两日,其渴必定。若 重者每一服一百五十丸,第二日一百二十丸,第三日一百丸,第四日八 十丸,第五日依次服之,至少可每日只服二十五丸。服讫觉虚,即取白 羊头一枚,净去毛洗了,以水三大斗煮令烂,去头取汁,可一斗以来细 细服之,亦不用著盐,不过三剂平复。治疗消渴。(《普济方》卷一七七 引《十便良方》)又麦门冬丸,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上为末,炼容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门冬汤送下.治疗虚热上攻,脾肺 有热,咽喉生疮。(《普济方》卷六十二)

3.孙文胤 除烦清心丸,以黄连、麦冬与天冬、知母、朱砂配伍, 治疗心阴不足、心经有热之烦躁口苦,胆怯心惊。(《丹台玉案》)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脾虚便溏者忌用。



黄连——枳实

【配对奥妙】黄连味苦性寒,泻火解毒,上清心胃之热,下泄大肠 之毒;枳实辛苦微寒,上能破气除痞,下可宽肠理气。二药配对,清消 结合,从上而治,一泄心胃之热,一破气消积,共收泄热清痞之功;从下 而治,一除大肠湿热火毒,一宽肠调气,合奏泻火宽肠疗痔之用。

【临床应用】 1.湿热积滞致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泻痢不止,苔黄 腻者。

2.痰湿中阻致胸阳痹塞、胸痛,心下痞者。

3.痔疮、瘘管、便秘诸症。

【用量用法】黄连:6克;枳实:3~6克。

3.金礼蒙 枳壳丸,枳壳二两、好黄连二两,上为细末。以猪脏长 一尺,人光草乌头二个在内,线结定两头,将二碗醋煮烂,去草乌,将猪 脏研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汤送 下。治肠风F血。(《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非邪实胀满者不宜用之,孕妇忌 用。



黄连——厚朴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善清心胃二经火热,不仅能燥泄胃肠之 湿热,又能清泻心胃之实火;厚朴辛苦且温,芳香温燥,人脾胃经既能 燥化脾胃之湿,又能行脾胃之气滞,二药合用,辛开苦降,温清并施, 使湿热得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中焦气机得以调畅。

【临床应用】 1.外感湿温、暑湿停滞中焦,内伤湿热泻痢、腹胀 诸证。

2.湿热霍乱,症见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 苔黄腻、脉滑数。

3.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菌痢等。

【用量用法】黄连:3~克;厚朴:3~10克。

【名医经验】1.朱棣黄连厚朴汤,黄连一钱、厚朴二钱。上吹 咀,用生姜一-小块,切碎,同药和为一处,以酒拌均匀,沙锅内慢火炒 药,以酒干为度,去生姜,作一服。用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滓 再煎服。治疗伤寒。发热烦渴、自得病二日后,大便自利,日夜不止。 (《普济方》卷一三三引《德生堂方》)

2.魏岘连朴丸,黄连五两、厚朴十两(去粗皮)。上吹咀,和生姜 十两,取自然汁浸煮干,为细末,清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 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治疗泻痢。(《魏氏家藏方》卷七)

3.唐慎微厚朴汤、厚朴三两、黄连三两,上锉。水三升,煎取一 升,空心服,治疗水谷痢久不愈,肠中呜。(《证类》卷十三)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性苦,孕妇慎用,寒霍乱忌用,对于霍乱 吐泻失水严重者,可结合补液。



黄连一升麻

【配对奥妙】 黄连苦降陛寒,清热解毒,长于泻胃之火;升麻甘 辛微寒,升散透解,入肺经,长于透散肌表风邪疹毒;人脾胃经,既能解 阳明热毒,又能升脾胃清阳之气。二药配对,清中有散,升中有降,升 麻疏散风热载黄连上行以解毒,黄连苦降制升麻轻升之性无升太过之 弊,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共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

