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对合并睡眠障碍的早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2期第6卷 理论与实践
作者:阮经文 郑沛仪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 广州 510080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卒中;睡眠障碍;运动功能
摘要: 选择70例生命体征稳定、合并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早期患者,按日期分成实 验组(E组)、对照组(C1组、C2组),观察三组病例在其它康复治疗都相同的情况下,针 对睡眠障碍:(1)应用针灸配合贴压耳穴的办法改善患者睡眠质量(E组),(2)口服安定(C1 组),(3)无任何干预(C2组)。经8周治疗后,发现(1)凡能提高睡眠质量的E组、C1组的 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速度快,其简式Fugl-Meyer积分与C2组相比,P<0.01,(2)E组总 睡眠时间与C1组相比,P<0.05,说明针灸疗法的远期安眠作用优于安定,提示针灸疗 法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及合并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00)02-0072-04
Acupuncture benefits the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s with somnip athy at early stage
RUAN Jingwen,ZHENG Peiyi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 Practice)
Abstract: 70 patients with steady vital signs and affected b y combined somnipathy at the early stage of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 s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admiss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Group E)and the cont rol groups(Group C1 and Group C2).Th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to all patient s are the same,except the somnipathy,(1) patients of Group E were adopted the me tho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pled with taping and pressing their ear a cupuncture point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sleep,(2) patients of Group C1 w ere asked to administer orally the traquilizers,and (3) no interference was cond ucted to the patients of Group C2.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it is found that, (1) the speed of recovery of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 E and Group C1 is faster than that of Group C2 (P<0.01).(2) The total slee ping hours of Group E i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Group C1 (P<0 .05).This shows that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on sleep are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ranquilizer.It suggests that the acupuncture therap y is an improtant method to treat the sequelae and syndrome of stroke.
Key words: acupuncture;stroke;somnipathy;motor function
作者近10年临床观察发现,合并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早期患者,其睡眠质量直 接影响着运动功能的康复速度,且有资料证实,脑卒中患者不但有睡眠量的减少而且有睡眠 质的改变[1],说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并不是个别现象。因此,本文在给脑卒中 患者应用针灸进行康复治疗时,对有失眠的患者:(1)加针刺某些安神穴和贴压耳穴为实验 组(E组);(2)口服安眠药(安定)为对照1组(C1组);(3)对失眠不用任何干预为对照2组(C 2组)。从结果上看,凡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E组、C1组,其运动功能恢复速度较C2 组要快和好,且针灸远期安眠作用较安定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患者来自我院神经科、康复科、中医科病房,均有脑卒中史,并经CT检查符合1997年中 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均首次发病,病 程≤60天,病情稳定,发病后每晚睡眠总时间少于300分钟,但排除急性期重度昏迷、严重 脑疝或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和神经、肌肉、骨髓病变所致运动功能障碍者,各组病例入院 时的一般情况见表1、2。
