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牙痛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治牙痛 中医辨证止痛处方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3-02
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其发病率高,发作时异常痛苦,给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学理论认为,牙痛一症,当责之阳明实热和肾阴虚,虚火上炎两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分别入于上、下齿中。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即可发为牙痛;齿为骨之余,骨又为肾所主,所以肝肾之阴不足,相火妄动,虚火上炎亦可发为牙痛。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阳明有余与少阴不足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清代医家张秉成《成方便读》所言:“夫人之真阴充足,水火均平,决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肾真阴不足,不能濡润于胃,胃汁干枯,一受火邪,则燎原之势而为似白虎之证矣。”可见,肾阴虚可导致胃火盛,同时,胃火炽盛劫耗阴津,势必又会加重肾阴虚,由此可知在牙痛之病因病机中,阳明有余与少阴不足多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只是由于患者体质、病邪性质及邪气轻重等因素的差异,致使这二者各自表现的程度不同,所以患者表现出来的证型也有所不同。张景岳创制的名方玉女煎就是同时针对阳明有余与少阴不足而设。

牙痛
 
玉女煎原方共五味药,即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用治胃热阴虚证。方用石膏辛甘大寒,入足阳明胃经以消阳明有余之热;知母苦寒质润以助石膏,取白虎汤清阳明气分热之义;麦冬养肺胃之阴;熟地补肝肾之阴;牛膝滋补肾水,兼以引热下行,而补少阴之不足。诸药合用,清胃滋肾兼顾,使热退阴存,阴阳平调。病因既除,牙痛自会蠲除。
 
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玉女煎化裁治疗牙痛,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典型医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患者雎某某,女,49岁,2023年1月30日初诊。患者一周前左侧齿龈肿痛,张口进食困难,开口即感痛甚,晚上疼痛尤甚。刻诊:左侧后下齿龈充血肿胀,伴有疼痛,口干渴,喜冷饮,但受冷、热刺激后疼痛加重,上、下齿不能咀嚼,舌红,苔薄白微黄,脉细数。证属肾阴亏虚、胃火炽盛,拟玉女煎化裁,清胃滋肾,养阴润燥,泻火止痛。

处方:玄参10g,生石膏15g(先煎),生地10g、麦冬10g,川牛膝10g,芦根15g,知母10g、炒黄柏10g,牡丹皮10g,生甘草5g。3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并嘱其饮食宜清淡,忌食糖、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少吃过酸、过冷、过热食物。
 
2月2日二诊:药后诸症大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用上方2剂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景岳全书》谓:“齿牙之病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肾虚。”“若肾阴本虚,胃火复盛,上实下虚,而为热渴肿痛者,玉女煎为最妙。”本案患者因脾胃蕴郁化热,上熏口齿,循阳明胃经及大肠经而入于牙龈,血因热迫而上溢,因而出现齿龈红肿疼痛,胃火旺盛,损其阴津而出现口干渴、喜冷饮之象。方中去熟地,加用生地、玄参、芦根,是为了加强凉血清热之效,且可减轻滞腻;炒黄柏、牡丹皮与知母合用,滋补肾阴的同时能够消除虚火;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药证合拍,共奏清胃滋肾、养阴润燥、泻火止痛之效。正所谓:胃热不炽,自无上炎之势,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挟胃热上冲,其势必烈,故以玉女煎化裁,收效颇佳。(杨晓明 陶佳 潘灯银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Tag标签: 牙痛(49)

上一篇:清胃散:治胃火牙痛经典方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