【临床应用】1.外感风邪疫毒,壅于头面致头面红肿热痛,火气 上攻致上下牙痛不可忍,口舌生疮、腮肿作痛者。

【用量用法】黄连:6克;升麻:6克。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升麻、黄连伍用,出自《兰室秘藏》清胃 散,以治胃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牙痛腮肿等症。此药特点为升散 清火,对于火热郁结不解之证,尤为适用。如与其他清热类药物同伍, 则效果更佳。(《中药药对大全》)

2.朱棣升麻散,升麻、黄连各半两,上为末。于掺之,治疗小儿 口疮。(《普济方》卷三六五)

3.孙思邈黄连升麻散,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上为末。绵裹 含,咽汁,亦可去之。治疗口热生疮。(《千金方》卷六,名见《卫生宝 鉴》卷十一)

4.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以升麻、黄连配黄芩、牛蒡子、板蓝根等, 治疗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症。(《东垣试效方》)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寒辛凉,阴虚、气虚者慎用。



黄连——干姜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厚肠止泄痢;干姜辛 热,开结散寒,温脾暖胃而化痰饮。二药配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共 奏除寒湿,清热积,开痞结,止泻利之功。

【I临床应用】1.中焦寒热互结,心下痞满,嘈杂泛酸,肠呜腹泻 者。

2.脾气虚寒、阴火上逆,口舌生疮者。

3.泄泻、痢疾诸疾。

【用量用法】黄连:6克;干姜:6克。若热多寒少,则多用黄连, 少佐干姜;如热少寒多,则多用干姜,少佐黄连;寒热等同者,则黄连、 干姜各半。

【名医经验】1.王怀隐黄连散,黄连一分(去须)、干姜半分(炮 裂),上为末,每用少许敷疮上。不过三日愈。治疗口唇恶疮。(《圣惠 方》卷三十六)。

2.朱棣姜连散,干姜、黄连各半两,上为粗末,以绵包之,沸汤 泡,闭目乘热频洗。治疗暴赤眼。(《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大卫方》)

3.赵估 加减姜黄丸,干姜(炮)、黄连(去须、炒)各等分,上药各 为末,各用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两处收贮。白痢冷泻, 每服干姜三十丸,黄连十五丸,同用温米饮送下;赤痢泻血,黄连三十 丸,干姜十五丸,亦用米饮送下;赤白相杂者,黄连、干姜各二十丸共 服,同用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服,未愈加丸数,以愈为度。治疗冷热赤 白痢,泻血。(《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4.潘楫金银汤,自姜黄连对半,水煎服治疗伤寒热利。(《证治 宝鉴》卷八)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燥、阴虚有热、孕妇忌用。



黄连——苏叶

【配对奥妙】黄连清热燥湿,尤长泻心、胃之火毒;苏叶芳香,通 降顺气宽中,化浊醒脾而止呕,尤其辛通肺胃之气郁。二药寒温配对, 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奏清热和胃、理肺畅中之功。

【临床应用】1.湿热阻困中、上二焦,恶心呕吐,胸闷不舒之证。 2.胃中气滞热郁,胃失和降而感胃脘痞满,噫气,呕恶,不寐,眩晕等 症。

3.肝胃郁热,胃气上逆所致的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证。

4.外感风寒或脾胃气滞兼见呕恶,腹泻偏有里热者。

5.尿毒症属湿热秽浊阻于脾胃而致剧烈顽固性呕吐者。

【用量用法】黄连:3~6克;紫苏叶:3~6克,不宜久煎。将二药 分煎,苏叶汁稍冷,和人黄连汁中,小量频频呷服。呕吐剧烈时,宜温 服。

【名医经验】1.薛己 苏叶黄连汤,川黄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水煎服,呷下即止。治疗湿热证,肺胃不和,呕吐不止,妊娠恶阻。 (《温热经纬》卷四)