2 分组及治疗方法
2.1 分组
70例患者按入院日期凡是3的倍数的为E组,不是3的倍数的按奇偶数分成C1组与C2组,E 组25例,C1组22例,C2组23例。对三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睡眠总时间、患肢简式Fu gl-Meyer评分,作χ2或t检验,P>0.05。见表1、表2。
2.2 治疗方法
纳入的病例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接受针灸、康复训练等康复治疗,同时继续接受必要 的临床药物治疗,但一律停服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
E组:除按针灸常规[3],脑卒中初期选用患侧三阳经穴外,加取健侧三阴交、太溪、 神门、内关、安眠等具有滋阴安神的穴位和四神聪等头穴,及两耳交替贴压王不留行籽(耳 穴选:神门、肝、肾、心、交感、枕、内分泌等)。停用任何有安神、安眠作用的中西药。 并由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C1组:仅通过口服安定来提高睡眠质量,其它治疗同E组。
C2组:对失眠无任何干预(既不用针灸,也不用中西药),其它康复治疗同E组。
以上针灸治疗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进针后开始行针,至患者得气并向周围扩散时,停止 手法,并留针30分钟,隔10分钟行针1次,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耳穴3~4天换1次王 不留行籽,两耳交替进行。两个疗程间歇2天,共6个疗程。
表1 三组资料的一般情况比较
项 目 |
E组 |
C1组 |
C2组 |
P值 |
平均年龄(岁) |
60.82±5.17 |
59.97±6.02 |
61.02±5.84 |
>0.05 |
|
性 别 |
男(例) |
16 |
15 |
16 |
>0.05 |
女(例) |
9 |
7 |
7 |
患 侧 |
左(例) |
14 |
12 |
13 |
>0.05 |
右(例) |
11 |
10 |
10 |
|
病 因 |
梗塞(例) |
15 |
14 |
15 |
>0.05 |
出血(例) |
8 |
7 |
7 |
混合(例) |
2 |
1 |
1 |
|
病 程 (天) |
14.12±7.31 |
14.78±7.0 1 |
14.39±6.98 |
>0.05 |
本研究除性别、患侧、病因用χ2检验外,其余均用t检验。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简式FMA积分、睡眠总时间比较(±s)
项 目 |
|
E组 |
C1组 |
C2组 |
P值 |
简式FMA积分 |
上肢 |
17.80±15.12 |
17.63±16.08 |
18.21±15.46 |
>0.05 |
下肢 |
14.10±7.10 |
13.92±7.85 |
14.31±7.03 |
>0.05 |
睡眼总时间 |
(分) |
248.13±38.71 |
250.0 7±34.28 |
250.21±35.14 |
>0.05 |
2.3 评定:
运动功能的评定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法[4]。均由专人负责评定。睡眠总时 间指每晚从最初入睡后至最后醒转时间减去其中中途觉醒时间(此项工作由家人或陪人经培训后进行记录)。最后对各治疗阶段睡眠总时间,简式FMA积分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从表3可以看出,前4周的治疗,E组、C1组上、下肢简式FMA积分与C 2组相比:P>0.05。无显著差别,但睡眠时间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8周后, e组、C1组上、下肢简式FMA积分与C2组比:P<0.01或P<0.05,且E组睡眠总时 间与C1组比:P<0.05。
3.2 从表3可以看出,伴有失眠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MA 积分)随着睡眠总时间的提高和趋于正常、稳定后,而加速恢复(提高)。4 讨论
睡眠向来作为临床上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睡眠质量的好坏对确保身心健康、内源 性抵抗疾病和长寿十分重要[5]。睡眠还是体力恢复的过程和关键。若睡眠质量差 ,特别是整天卧床的脑卒中早期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多低下,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等症,严 重影响其康复治疗和训练,临床上有些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其肌力已达Ⅱ~Ⅲ级,但因中 途并发肺炎,其肌力随之倒退到Ⅰ~Ⅱ级;另外,若睡眠质量低下,患者病后和康复训练后 体力得不到有效恢复甚至昏睡,就不愿或无力再进行康复训练,这些都影响了脑卒中早期患 者的康复速度。可见,睡眠质量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有重要影响,这就是 为什么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的E组、C1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C2组快的原因。
