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方药 理明词简”出自清初顾炎武为傅山先生手著《大小诸证方论》所作的“大小诸证方论序”。 傅山(公元1607年-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县人。15岁时,以神童获博士弟子员(秀才)第一。20岁后,精读十三经、诸史书、百家诸子,以及方外、岐黄之书,时称他为“学海”、“大师”。他身背药笼,以行医为生,云游各地,五下江南,为平民百姓治病。他“医术入神”、“用药不依方书,多意为之,每以一、二味取验”。他所著的《大小诸证方论》精于方药,理明词简,即令不知医之人读之,亦了如指掌,诚医林不可多得之佳作。 傅山用药灵活。如治疗小儿病多用和解剂。小儿发热,逍遥散去生姜、薄叶、加山楂三粒、黄芩三分、苏叶一分、末冬一钱、神曲三分。小儿感冒风寒,逍遥散加陈皮三分半夏二分。治杂症出奇制胜。治胁痛方:熟地一两、白芍二两、当归一两、白芥子三钱、黑枝子一钱、山萸肉五钱、甘草三钱。寒吐方:白术二两,人参五钱、附子二钱、干姜一钱、丁香五分。 傅山精于药,凡用补养强壮之药则往往量大,如白术、山药、熟地等极量可至二两。用升提开破往往量小,如升麻不超过四分,陈皮不超过五分等。这源于傅山亲自采药卖药,对于药物性能了然胸中,分量轻重自能权衡在手。《大小诸证方论》中,傅山也用附子,少则一钱,多则五钱。 傅山先生所述医理都理明词简。如病在上而求诸下:头痛、目痛、耳红、腮肿痛……一切上焦等症,除清凉散正治外,人即束手无策,而不知更有三法:如大便结,脉沉实者,用酒蒸大黄三钱微下之,此名釜底抽薪之法。如大便泻,脉沉足冷者,宜六味地黄丸加牛膝、车前子、肉桂;足冷甚者,加熟地、附子,是冷极于下,而迫其浮火上升也。此名导龙入海之法。大便如常,脉无力者,用牛膝、车前子引下之此名引火归源之法。 病在下而求诸上,凡治下焦病,用本病药不愈者,须从上治之;如足痛足肿,无力虚软,膝疮红肿,用木瓜、薏仁、牛膝、防已、黄柏、苍术之品不效者,定是中气下陷,湿热下流,用补中益气汤升提之。如足软,不能行而能食,名曰痿症,宜清肺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