2.席定二药配对,黄连能体现清热与燥湿两法,苏叶体现芳香 化湿与宣通气滞两法。药虽两味,则四法俱备。祛邪中寓有调_不11之 治,调和中含有祛邪之法。(《中医杂志》,1983,(7):2】)

3.徐小围每以苏叶、黄连同用,治疗风寒夹滞,肖不司降之呕吐 泛酸颇具功效。(《中医杂志》,1986,(8):7)

4.陈丹华二药合用为治疗肝胃有热,胃气上逆妊娠恶阻要药, 每药务用3—6克为适宜剂量。若过用之迥则效果不佳,甚则呕吐为 剧。除治疗妊娠恶阻外,二药宜轻用,有用川连0.9~1.2克,苏叶O.6 ~O.9克者。(《江苏中医杂志》,1987,(9):4)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苦温升散,有耗气伤阴之弊,气弱表虚者 及阴虚发热忌用。



黄连——半夏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降泄,清泄胃热而燥湿,以开中焦气分之 热结;半夏辛散苦燥温通,性质沉降,长于燥脾湿而化痰浊,降胃气而 止呕吐,又能辛散消痞结。二药配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开苦降 以调其升降。且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妨清热,有相辅相成之妙用, 共奏清热化痰,散结止呕之功。

【临床应用】1.湿热痰浊,郁结不解,胸脘满闷,痰多黄稠,苔黄 腻,脉弦滑。

2.寒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心下痞闷,按之作痛。

3.胃热呕吐,或干呕痰少。

【用量用法】黄连:6~9克;半夏:6~12克,治寒热互结,湿阻中 焦多用姜黄连。

【名医经验】1.张仲景小陷胸汤,以黄连、半夏配瓜蒌合用,治 疗痰火互结,心下痞硬,按之痛;半夏泻心汤,以黄连、半夏与黄芩、干 姜等同用,治疗寒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心下痞满,恶心呕吐。(《伤 寒论》)

2.胥庆华 黄连、半夏是调胃肠,理气机,和阴阳的常用药对,清 热燥湿,宽胸止呕之功尤为明显。临床上应视湿热之孰甚,权衡辛苦 之偏重,调节二药用量。舌苔黄浊而热偏重者,重用黄连;苔腻黄白而 湿偏重者,重用半夏,(《中药药对大全》)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偏寒凉,对于中焦虚寒之胸脘痞胀者忌 用。



黄连——附子

【配对奥妙】黄连为苦寒泻火解毒之要药。尤长于泻心胃实热, 止湿热痢疾;附子辛温燥烈,气味俱厚,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上有助 心阳以通脉,中暖脾胃以健运,下补肾阳以追复散失之阳气,外固卫阳 以祛寒。二药配对,辛苦相投,寒热并用,以附子之热制黄连之苦寒败 胃之弊或伐胃之过,以黄连之寒制附子走而不守之性,阴阳相济,共奏 清热泻火、温经散寒之功。

【临床应用】l_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脘腹胀闷作痛,泄泻 不畅,呕恶心烦而兼见阳虚不固,汗多恶寒,肢冷脉弱等症。

2.泄泻、痢疾属寒热错杂者。

【用量用法】黄连:6克;附子6克,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 无麻辣感为度。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附子配黄连,出自《伤寒论》附子泻心 汤,为治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此药对,一大热回阳,一至寒清 热,乍观似有水火不容之势,而尤在经认为:“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 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 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 矣。”然二药用量比例,可视寒热轻重,适当配比。

2.潘楫附子六一汤,附子一钱、黄连六钱,上药同浸,炒,去附, 煎服,治疗心痛、热疼久不愈。(<证治宝鉴>卷十一)

3.吴球黄连制附丸,姜川连一两,煨附子七分,上为末,神曲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以淡姜汤送下。治疗气虚膈塞吞酸。 (《活人心统》卷下)