表3 治疗各阶段三组病例简式FMA积分;睡眠总时间比较(±s)
治疗时间
(周) |
分组 |
睡眠总时间
( 分) |
简式FMA积分
上 肢 下 肢 |
2 |
E |
340.23±39.70② |
19.53±16.22① |
16.03±6.81① |
C1 |
341.13±41.37② |
19.67±15.78① |
15.73±7.13① |
C2 |
258.71±31.73 |
19.01±15.31 |
14.87±7.12 |
4 |
E |
368.14±33.43② |
26.73±15.87① |
18.93±7.07① |
C1 |
359.62±42.11② |
24.98±16.43① |
18.15±6.54① |
C2 |
290.94±43.14 |
20.17±15.82 |
15.82±6.93 |
8 |
E |
351. 10±41.51②,③ |
38.71±17.50② |
23.90±6.41 |
C1 |
322.39±48.70② |
35.63±16.81② |
21. 75±5.35 |
C2 |
268.73±53.27 |
24.68±16.13 |
17.53±7.69 |
注:①与C2组比,P>0.05; ②与C2组比,P<0.01或P<0.05; ③与C1组比,P<0.05;
e组治疗各阶段简式FMA积分与C1组比,P>0.05。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临床上多用对大脑兴奋有抑制作用的外源性睡眠物质(安定等),来改善 患者睡眠质量,但它具有易成瘾、易耐药的特点。因此,在治疗8周后,C1组的 睡眠总时间少于E组,且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这可以是有些患者产 生了耐药性所致,所以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都致力于寻找和利用人体内天然存在 的内源性促眠化学物质[6]来提高睡眠质量。作者认为针灸是方法之一,且已为许 多患者接受,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从近期疗效(治疗2周)或远期疗效(治疗8周后),其安眠 作用都不亚于甚或优于安定。从有关资料看,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差可能受这些因素影响, (1)人类在睡眠时脑血流量,血容量均增加[7],而脑卒中后(特别梗塞),脑血流量 和血容量均减少,与睡眠量减少有关;(2)脑卒中后脑部缺血或缺氧,脑细胞受损,细胞膜 破裂释放大量氨基酸[8]等物质的毒害作用使网状系统的睡眠—觉醒机制受到不同 程度的干扰;(3)脑卒中早期,患者处于卧床状态,出现白天昏睡,夜间觉醒伴焦虑不安的 反常情况,使总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和睡眠节律紊乱。现已证实,针刺头穴和某些区域(如四 神聪、运动区、血管舒缩区等)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和血容量[9~10],从而改善大脑 病灶周边半暗细胞的供血供氧,减少脑细胞受损,降低细胞膜受损释放氨基酸的量,把睡眠 —觉醒机制中枢受干扰程度降到最低。同时,有大量资料表明[11],体针(内关、 神门、三阴交、太溪、安眠等穴)可调整失眠患者睡眠结构,把紊乱的睡眠节律重新调整过 来。因此,针灸的促眠作用是有现代医学依据的。
从中医角度看,脑卒中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和所致。其病因病机与《灵柩·营卫 生气合篇》论述的“不寐”的病因病机基本一致:“老者之气血衰,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可见,脑卒中与 不寐并不是孤立的两个病,它们是在相同病因病机下,表现出不同的证,并相互影响。脑卒 中后,由于气血更加亏虚,且多数患者阴亏于下,肝阳爆涨于上,扰乱“心神”和“元神” ,从而出现“不寐”。相反,不寐必耗阴精,使滋养筋肉的气血更虚,影响脑卒中后患肢的 康复。因此,只有同时兼治,才能提高脑卒中康复的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冲,宋景贵,吕路线,等.脑梗死患者记忆减退与快速眼动睡眠的关系.临 床脑电学杂志,1999,8(1):21~2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疾病分类及诊断.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7,13(1):2
[3]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81~84
[4]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33~635
[5] 刘世熠.睡眠研究若干现代理论问题.心理学报,1996,28(3):299~305
[6] Inoue S.Biology of Sleep Substance.Boca Raton:CRC Press,1989
[7] 沈其杰编.睡眠与觉醒的生化研究.见:湖南医学院主编.精神医学基础.第一 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68~175
[8] 程方敏,周风平,王惠功,等.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及其意义.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6):349
[9] 石宪,等.头针、体针对中风偏瘫病人甲皱微循环和痛阈的影响.中国针灸,1989,9 (5):21
[10] 项立敏,王宏亮,李祖剑,等.TCD观察头针疗法对脑瘫患儿脑部血流动力 学的影响.针刺研究,1996,21(4):7~9
[11] 赵玉美.辩证分型针刺治疗失眠症40例.江苏中医杂志,1986,7(7):28
收稿日期:1999-12-10 修回日期:2000-03-23