4.赵结 黄连散,黄连(去根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分, 上为散。每以少许掺入耳中。治疗耵聍塞耳聋,坚强不得出。(《圣济 总录》卷一一五)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交水火于顷刻”,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又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配对后组方时应注意。



黄连——乌梅

【配对奥妙】 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除脾胃大肠湿 热,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乌梅酸涩性平,清凉收敛,敛肺涩肠,生津开 胃。二药配对,酸苦合用,清热燥湿不伤阴,生津涩肠不碍邪,共奏清 热泻火,解毒固肠,调中止痢之功。

【临床应用】1.久泻久痢,湿热未尽,阴液已伤。

2.心火亢旺,心烦不寐,口疮口糜者。

【用量用法】黄连:6克;乌梅:3~10克,止泻宜炒炭。

【名医经验】 1.田代华黄连苦寒,《本经》主肠游腹痛,专取苦 燥以坚肠胃;配以乌梅益津开胃,不使木邪横干脾土。近世医师每谢 初痢后重未除,不可使用酸收,而《千金》用此治暴痢,不致热毒上攻, 全赖酸收之力,详此治例,又未可一概论也。(《实用中药对药方》)

2.葛洪黄连丸,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上为末,蜡如棋 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可令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一 日三次。治疗下痢脓血。(《肘后方》卷二)

3.姜春华乌梅有抗菌、抗真菌、抗过敏作刚,常用于急慢性炎 症。(《中医杂志》,1991(3):60)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初痢初泻忌用。



黄连——生姜

【配对奥妙】黄连味苦、性寒、人心、肝、胃大肠经,功在泻火解 毒,清胃止呕;生姜味辛性温,人肺、胃、脾经,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二 药配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共奏清热化痰,消痞除满、降逆止呕之 功。

【临床应用】 1.胃内郁热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嘈杂、嗳气等 症。

2.寒热交结,心下痞满疼痛、夜卧不安等症。

【用量用法】黄连:3~6克;生姜10~15克。

【名医经验】1.田代华 生姜、黄连同炒而去生姜者,盖取生姜 辛温之性,以制黄连苦寒败胃之弊也,专用黄连者,正以其苦燥之性, 除肠胃温热积滞也。湿热去、积滞消、气机调畅,何患泄泻痢疾哉。 《实用中药对药方》

2.赵估 姜连散,生姜四两、黄连(去须)一两,上吹咀、如麻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赤色,去姜、取黄连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腹腊 茶清调下。治疗脾虚久泻有热,痢疾里急后重。(《圣济总录》卷七十 四)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胃寒呕吐慎用。



黄连——细辛

【配对奥妙】黄连大苦大寒,清泄心胃之火;细辛辛温,辛散外寒 而解表,温散里寒而止痛。二药配对,辛苦共用,寒热并进,辛以散火, “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发之之义”,(《本草纲目》。若以燥湿,取其清 降之性而下泄之义,细辛引黄连达少阴肾经,黄连引细辛达少阴心经。 合用有清宣心肾郁火之妙。

【临床应用】1.心经火盛,口舌生疮、疼痛难忍者。

2.胃火上冲之齿痛龈肿,口臭牙痛等症。

【用量用法】黄连:6克;细辛:3克。

【名医经验】 1.倪纯 宇细辛“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 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治风火牙痛,以黄连、细辛配黄芩、菊花、薄 荷同用;胃火牙痛,以黄连、细辛配生石膏、升麻等清胃泻火药同用。 (《本草汇言》)

2.刘若金 以细辛、黄连或黄柏等分为末治疗口舌生疮。

(《本草述钩元》)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肾虚牙痛忌用。



黄连——大黄

【配对奥妙】 二药均苦寒泄热。但功效不尽相同,黄连清热燥 湿、泻火解毒,偏重于心、胃上、中焦,守而不走;大黄沉降,力猛善行, 走而不守,直达下焦,善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而长驱直下;人血分既能 泻血分实热而凉血,又能通利血脉以消散淤血。二药配对,相须为用, 一走一守,泻火、清热、解毒、凉血之力大增,既清气分实热、又泻血分 火毒,同时,还具有下结除滞、涤肠通便之功。

【临床应用】1.肠胃湿热积滞,痢疾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

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者。

3.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

【用量用法】黄连:6克;大黄:9克,后下。

【名医经验】1. 吴谦大黄黄连汤,大黄、黄连、好洒煎服。治疗痢疾里热盛, 上冲心作呕、禁口者。(《医宗金鉴》卷四十二)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月经期、 哺乳期应忌用。



黄连——木香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燥湿清热、凉血解毒而清肠止痢;术香辛 苦性温,通理三焦,既能行肠胃结气而消胀止痛,又能芳香化湿而健脾 开胃。二药配对,苦辛通降,寒温并施,相济配合,共奏清热燥湿、行气 导滞之功。

【临床应用】1_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症。

2.细菌性痢疾或肠炎。

【用量用法】黄连:3~6克;木香:6~9克。

【名医经验】1.龚廷贤 观音救子方,木香四两,黄连二两,黄连 切片煎汁,浸木香,慢火焙干,为末,乌梅肉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 空腹服六十丸,滚汤送下,治大便下血。(《寿世保元》卷四)

2.陈师文大香连丸,黄连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 萸)、木香四两八钱八分,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 丸,饭饮吞下。治疗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 化,腹胀肠呜,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 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和剂局方》卷六)

3.朱棣观音散,木香一块(方一寸)、黄连半两,上药用水半升同 煎干,去黄连,只薄切木香,焙干为末,分三服。第一服橘皮汤下,第二 服陈米饮下,第三服甘草汤下。治疗赤白痢疾。(《普济方》卷二一。 引《十便良方》)。又观音救命散,木香一钱、川连一两,以水三碗,煮 干,去川连,只以木香干焙为末。分三服,或两服,量儿大小与之,加灯 草数茎,各长四寸,枣子一枚,乳食前煎汤调下,治疗小儿热泻。(《普济方》卷三九五)

治疗小儿冷热痢。(《圣惠方》卷九十三)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痢疾早期忌用,前人相告,香连痢,不宜 早用,因木香性温而升,常用于脾虚泄泻,有收敛止涩作用,疾病早期 切忌止涩,先宜通下导滞,选枳实导滞丸,后用香连丸、效果较佳。



黄连——竹茹

【配对奥妙】黄连寒清苦降,以清热燥湿,消痞除烦为用;竹茹甘 淡微寒,既清肺热、降肺气以化痰,又可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逆,以止 呕开郁见长。二药配对,相须为用,清热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除烦之力 增强。

【临床应用】 1.胃热而致噎膈,恶心,干呕等证。

2.痰热中阻,郁结不解而致的呕吐痰涎,胸脘烦闷,吞酸吐水之 证。

3.中焦湿热而致恶心呕吐,口苦吞酸等症。

4.胆气虚弱,痰火上扰而致的心烦失眠、惊悸不宁等症。

【用量用法】黄连:3~6克;竹茹:6~12克。

【名医经验】 1.王士 雄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以黄连、竹茹与 橘皮、半夏配伍、治疗痰热中阻,烦闷呕逆。(《温热经纬》)

2.徐澧先治疗胃脘痛,黄连3~9克,姜竹茹、半夏、陈皮、茯苓、 枳壳各1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50例,结 果:治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陕西中医》,1990,1l(11): 489)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寒,胃寒呕吐忌用。



黄连——龙胆草

【配对奥妙】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长于泻心胃实 热;龙胆草苦寒,清热燥湿,气味厚重而沉降下行,既长于泻肝胆实火, 又善于清泄肝胆及下焦湿热。二药配对,相须为用,清热泻火解毒之 功大增。另外,龙胆草清下焦湿热之功.有助干昔律清热燥湿,祛除肠 道湿热。

【临床应用】1.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高热惊厥、手足抽搐。

2.肝火上炎所致日赤肿痛、视物不清或磐行日涩,赤眼暴发等症。

3.湿热痢疾。

【用量用法】黄连:6克;龙胆草:9~12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龙胆草、黄连伍用,既能清泻肝胆之实 火,又能清泻心胃之实热。二药相须为用,泻火解毒,功专力宏。刈‘予 因肝胆火盛所致的目赤肿痛诸证,除直接泻其肝火之外,还能清心火, 以“实则泻其子”之义,然而,二药终属大苦大寒之品,久服易于败肖, 须中病即止。(《中药药对大全》)

2.危亦林 治暑行目涩,以生龙胆(捣汁)1合,黄连(浸汁)1匙, 和点之。(《世医得效方》)

3.钱乙凉惊丸,以黄连、龙胆草与牛黄、钩藤、青黛麝香、冰片同 用、治疗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高热惊厥、手足抽搐。(《小儿药证直 决》)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忌用。



黄连——藿香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善清中焦胃肠之湿热,为止呕止痢之良 药;藿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既醒脾化湿,又降气和胃, 为和中止呕之要药。二药配对,性味虽殊,而同人中焦脾胃,一除热中 之湿,一除湿中之热,湿化则阳气通,热清则中焦畅,脾胃升降有序,则 呕吐自平。

【临床应用】 1.湿热中阻所致身热不畅、呕吐恶心、胸脘痞闷,下 痢不畅、舌苔黄白相兼之证。

2.神经性呕吐

【用量用法】黄连:5~10克;藿香:10~15克,鲜者加倍。热重 者重用黄连,湿重者重用藿香。

【名医经验】1.徐树楠用藿香、半夏各6克,黄连3克,水煎频 频饮服,治疗神经性呕吐10余例,均有效。(《中药临床应用大全》)

2.雷载权 胃热呕吐者,以藿香、黄连与竹茹、陈皮等同用,以清 热和胃,降逆止呕。(《中华临床中药学》)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胃弱欲呕,阳明胃实邪实作呕作胀忌 用。



黄连——阿胶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善泻心火而除烦热;阿胶味甘质润人肾 滋阴、养血而润燥。二药配对,清补并投,肾水得养则能上济于心,使 心火不亢,心火得降则心神自宁,水火既济,心肾交合,共奏清热滋 阴、养血安神之功。

【临床应用】1.阴虚阳热上亢或热病伤阴,身热心烦不得卧,舌 红苔干脉数者。

2.肠中热毒蕴结,损伤血络而致赤痢脓血症。

【用量用法】黄连:6克;阿胶10~15克,人汤剂应烊化后兑服。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二药伍用,出自《伤寒论》方名黄连阿 胶汤,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者。现多用于神经衰 弱症,顽固性失眠症的治疗,疗效较佳。(《中药药对大全》)

2.范春如 用黄连阿胶汤加地黄、白头翁、贯众炭、银花炭治疗 一妇人痢疾数月,始则赤白相杂、继纯便脓血,日10余次,酌加养胃之 品,调理半月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9):25)

3.苏宝谦用加味黄连阿胶汤(黄连6克、阿胶、黄芩、酸枣仁、灸 远志各15克,白芍24克,鸡子黄2枚,夜交藤26克,五味子10克)水 煎服,每日1剂,共治顽固性失眠64例。用药1剂治愈者47例,用至 3剂后,全部近期治愈。xxmy.com(《云南中医杂志》,1988,9(5):34)

4.张时彻黄连丸,阿胶(炒成珠)、黄连末,阿胶以水熬成膏,调 黄连为丸。米饮送下。治疗阴虚暑湿积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便下 血;热毒内蕴,酒热伤肝,心烦痔漏,口燥烦渴。(《摄生众妙方》卷五)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脾胃虚寒、胃纳不佳,或寒湿痰滞者忌 用。



黄连——肉桂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入上焦泻心火,制阳亢,驱心中之阳下降 至肾而不独盛于上;肉桂辛甘大热,气厚纯阳,入下焦,能助肾中阳气 益命门之火,蒸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二药配对,一寒一热, 一阴一阳,相反相成,可使肾水和心火升降协调,彼此交通。李时珍 日:“一冷一热,一阴一阳,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 偏胜之害也。”

【临床应用】1.心肾不交之心悸怔忡,入夜尤甚,多梦失眠,心烦不安,难以入睡等。 2.神经官能症

【用量用法】黄连:3~9克;肉桂:3~6克。

【名医经验】 1.吴仪洛 “黄连,人心与胞络,最泻火,而人心尤 专任也。宜少用而不宜多用,可治实热而不可治虚热也。盖虚火宜 补,而实火宜泻,以黄连泻火者,正治也,以肉桂治火者,从治也,故黄 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用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人 心。凡人日夜之问,必心肾两交,而后水火始得既济,水火两分,而心 肾不交矣。心不交于肾,则日不能寐,肾不交于心,则夜不能寐矣,黄 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本草新编》)

2.韩懋交泰丸,川黄连五钱、肉桂心五分,上为末,炼蜜为丸。 空心淡盐送下,治疗心肾不交、怔忡无寐。(《韩氏医通》卷下)

3.田代华黄连苦寒,清心降火,肉桂辛温,蒸腾肾水,引火归元。 二药相合为用,可使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水火既济、火不扰 神,则神安而得眠。《北京医学院学报》[1975,(3):162]应用本方治疗 神经官能症失眠50例,显效17例,有效2l例,总有效率为76%,无一 例恶化。其方法是将黄连、肉桂各等分,或黄连三份、肉桂二份研末和 匀装胶囊,每囊重0.3克,每服四粒,睡前半小时服用。一般热象不著 者,用黄连、肉桂各等量所做成的胶囊;热象较著心火亢盛用3:2所构 成的胶囊。(《实用中医对药方》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心火上炎,阴血不足之失眠、肝血不足、 心失所养的虚烦失眠忌用。



黄连——朱砂

【配对奥妙】黄连苦寒,善人心经,为清降心火之要药;朱砂味甘 性寒,人心经,既能清泄心火,又能镇心安神。二药配对,相辅相成,可 增强清心降火之功,另外,朱砂清热解毒,黄连泻火解毒,二药伍用,泻 火解毒之力愈强。

【临床应用】 1.心火亢盛扰及心神、烦躁不眠。

2.疮疡肿毒(外用)。

【用量用法】黄连:6~9克;朱砂:O.3~l克

【名医经验】 1.摩东垣 朱砂安神丸朱砂半两、黄连六钱、炙甘 草五钱半、生地黄二钱半、当归二钱半、上四味为细末,另研朱砂,水飞如尘、阴干,为衣,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2克,津唾咽之,食 后,治疗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失眠多梦。(《医学 发明》)

2.时逸人血热内扰,发为心神烦乱。朱砂、黄连、生地清热凉 血,以安心神,当归补血,甘草和中。此为清热安神之剂。如失眠者, 加热仁、知母以安神清热,更为有效。(《时氏处方学》)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性寒脾胃虚寒者、肾功能不正常者忌用。

【用药指归】

1.黄连配对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热盛烦躁、暑 湿身热、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胃火牙痛,痈肿疔毒等方面。《珍珠囊》 概括黄连的用途为“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 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暴眼,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2.黄连现代炮制主要有生用、酒炙、姜汁炙及吴茱萸炙。生黄连, 善清心火及大肠湿热,用于心火炽盛,心烦不寐,泻痢腹痛,痈肿疗毒, 口舌生疮;姜黄连,善清中焦火热,并能健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 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善于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 酸。

3.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又苦燥伤 津,阴虚津伤者亦应慎用。
Tag标签: 黄连(3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